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作文,为谁辛苦为谁忙?

编者按:听过一些作文教学课,也看过一些作文课实录,发现许多授课老师似乎都有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急躁。作文教学的误区到底在哪里?师生应该如何走出迷津?希望本期创新课堂的作文教学专题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作文,为谁辛苦为谁忙?

作文课实录:让作文来一次“心灵感应”

王崧舟《亲情测试》教学片段:

经历失去的过程

师:打开作文纸,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安顿一下自己的身、心,在空白纸上写下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五个人,不能多,不能少。不着急,慢慢写。

(生写,师巡视)

师:请从这五个你最爱的人当中,划掉一个。想好了再划。

(学生表现出踌躇,有学生小声说不想划掉,师让一生站起来发表意见)

师:你必须划掉一个。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你不想让他走,可他就是会走。

(渐渐有学生完成并举手)

生:我划掉了奶奶,因为其他的四个人都是最关心我的,只有我的奶奶……

(生停顿,师提示听课老师不要笑)

师:奶奶还健在吗?

生:没有。

那你刚才为什么把她写下来?

生:因为她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压抑,情绪激动)

师:虽然她永远离开了你,但你依然记着她。她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

(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在不情愿与无奈中又划去了一个又一个,每次交流明显感到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师:还剩最后一个,我相信,这个人是你在世界上最最爱的人。请你把她(他)也从你的本子上划去。

(在交流中,学生的心灵已经走向极端的无奈,所以最后一位交流的学生说:“当我划掉所有我爱的人的时候,我的一切欢声笑语全部被磨灭了,(哭)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当中,留给我的是遗憾和后悔。”)

抒写真实的心声

师:同学们,刚才发生的这一幕是假的,但是你们竟然把它当真了。短短的十五分钟,你仿佛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你仿佛从阳春三月走进了数九寒天,你仿佛从明媚的清晨落入漆黑的子夜。为什么?想过吗?来,把刚才发生的那一幕赶紧用文字记下来,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从上课开始记,记我怎么说,你怎么做,你做的时候心里怎么想,什么感受什么滋味,什么心情。开始。

(十分钟后,师请一学生朗读后交流)

师:你把刚才她的什么话记下来了?

生:我记下了“我手中的笔像个刽子手,砍断了我那已经逝去的爸爸唯一的挂念,唯一的无价的父爱。”

师:你为什么记这句?

生:我觉得她把手中的笔比喻成刽子手,我觉得她的不忍心,她当时的犹豫。她没写犹豫,但是我从她的话中感受出了犹豫。

师:你当时是这种感受吗?(生:“是”)

生:我还记下了“我仿佛本来是在天堂快乐生活的天使,一下子被抛到了寒冷的低谷,不,是地狱。”

师:为什么记这一句,而且记得很完整。

生:我觉得刚开始有五个最爱的人,觉得自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而被抛到了低谷、地狱,是写出了不忍心,伤悲。

……

师:停下手中的笔。短短的一个小时马上就要过去了。正像我刚才所讲的那样,你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下了地狱,然后,你仿佛突然惊醒了,你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你的那颗破碎的心又出来了。于是,这一颗心就化作了你刚才写下的三百字、四百字甚至六百字的文字。这文字是什么?这文字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随着这样的文字化了……

(关于此教学的争议,请读者参阅本期C1“对话”版——编者注)

点评:缺少了自读感悟的阅读教学是苍白的,缺少了心灵触摸的作文教学也是没有灵魂的。一遍遍重复着这样写、那样写,一遍遍遵循着这样分段、那一段开始应注意如何布局的写作套路。最终结果如何?学生没有心情去写、教师没有激情去教。阅读教学重在感悟,作文教学则更应在倾诉。当你觉得想说的时候,有人却阻止你,先让你把话想连贯了,想通顺了再来说,你说你还有心情吗?有时人的情感是一瞬间的,错过了这一瞬间,也许再谈之便索然无味了。高明的教师善于捕捉孩子心灵的那一瞬间。抓住这一瞬间,让它成为了永恒。

在这一堂课上,我们看到王老师首先抓住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原始的情感——亲情”,从这入手,更能让学生产生“心灵感应”。写作强调“题好文一半”,教写作强调“材好文一半”。不去顾及儿童心灵深处的感悟、体验,一味从形式上摸索,你的课堂首先失去了最热心的听众——学生。王老师的选材真正把握住了“情感”这一写作最重的一环——“情动而形生”。

这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测试的环节是要写下来的。在无负担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扉,真实地去验证“亲情测试”。测试的形式简单吗?太简单了。测试的内容复杂吗?一点都不复杂。但所带来的测试的结果如何?心动、情生、意长。随着手中的笔一次次划去爱自己的人,“不忍心”、“不得以”、“没办法”、“只有这样”,无奈、伤心、拥护、尊敬、爱戴,这些平常在孩子的头脑中似乎只有从字典中才能寻找含义的字眼此时却交织成了一首动情的诗。课堂上有人走神吗?没有。有人抱怨写作的困苦与索然无味吗?没有。在这堂课上,没有谁知道什么叫写作,为什么写作,但每一个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写了,写出了心灵的声音,写出了“亲情的感悟”。还需要提醒“你最敬爱的人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事值得你去敬爱”之类的空洞的说教吗?真的不需要。

教作文,摒弃外在的束缚,去触摸孩子的心灵,为他们创造一次“心灵感应”。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做到“真教”了。这也许是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的意义之所在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丹阳市皇塘中心校)

观 点

“好作文”,一个错误的写作要求

陈惠芳

作文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有二:一为倾诉,二为交往。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都有心理满足的需要。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倾诉出来了,他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就会变得平静安宁。而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又必须与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就必须去进行交往,通过交往,融入社会人群,融入社会。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倾诉,学习交往,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苦就说,有喜就道,有泪就流。

可以说,每个教师都知道作文的目的所在,但事实上作文一直让学生头疼,作文教学一直让教师头疼。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原因何在?因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作文教学演绎成了让学生写出一篇篇“好看的作文”这么一个过程。并且在教师的心中,自有“好看的作文”的范式和框架。我们来看看《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选用的两个作文片段:

片段一:

也许是被浓郁的芬芳陶醉了,也许是被温暖的阳光晒倦了,我们一起躺在了浓毯般的草地上。在绿色的草丛中隐约闪出几个紫色的“小脑袋”,仿佛在怯生生地望着我们。这是紫罗兰——春天原野中最常见的小花。几片绿色的嫩叶托出几支细茎,茎上顶着小小的花蕾。蝴蝶状的花瓣有几条银色的细纹。蓝紫的色彩,质朴而淡雅。紫罗兰实在不起眼,矮小得只能在杂草中露出半个花冠;微风拂过,它还要频频点头,每一朵花儿就是一张谦逊的笑脸。——紫罗兰

片段二:

我的文具盒就如同一座两层的小阁楼,顶层由几个并排的笔筒和两个长方体的“小屋”组成。笔筒中装着各式各样的笔,钢笔、圆珠笔、自动笔和涂改笔,都在这块小天地中生活着;“小屋”里住的当然是橡皮擦了,他似乎有些不高兴,大概是因为今天又来了个新成员——圆规,使它那本来就不大的小天地显得更加拥挤了。底层住着“长条将军”——格尺和削笔刀,从“长条将军”那翻来翻去、得意的神态中,就不难看出,这里一点也不拥挤。

片段一给我们呈现的是一段“小文人语篇的‘好作文’”,片段二给我们呈现的是一段“‘生动’的说明文”。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好作文”的写作倾向还有“‘闪光点’的记叙文”“‘格式化’的议论文”等。“小文人语篇”辞藻“优美”、笔墨“精彩”,如发议论,则具有“哲理散文”的倾向。“‘闪光点’的记叙文”、“‘格式化’的议论文”、“‘生动’的说明文”如果达到了“小文人语篇”的“程度”,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作文”,老师可以给予高分。在这样的写作倾向下,学生一写作文就想着要用上好词佳句,于是挖空心思翻看别人的作文,把好的句子拿过来。而事实是,教师总觉得学生习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学生则因为自己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对习作产生了恐惧,此时习作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再是为了倾诉,不再是为了交流,而只是为了写一篇“好看的作文”,能得到高分的好作文。

要让习作真正彰显自己的目的,教师就该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该干什么!比如书信是一定要达到交往的目的才算落到实处,如果要想写有所用,就必须重视书信格式的指导,要不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些相关的日常应用文都具有这个特点。而有些心灵倾诉的文章,教师就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想说啥说啥,多用规矩使他们只能成方圆。相反一些真正与日常交往相关的比如”会议记录、调查报告”等,却没有得到训练,孩子压根不知道它们该怎么写,有怎样特殊的文体格式要求等。而对于一切主要用来倾诉的文体,教者却又过多在形式提出了要求,比如要用上什么好词好句,结果导致了以上作文倾向的诞生发展和蔓延。

不明白习作的目的,或者明白习作的目的却不能真正落实,这样的作文教学,自然难免落个学生怕老师累的结果。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现 场

书信写作:特殊的爱该给特殊的你

亲爱的新四(3)班的全体同学:

你们好!我们是南通市鹤涛小学四(1)班的学生。

我们的陆老师曾经到你们的家乡旅游,她说溧阳又好玩,又有好东西吃,真让我们羡慕呀!

但是南通离溧阳太远了,我们多希望能交一些溧阳的朋友啊。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和我们班同学交朋友。如果愿意,那就请给我们写封信,向我们介绍介绍溧阳吧。

同时,也欢迎你们来南通旅游。

祝你们学习进步。

你们的新朋友

2006年9月19日

教者先用“信里告诉我们什么?”切入了书信内容(正文)的写作指导:在此环节中,教者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口头介绍了家乡、书面介绍了家乡,还进行了书信内容的交流;接着,教者通过逐项出现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让学生感受了一下书信写作的格式:

“亲爱的爸爸妈妈:(1.称呼、顶格写)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

我现在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2.正文)

此致

敬礼!(3.问候语)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5.日期)

这堂课,教者把指导的重点落实在了正文的指导上,而对书信格式只是一扫而过,引发了笔者深深地思考:

一、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有其独特的书写规范。在听一些老师议论、看一些老师的帖子中,发现很多老师觉得内容(书信正文)比形式(书信格式)更为重要。对此,笔者持不赞同看法。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首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吸引他们的可能更是书信的格式,因为正文的内容可以是以往任何一篇作文的内容。书信格式是其特有的,固定的,规范的,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书信的格式,也可以直接讲述书写的格式,以达到让学生明晰书信格式的目的。可以这么说吧,在进行书信写作时,内容和形式最起码是并重的,但特殊时刻(比如初次接触),可能形式还该略重于内容。

二、规范的书信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信封书写和书信书写。仅仅重视书信书写,就等于砍掉了人的两只脚,你写的信只能蹲在原地。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觉得教师首先该呈现的是一封完整的信,而不是仅仅只有书信内容。为了增加其真实性,教师其实完全可以让合作班级邮寄来一封信,那么老师的激趣就可以从这个整封信开始,从信封上看到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收信人以及寄信人;随着信封的拆开,可以看到书信的内容。同样在课尾,教师要检查孩子是否写出了一封完整的信,而不仅仅是检查书信书写的规范,也该检查信封书写的规范,甚至不要忘记提一提或者贴一贴那邮票,让信真正飞起来。

三、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书信正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就会完全脱离历史的舞台。有个教师在教学书信写作时,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即使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了书信的格式,但在考试时错误率依然很高?其实原因很简单,书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它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用来交往的。只有在平时不断的应用中,学生才能真正懂得书信,而不是教学完了,就是为了迎接考试。书信的格式难以为学生所掌握,只是因为它正在逐渐退出生活,学生缺少真正的实践机会,又怎能真正掌握运用呢?于是,就有老师疑惑书信写作的教学意义。我遇到过一个朋友,他给我看了一个电子邮件,并笑着对我说:“你瞧瞧,这个人连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啊!”我瞧瞧那电子邮件,它就缺乏应有的规范,即书信规范。电子邮件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互相交往的凭借,很大程度是成了书信的替代品。那么电子邮件内容书写的格式是不是也该和书信书写格式一样有规范?能否把电子邮件的书写(因为电子邮件的书写有与书信不同的地方)纳入书信写作的教学中呢?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丹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网友小语:

上学期我出了份试卷,考的就是写书信信封。有老师哇哇怪叫,拿着试卷去找我,说教学要求中没有这个,还说还有学生考得嗷嗷直哭。我就问了一句:“你们这学期的教研活动就是和远方的朋友通信,请问,平时你们的信是怎么寄到对方学校的?难道都是写到作文本上念给人家听的?”(梦轩)

能引导学生在第一次书信中真正掌握了书信格式,那是非常棒的一节课。不过,第一次书信仅仅是开始,决不是终结。如果一次性就把这一切都呈现给孩子,简单的问题不就复杂了吗?所以教材没有出现信封写作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高子阳)

利用《一封家书》,在歌唱中引导学生注意书信体内容与格式上的要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回想起我们大部分人在教写书信时,总是动笔之前就把格式反复强调,实际上恰恰在学生表达欲望最强烈的时候,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泼上了一大盆冷水。而学生呢,他们对写作热爱的火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灭了。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