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诗词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诗词含义。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诗词,再现伟人的心境。
3.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积累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曲折,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2.体会祖国江山壮美,诗人乐观热情的激动心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影视剧,认识时代背景与长征概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语感上体会诗词的精炼。
3.通过搜集毛泽东的有关诗词,观见其诗词的宏大气概和精湛文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大意。
2.通过朗读,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于战争开创胜利局面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1.红军长征影视片断。
2.收集毛泽东在长征中所作的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点出“词”的文体。
五千多的历史长河,前人为我们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文学体裁。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的词体变化多端,如毛泽东创作的《泌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就是词的优秀作品。
二、习读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一)出示词文。
1.红军影视《长征》片断。
2.简介写作背景
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一次最大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峰,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二)习读解决生字。
娥 娄 蹄 咽
(三)自主学习,理解全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借助工具书理解“雄关、苍山、残阳、漫道、从头越”等词语的意思。
3)划出这首词的中心句。
4)从文中找出描写红军行进时的自然环境的词语。
5)借助工具书逐句理解诗词的意思。
6)读诗词,想像画面,体会意境。四)汇报交流。
2.重点指导自学提示中的第5点,(借助工具书逐句理解诗词的意思。)
1)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教师点拨:大风猛烈地刮着,在月亮还没完全落下去的清晨,天空又开始降白霜了,战友们在严寒中穿着单薄的衣裳急速地、紧张地身娄山关进发。
3.师范读第二句。
1)提示:因词牌规定,上下两阕的第三句必须用叠句,所以又出现了一上“霜晨月”。
2)学生体会读一读叠句的语气速度的不同。
3)全班齐读第二句。
4)进一步理解“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意思。
提示;作者用“碎”来形容马蹄的践踏声,用“咽”来形容喇叭的低沉声和用尽力气的吹奏声。
5)指名说说上阕的意思。
4.学习第三句。
1)揣摩中心句,品读领悟。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
(提示:不要说守备森林的雄关坚固如铁,但怎么也抵挡不了英勇的红军。)
4)小组讨论:从诗句中,你感受到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5.全班齐读第四句。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2)这句话体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3)讨论、交流。
三、小结与训练。
1.根据课文中的所听所感所想,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了本课你对红军长征有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怎样去做?
2.感情朗读指导。
要求前阕读得慢,语气凝重,表现战斗的艰难。
要求后阕读得稍快,语调轻松,表现胜利后的愉快与展望前途的壮志。
四、拓展延伸。
1.选读一两首毛泽东诗词。
2.请你根据“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画一幅画,并在画上题上这首词。
五、作业。
1.课后搜集你喜爱的毛泽东诗词。
2.背诵并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