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慧眼
鲁先圣
1930年夏,山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录取名单发布,一位来自山东诸城的考生臧克家榜上有名。但他的数学考试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按照正常的情况,这位考生肯定是无法录取的,作文只有三句话,数学零分,怎么能录取呢?但是,这位考生却幸运地碰上了一位慧眼识珠的主考人。这位主考人就是国文系主任闻一多。闻一多从这三句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在的才华,便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了他。
开学第一天,闻一多把臧克家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从你的《杂感》,我看到了你的才华,看到了你的前途,看到了中国诗坛的希望。努力吧,诗的春天是属于你们青年人的。”
从1930年开始,臧克家成为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其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亦非常赏识臧克家的才情,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得知后立即帮助联络王统照等人,帮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推荐。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立即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并手书他那首献给鲁迅先生的名诗《有的人》,献给他敬爱的老师闻一多:“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后来,臧克家写出了选入课本的名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先生的仰慕与钦佩洋溢在字里行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