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存在把阅读教学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倾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学生思维品质单一、视野狭窄。
当前的阅读教学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验领会文章,不是从学生的内化倾向进行考虑,不是从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出发,普遍存在着主客颠倒:老师们追求的常常是如何讲得更精彩,而置学生的主体地位于不顾。其实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良好的语感是“悟”出来“读”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协调者。课堂上教师总是扮演着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终极裁判官的角色, 学生的主体性认知优势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标》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要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的理念,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体验、感悟等活动。
二、策略的思考
面对当前的语文教学,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定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完成从解析者、传声筒、训导师到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化,而应定位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树立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组织引导学生深入研讨;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新课标中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意义上,教师要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成为学生的激励者。
首先,教师必须激励自己,让自己充满激情,这样才能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其次,教师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释放出潜在的激情能量。文本当然应该是学生细细阅读和体会的,但文本本身是冷冰冰的——特别是对于阅读兴趣不高的学生更是如此,这时就必须教师这个引导者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甚至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绝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教学之初讲几个故事,慷慨激昂的来个“推销”那么简单的事情,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情感的投入,更需要课堂教学的巧妙设计。
2、树立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组织学生深入研讨。
新课程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温八中潘文莉老师开的那堂《走进李白》也深深地吸引了我,潘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两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参与学生广泛地阅读李白的作品,深入了解李白的内心世界和诗文风格,她组织学生分专题性地研究李白,如:李白与酒;李白与月亮;李白的情感世界等。她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内容进行整理,加上自己的心得,制作成多媒体,在班级中进行汇报,我们所听的正是那堂汇报课,课堂中,学生谈吐非凡,气度有加,在我们欣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我对这位善于引导的老师更是钦佩不已。
其次,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以前,教师是作品意义的解析者、权威意见的传声筒、思想道德的训导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主见、没有个性,而新课程理念中体现的语文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阅读。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把学生思想的火花遏止住,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敢于把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具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 当然必须注意的是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永远是对的。尊重学生,鼓励其个性发展是必需的,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3、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古人攻坚,讲求突破,攻其要冲,任你金城汤池只要一点突破,便土崩瓦解,如雪浇汤。讲析课文,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寻求到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便可化难为易,执一而驭万,举重若轻,引发学生兴趣,从而迅速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流程,必须设计好主要问题。所谓主要问题,就是“能起主导作用,能在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创新的问题 ”,主要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问题设计好了,然后努力改善每个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焕发异彩,吸引学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
4、创设一种专题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家长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阅读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过程。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我眼中的美国小学教育》中所叙述的:美国的小学老师给小学生布置类似“叙述自己的国家”、“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该由谁承担”、“假如你是罗斯福总统的安全顾问,你该怎么办”、“叙述自己国家的文化”等等令大人们都无从下手的作业。其目的很明显: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来认识体验,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也应该从中得到点启示吗?
这种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不管,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教师适时适当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