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瑞雪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标画重点词句、品味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纷纷扬扬,万籁俱寂、极目远眺、粉妆玉砌、幻映”等词语的意思。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4、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以动衬静的写法,体会作者观察、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瑞雪”的含义,并拓展看图说话和写话训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线索。

4.学习第一部分,学习为第一天白天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的方法。

5.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瑞雪图》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这幅雪景的?(指名回答:“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师板书)师:根据下雪前的天气变化,我们为下雪前的图景加上了一个什么小标题?(生答:天气骤冷)

二、 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下雪时”的景象。

师:是呀,天气突然变冷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降临。这场雪下得怎么样呢?请孩子们打开语文书,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到句子,并用浪线勾画出来。

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句子“这雪下得很大,也下得很稳。”

指名朗读。

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指名回答(很大,很稳)。用符号标注出来。

师:联系上下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能感受到雪下得很大?

交流汇报。

上文——第二自然段: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纷纷 :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随机学习AABB式词语。

下文——第三自然段

(1)雪花的形态——大片大片、簌簌落落(体会叠词的作用—— 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2)时间——一会儿。

(3)声音——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复习以动衬静的写法)

指导朗读。

抓住“开始的时候——不久——一会儿——夜里”这几个时间词,体会这场雪下得很稳。

师:是的,这场雪不仅下得大,而且下得稳。教师引读:开始的时候——不久——一会儿——夜里——这跟我们平常观察到的下雪情形是多么地相似呀!

师:无论是作者白天看到的还是夜里听到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雪下得既大又稳!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或短语来概括第一天夜里下雪时的情景呢?指名。(板书“大雪纷飞”或“山村静夜雪弥天”)

三、 细读课文第三部分,感受“下雪后”的景象。

师: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下得时间---(生:好长啊!)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播放课件,感受雪后美景)

师:作者也看到了这些景象,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嗬!好大的雪啊!”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两个感叹词,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此时此刻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激动、喜悦、兴奋、惊喜……)指导学生朗读。

师:请孩子们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雪景的句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停顿一会儿)再说并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

交流汇报。着重感受ABB式词语和儿化词的精妙。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景美”概括第四自然段。

这么美的景色,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描写的呢?让学生明白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续写本段。作者在整体中介绍到“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后文中只写了树木,你能在山川、河流、房屋中选择一样事物像作者那样来描写吗?

交流,点评。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这雪景真是美不胜收啊。那么下雪后的人们在干嘛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概括出“人欢”。

人们为什么这么开心?

理解“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想一想: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有什么不同?

师:是的。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在四十多年前的胶东半岛,这的的确确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出示背景资料:(指名朗读)

《瑞雪图》,是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歉收,人们都企盼丰收年的到来。文章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及关于雪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1962年,由于苏联是第一个成为共和国的一个国家,我们也要成为共和国时,苏联来帮忙,给我们指导发展之路,并且借给了我们很多的钱。但是1961年,苏联推出了为我们倘开的致富之门骤然关了起来,并且要求中国尽快退还苏联借走的钱。于是毛泽东就说:“就算勒紧裤腰带,吃草根,也要把苏联借来的钱还回来!”于是就闹了这三年的自然灾害,数人因为饥饿导致死亡。在1962年的冬天,下了一场雪,使作者联想到了“瑞雪兆丰年”这个谚语,心情无比喜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瑞雪图》。

3、三读最后一段,关注标点和语气词。

一读:是啊,雪景美,但更重要的是,雪是农民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啊!作者怎能不打心眼里喜爱、赞美这第一场雪呢!读最后一段。

二读:“冬天麦盖三称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像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寒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想到这里,目睹此情此景,作者忍不住发出了——读最后一段。

三读:瑞雪兆丰年。这场雪,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它就来了,作者也关心着人民,关注着国家,所以借景抒情(板书)用他的笔写出了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板书赞美)——读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下雪前 彤云密布

借景抒情

瑞雪图 下雪时 大雪纷飞 喜悦、赞美

及时的大雪

下雪后 景美人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
教学分析
【教学依据】《皇帝的新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光着身子游行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课文具体描述的是看不见的、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
知识扩展
为什么而工作?怎样去工作?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告诉我们要“执事敬,与人忠”。在他看来,做事与做人要一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要以恭敬、虔诚的态度对待从事的工作和身处其中的职业劳动。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也对为什么敬业作了回答。他认为业之所以可以敬,是因为:其一,人不仅是为生活而劳动,也是为了劳动而生活。劳动做事,就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其二,无论从事何...
练习题
很多同学因为假期贪玩而耽误了学习,以至于和别的同学落下了差距,因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1),。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2分)(2),。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分)(3),。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