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古诗两首

《春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孟浩然《春晓》

春晓①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②晓,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④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设计
〖充分利用插图〗随便拿起一本新课程的语文课本翻翻,你会发现,课本越来越精美了。不是吗,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两幅细致传神的插图。这无疑更符合时代特征,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一种体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呢?《清澈的湖水》这篇课文延续的是第7单元“保护环境”的教学主题,文章中我们跟随着小洁的目光,能欣赏到写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跳跃的“...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第一次真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立意新颖,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其主旨是说,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本文又是一篇夹叙夹议的精...
知识扩展
台湾著名学者、作家刘墉在一篇《忍着不死》的文章中讲述了3个母亲的故事,将对母爱的尊崇推向了极致。之一:讲的是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堆下长达8天的母女奇迹般地获救生还,人们感到惊奇不解。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8天中,只有3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之二:100年前发生在庞贝古城的一个惨烈故事。当...
练习题
内容预览:二芦花荡学案【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
阅读答案
小编寄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供大家参考。我对故乡泥土的景仰并非仅是与生俱来,更多是来自远离故乡多年之后的某些感悟。比如书桌上摆放的一尊精美泥人常叫我浮想联翩,这是一种泥土表现的行为艺术,却教我领悟泥土蕴涵的鲜活生命。在我的故乡,广袤的冀中平原上,婴儿一出世就在父母的关爱下早早接受泥土的抚慰了。每一个村...
北师版下册课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