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荆轲刺秦王》课后练习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答案仅供参考。
1、下列各组对加点词本义和引申义判断有误的一组是(3分)
(1) 不得持尺兵 ( 武器,引申义 ) 不及召下兵 ( 士兵,本义 )
秦兵旦暮渡易水 ( 军队,引申义 )
(2)图穷而匕首见 ( 穷尽,本义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困厄,走投无路,引申义 )
(3)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 陈列,本义 )
恐惧不敢自陈 ( 陈述,引申义 )
(4 ) 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自己的,私人的,本义 )
乃遂私见樊於期 ( 私自,引申义 )
(5 ) 至陛下 ( 台阶下,本义 )
窃为陛下惜之 ( 对皇帝敬称,引申义 )
本义是词语本来的意义,如“兵”本义是武器。引申义是 ( 字、词 ) 由原文产生新义,“兵”后又引申为战士,又如“鉴”字本义是“镜子”,后又引申为警戒或引申为教训的事。故第1组误。“士兵”是“兵”的引申义。
2.请给下列加点词注音、释义。(14分)
(1)卒起不意 卒: cù 通“猝”,突然。
(2)厚遗秦王宠臣 遗: wèi 赠送。
(3)秦王必说见臣 说: yuè 通“悦”,喜欢,高兴。
(4)仰天太息流涕 涕: tì 眼泪。
(5)荆轲怒,叱太子曰 叱: chì 叱责。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创:chuānɡ 伤。
(7)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8)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9)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10)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11)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
(1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以……为迟。
(13)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
(14)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倒下
3.辨析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8分)
(1)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持就火炀之(举起 )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 )
(2)图穷而匕首见(同“现”,显露 )乃遂私见樊於期(会见 )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
(3)新陈代谢(旧 )恐惧不敢自陈(陈述)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列 )
(4) 秦王惊,自引而起(身子向上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 引用 )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
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回头 )
(6)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并,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靠近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 )(3分)
A.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分)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3分)
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
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6.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5分)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C、E 析:A. 反→返;B. 还→环;D. 振→震;F. 卒→猝;G. 说→悦
7. 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8分)
A. 仰天太息流涕 B. 持千金之资币物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析:A. 涕: B. 币: C. 穷困: D. 提: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B.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C 析:皆为名词做动词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7分)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2)诸郎中执兵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愿大王少假借之
(5)左右既前,斩荆轲
(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1)袒露一只臂膀 (2)宫廷的侍卫 3)不得志,走投无路(4)宽容,原谅 (5)近随,近侍人员 (6)殿前的台阶下(7)有德行的人
10. 翻译下列句子。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
1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B )(3分)
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秦王还柱而走。D. 卒起不意,尽夫其度。
12.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① 秦王还柱而走② 图穷而匕首见③ (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3. 指出下列句中词语活用类型并解释。(6分)
(1)函封之( ) (2)太子迟之( ) (3)群臣怪之( )
(1)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2)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3)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8分)
(1)攻城略地( ) (2)略无慕艳意( )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 (4)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 )
(1)夺占 (2)丝毫 (3)谋划 (4)大致
(5)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6)君既若见录( )
(7)乃遂私见樊於期( ) (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5)接见 (6)我 (7)会见 (8)被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8分)
(1)攀将军仰天太息流涕(2)则秦未可亲也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1)眼泪;鼻涕 (2)亲近;父母,亲人
(3)处境困难;生活贫穷,经济困难(4)袒露一只臂膀;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16. 从下列每组中分别找出两个词义相同的加点词。(10分)
(1)A. 进兵北略地 B. 略无慕艳意 C. 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
D. 攻城略地 E.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答:A;D(攻占,夺取)
(2)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莫我肯顾 C.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D. 顾计不知所出耳 E.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答:B;C(顾及)
17. 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15分)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乃今得闻教!
(3)乃为装遣荆轲。
(4)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2)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3)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4)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5)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1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歉,道谢。
D. 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
C(谢:谢罪)
19、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 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D、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D(A、“见”通“现”,B、“卒”通“猝”,C“有”通“又”)
20、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A(A、名词作状语,B、方位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意动用法)
21、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B(①、②定语后置;③被:遭受,不是被动句;④“见”是被动句的标志)
2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 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答案:B
23.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
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风吹草低见牛羊
B、封:又欲肆其西封 函封之
C、遗:使人遗赵王书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比:比诸侯之列 朋比为奸
24、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
25. 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 .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 .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 .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A是名词话用作状语;B是名词活用作状语;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句中的“前”是名作动,故应选D。
26 . 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荆轲和而歌
A . 又前而为歌。
B .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项的“而”是表承接关系;B项是表修饰关系;C项是表并列关系;D项则是表转折。例句中的“而”是表修饰,故应选B。
27. 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 .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C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D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项是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言未发”应为“未发言”;C项是省略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因例句是定语后置句,“宾客知其事者”应为“知其事之宾客”,故应选D。
30. 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以:按照,做介词
(2)之:他,做代词;于:在,做介词
(3)因:于是,做连词;之:的,做助词
(4)其:他们的,做代词
3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愿大王少假借之 少:稍微。
B.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发:发放。
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举起。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B 发:打开。
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B.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乃以手共搏之
C.愿大王少假借之 群臣怪之
D.而乃以手共搏之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A两者均为连词,表并列。(B项,前者为介词,按照;后者为介词,用。C项,前者为代词,代人,代指秦武阳;后者为代词,代事,代“秦武阳色变振恐”这一表现。D项,前者为副词,“仅”;后者为副词,“于是”。)
3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A. 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 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3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1)就是太子不说,我也要来拜见您了。(只是)现在空着手没有什么凭信,那就无法接近秦王。(2)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以上就是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荆轲刺秦王》课后练习答案,更多语文资料请到字典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