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离跳板,飞向诗的国度
──《幸福是什么》一文教学有感 四川省成都市西体路小学 刘晓军 在深入反思几十年来小语教学的成败得失之后,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新大纲正式出台。新大纲既是思想论,又是方法谈;既概括,又具体,就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界定,引导并规范着小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于用时最多的阅读教学,新大纲更是从大纲的高度强调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淡化分析,强化积累;
2、以读为本,加强诵读;
3、披文入情,重在感悟。真可谓是力戒陈习,抓住根本。
所以,如何贯彻新大纲精神,优化阅读教学,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阅读教学形态,则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不久前,笔者执教了《幸福是什么》一文,或许是无心插柳之故,课堂上竟气氛活跃,节奏轻盈,教者郑重,学者真诚,最后还诞生了若干首不错的诗,让人激动不已。
一、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剪裁教学内容,让教材成为一块跳板
《幸福是什么》为一篇幅较长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通过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引导下寻找到幸福的过程,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的这一人生道理。虽然文章主旨明确,但要深切地体会语言、感悟哲理则有一定难度。在写法上,作者善于布白留空,对于三个牧童分手后十年间的所作所为的描写极为简约,仅通过三个牧童的简单讲述来表现。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布白恰好成为学生探索精神尽情展示的平台。因此,对三个牧童及智慧女儿的几处语言描写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语言训练的焦点,成为了对学生进行想像力和表达力的语言性实践及体验生命历程的关键。这样处理既摆脱了串读串讲串问的陈旧教学模式,又集中了教学内容,长文短教,重敲一处,使教学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二、感悟语言,展开想像,实现对课文情感的再创造
在确定教学重点内容之后,围绕教学目标,便可展开教学全过程。在板书“幸福是什么”这一文题之后,激发学生自由谈谈对幸福的认识,什么“受到老师表扬、得到同学安慰、向灾区儿童献爱心、心愿实现、画好了一幅画”等等,教师依据“过去”“现在”“未来”而分类板书,然后便引导学生进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在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启发学生带着“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儿的赞扬?”“三个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吗?你怎么知道的?”的问题自能读书。学生自学自悟后分小组交流,然后再集中探讨第一个牧童的幸福历程。多媒体出示牧童的话:“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也感到幸福。”在反复理解与朗读后,问:他是怎样帮助别人的?教师不断创造情景:遇到一个下肢瘫痪的老大娘,他是怎么做的呢?遇到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语言、动作、神态、情感各方面去体验白衣天使的奉献历程,去体验救死扶伤的神圣与庄严,从而真切感受帮助别人而获得幸福的愉悦。如此炮制,在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等的真诚劳动之后,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
通过对课文中的精彩语段的研讨,实现对人物情感的再创造,既体现了语文本体观,又体现了学生主体观,情与景交融,其乐亦融融。
三、情感+语言=诗。实现对课文情理的语言创造,是小语教学的一种境界
诗是语言的精华,激情是点燃语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课堂,就有诗的火花在闪烁。在学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义之后,教师应关注着学生情感的点燃。要求学生回头看看黑板上课初留下的种种答案吧,学生提出将“买彩票得大奖”擦掉,我欣然照办。当学生默然时,我追问:黑板上的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吗?学生答:有的是儿时的幸福,只不过是在享受幸福;现在的真的是幸福,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带给了朋友、父母、老师以快乐;未来的是心中的梦想,只能期盼着未来再实现啦。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板书下“小时候、现在、未来”三个词语,并告诉他们:“是啊!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幸福;现在啊,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未来呢?幸福就是你们灿烂的前程!”并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诗,当然,孩子们的惊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变成了诗人,人人都才华横溢。下面谨录取一首,以飨读者:
幸福是什么
小时候,
幸福是钻进妈妈怀里撒娇,
幸福是和爸爸一块在草地上蹦跳,
幸福是喂只兔子、栽棵小树,
比一比,看谁跑得快,谁长得高。
现在呀,
幸福是我的习作,幸福是我画的小猫,
幸福是把心爱的书都献给陌生的朋友,
幸福是领奖台上咚咚的心跳,
当然,更幸福的还是爸妈往上翘的嘴角。
未来啊,
幸福是靠劳动获得的第一笔报酬,
幸福是心中的梦都变成了现实,
幸福是我们都成了颗火热的太阳,
温暖别人,也温暖着自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