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近二十年来,听说教学这种以听说训练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从长期被忽视到逐渐引起重视,并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听说训练正在逐步纳入科学训练的轨道。但也毋庸讳言,听说教学的实际状况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具有前瞻意识,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听说教学,这是语文教育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一、听说教学的长足发展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教育“三个面向”新形势的到来,语文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听说教学,在经历了长期的被忽视之后,其重要地位重新被人们认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人们的语文教学观念已冲破只谈读写、不顾听说的樊篱,并把听说与读写四项基本语文能力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听说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学语文教材设计和安排了初步的听说教学训练序列;中学语文教师逐渐积累和总结出多种多样的听说训练的方式方法;语文界已将听说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研究。
1.教学观念更新,听说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传统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古代的语文教育史料也绝少有关听说训练方面的内容和理论阐述。建国以来, 在1950年出版的《初中语文》“编辑大意”中虽然提出“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明确指出了听说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但是,由于长期囿于传统语文教育观念,兼之教育体制逐渐陷于升学教育的泥淖,听说教学未能真正纳入语文教学体系。鉴于这种情况,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1980年指出:“现在教学生可不是让他们去应对考试,咱们是要让他们掌握工作和生活必要的本领。所以听、说、读、写四样同样应该同时看重,都要让他们受到最好的锻炼。”(《语文学习》1980年7月)。
在叶圣陶先生的倡导下,80年代初期,我国语文界开始对听说教学的地位进行新的审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语文教学方法论》论著中率先设专章对听说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听说能力的构成、听说训练的指导和听说训练的方式方法作了专门阐释,不少中学语文教师也在教学中进行了多种途径的听说能力训练。语文教育界对听说教学和听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形成共识。1989年国家教委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改变了只提“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狭隘性,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并在“各年级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中分别对各年级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规范。 在此基础上,1992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教学要求”中又分别对“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从此,听说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从语文教学大纲对听说教学的要求与内容的规定可以看出,语文教育界对于听说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听说训练内容的认识不断趋于具体化,标示着我国语文教育界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对听说教学的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
2.听说教学纳入教材建设,听说训练安排初步有序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达到语文教学要求的主要凭借。在以前,由于对听说教学的忽视,大纲中缺少对听说教学的要求,语文教材中也基本上没有安排听说训练。随着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及听说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的确立,80年代以来多种实验教材和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材,已将听说教学内容纳入课本之中。如北京师范大学编写出版的《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试用)》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等。这些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初步设计了专门的听说训练程序,构建了较为切实的训练内容。使语文教材中听说的训练安排初步走上了序列化的健康发展的轨道。这种体现听说训练程序的编排体例在以往的统编教材中是没有的,可以说是我国语文教材编写的重大进步。
3.探索和总结出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方法与途径
近20年来,我国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开展了大量的听说教学研究与实验,总结出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方法与途径。
⑴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
分散训练是指贯穿课文讲解过程始终的听说训练,即在读写教学的同时,开展听说教学。集中训练主要指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训练,如课前的听课文录音磁带、听教师范读课文、两分钟演讲、自我介绍、环境介绍、事物介绍、讲述见闻与经历、一事一议等都属于这种形式;另一种是专门开设听说训练课,在统一的主题和形式下进行集中训练,如故事会、介绍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都属于这种形式。由于教师采取灵活训练的方式,学生随时能得到训练的机会,因而,学生的听说能力就可大大提高。
⑵专门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创造了多种听说训练的方式方法,并根据教学的不同需要,除进行单纯的听说专门训练外,还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多种多样的综合训练。这里讲的结合绝不仅仅是指在阅读或写作指导时学生对教师“教”的听与说,而是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听说训练同阅读、写作训练的交叉运用和协调统一。
⑶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相结合
语文教师除在语文课上进行听说训练外,还在语文课外相机进行。如在课内安排了普通话的训练,课外就安排说普通话比赛或朗诵比赛,课内课外相互呼应;或把听说训练扩展到语文课外的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去,求得数理化等学科教师的配合;或抓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练听说的机会及时地加以指导,不断地扩大听说训练领域。通过这些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听说教学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社会对听说教学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要求有待进一步具体化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关于听说教学目的要求的规定,虽比以前颁发的几套语文教学大纲大有进步,但相比发达国家的提法,还是显得不够具体明确。如日本官方教育机构文部省颁发的《中学学习指导要领》,不但有年级教学要求,而且有年级教学目的。又如《现代美国英语》对初中阶段说话能力训练目标和要求不仅对说话训练的内容、形式提出了要求,而且对说话的态度、效度、创造意识、表达方式及辅助方式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目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具体化。
2.缺乏专门的听说教材和训练课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在每册语文课本中安排了两次听说训练,但指导性不强,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实施。从总体上说,语文教材在听说读写的安排上,还是重读写,轻听说,并且缺少可供训练的专门课文。可见,语文教学还没有给听说训练以足够的重视及应有的地位,这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
3.对听说能力缺乏检测机制
近年来,我国中考、高考只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阅读、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考查。如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前35分左右主要考查语音、文字、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常识各项基础知识,中间55分主要考查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后60分考查写作能力,而唯独没有对听说能力的考查。发达国家的听说教学之所以受到重视,跟考试检测机制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不管是各级各类考试都须考听力、口语,这必然会引发人们对听说教学的高度重视。利用考试这一检测机制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家重视听说教学,并给听说教学以衡量标准,是将听说教学放在应有地位的重要条件,也是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