当前位置 :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我先播放《春天的故事》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

学情分析:

今天的学生对改革开放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无法进行历史的对照。所以在教学中找了大量的资料来补充课文内容。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 ,掌握“渺茫”、“焕然一新 ”、 “翩翩起舞”等词语。

2.反复诵读诗歌,深入理解是个内容。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揭示课题,感悟诗歌内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在反复朗读中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诗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①歌碟《春天的故事。》②深圳剪影。

教学重难点;

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感情;二是,紧抓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座非常有魅力而且非常繁华的城市,你们想知道这个地方是哪儿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欣赏吧!一起去找答案。(播放《春天的故事》。同学们跟着唱。)

2.简短交流。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想了解这首歌曲的什么呢?

3.简介时代背景。(播放深圳的过去、现在的剪影,老师同时作一个概括介绍。)

4.出示课题,读题,破题

(理解“昨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自己解决或在小组内互帮互学。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了解“困扰、渺茫、劳作、焕然一新、面朝黄土背朝天”等词

3.抽学生分节的朗读。

4.读后互评。(浅层评价是否读准确,读响亮等)

5.齐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奇迹般地发展成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板书:昨天、今天)

三、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1.学习1—2小节,抽学生朗读。

2.互评,说说读得好的理由,读不好的又该怎么读呢?说说理由。

(同时,在读中理解内容,并找出描写小村庄模样的句子。播放以前深圳面貌的图片。)

( 板书:贫穷落后、劳作、博物馆、打滚、挑水。)

3.指导朗读。

第一节: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第二节,回忆昔日的家乡,要读出浓浓的乡情。

4.学生用多种形式,有表情地朗读。

5.提问:后来,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习3—7小节)

(1)读3—7小节。

(2)找出发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教师据生发言引导学习相应的小节)

重点抓住:

第3小节:说一说你从“短短几年”,“奇迹般改变”,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变化之神速)朗读时抓住“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体会诗人的惊喜、赞叹之情。

第4小节:抓住第一、二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村庄过去和现在城市的变化大。

第5小节:朗读时,要注意3个问号要逐渐加强语势,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读“不”,读出肯定的语气。

6.原来的一座小村庄短短几年就变成了繁华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让它有如此的变化呢?

(改革开放)(出示幻灯片对比图)

7.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谁?“描绘着美好春光”,体会改革开放带给特区的巨大变化。

四.升华。 

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时间给村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五.拓展延伸。

1.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国,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惊奇,毕竟,中国变了。请你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

2.说一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家乡带来的好处。(出示高陵今夕对比图片,同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六、课后作业。

1.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2.参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以“高陵县变了”或“安家(村)变了”为题,写一写家乡高陵县(安家村)的变化。

附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 贫穷 落后 劳作、煮饭、

(小村庄) 打滚、挑水、泥泞古道、

破旧土屋

变化原因 改革开放

今天

(大都市) 焕然 一新 工人、商人、歌唱家、新农民、高速公路、厂房、乐园

教学反思: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现代诗,它的节奏和韵律都很美,诗歌的内涵十分丰富,通过以深圳的缩影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开课,在优美的歌声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学生在反复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边想象边体会。最后再次播放《走进新时代》边听边观看高陵县今夕的图片,加深感悟和体会。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谈谈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写一写未来的家乡,这样就把学习课文与口语交际、习作有机地整合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设计
我说课的篇目是《鹤群翔空》,它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三册的自读课文。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江口涣是20世纪日本知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他采用纪实的描写手法,通过二个特定的场景去写高贵、典雅、温驯的鹤群振翅高空展示的美姿和搏击仓鹰而凸现的精神。文章托物而言志,尽管所托之言,所抒之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对鹤群进行的描写也是纯客...
教学分析
古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于诗词难以理解,感悟。此时如果能够借助电教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融入音、像,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浸淫于古诗词的美好境界,达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可以说,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精彩链接,能够构建出一条无...
知识扩展
这一首是经典名篇。虽然在诗句中点到“哀”,但不是直接诉说自己感到的悲哀,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猿猴的鸣叫声悲哀。这留下了想象的自由,并不说明是猿叫得悲哀,还是自己心里感到悲哀,反正是“哀”的氛围就是了。点明了“哀”还不够,下面又点到“悲”。“万里悲秋常作客”,这回点明是诗人自己悲秋了。一提到秋天就强调悲哀,不是落入窠臼了吗?不然。这是因为,杜甫的悲哀有他...
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同步练习一、学了课文我会填。变色龙,学名(),因为它能够(),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本文通过我们()、()、()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三大特点,文末提醒人们应当()。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1.变色龙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的东西。2.中非工人朋加沙()向我们介绍变色龙。3.一只()的蝴蝶...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玻璃匠和他的儿子梁晓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城市里总能见到这样一类游走匠人——他们背着一个简陋的木架街行巷现,一边走一边招徕生意:“镶——窗户!……镶——镜框!”他们被叫做“玻璃匠”。有时,人们甚至直接这么叫他们:“哎,镶玻璃的!”他们一旦被叫住,就有点儿钱挣了。但也就一角或几角,他们绝不会多要你一分钱。玻璃匠开始切割玻璃时,...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