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本质是什么,“中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如何进行?这是语文教育应该弄清楚的问题。
不要把学生的读书、写作混同于成人的读书、写作,学生的读书、写作自有其特点和规律
钱理群教授在《语文学习》2007年第6期上发表了《何为“语文”》一文,他指出:“长期以来,我们或是以‘语言学家’的眼光去看待‘语文’,以‘语言学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文成了语言学知识的例证,‘讲语言学知识,考语言学知识’成了语文课的全部内容,因而忽略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有一个时期,我们又用‘文学家’的眼光去看待‘语文’,文学欣赏成了语文阅读课的全部内容,作文教学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按成年人,甚至作家的方式写作,而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我们所缺的,恰恰是‘语文学家’的眼光,我们只看到,或者过分夸大了语文学科和它临近学科———语言学和文学的联系,而忽略了它们之间质的区别。”
他还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忽视了学生尚处在人生的‘学习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而把学生的读书、写作和成人的读书、写作混同,并以此来要求学生和语文教学。”钱先生说得好极了!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广大热心于中国语文教育的“语文”工作者们的热门话题,语文教育专家、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语文教师、年轻有志的青年教师、以及社会有关人士,都对“语文”以及“语文教育”进行了自己的思考、讨论和著述,全国各大报刊尤其是语文专业报刊,先后刊载过许多有关“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反映了“语文”和“中学语文教育”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闹景象,这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学术局面。
但是,有关“语文”、“中学语文教育”的定义、性质、作用、任务、地位以及成果和评价方式、标准等关键问题,在近年的“语文”文字“官司”中从来就没有过“定论”,数以千计的文章都对“语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深度的讨论,这一切对于“语文”的学术性及其发展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问题是———这些有关“语文”的讨论,涉及“中学语文教育”的诸多问题,且各有各的角度、立场、见解。
于是“语文”、“中学语文教学”成了难以说清的玄妙的“玄学”,处于“四面楚歌”、“八方声讨”的尴尬境遇中,大批从事着繁重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甚至不知所措,苦不堪言。以至有人用“前世杀过猪,今世才教书;前世杀过人,今世教语文”之类的调侃来戏说“教语文”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