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3月24日我教了《欢乐的泼水节》。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族风情,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读书——激发情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欢乐的心情。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你喜欢过节吗?”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春节,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过年时的快乐情景,以此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语句,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泼水节的影像资料,再请学生说说从中知道的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影像资料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习朗读。接着我又请学生在文中寻找重点的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课文第三段是本文的结束部分,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时我将这个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我则为学生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傈僳族的刀杆节;内蒙古的那达慕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如:
1、在文章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
2、本班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字词上的训练,把课文读通读透。
3、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4、整个教学的层次还可以更明朗些。
5、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朗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通过这次上课让我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我要在经后的教学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力争有更大的突破。最后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正是你们的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让我们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将以踏踏实实的教学来回报老师们的鼓励与帮助。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合肥市包河苑小学 施道琴
这次能够通过学校选拔推荐,参加包河区教育局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评比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
这次比赛要求上阅读课文的第一课时,那么我就紧扣这一点进行备课、备学生,将字、词、句的教学作为重点,尤其是生字教学更是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我把生字词教学分散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从板书课题开始,到初读课文和指导读通读顺文中的长句子,无不渗透。再利用课件和生字小黑板,将字的音、形、结构直接出示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如揭示课题后,板书“欢乐的泼水节”,提出“泼”字,带学生认读字音,让学生辨析“泼”和“拔”的区别,再用动作表演“泼”字的意思并组词,再在小黑板上观察它的间架结构,提出书写的注意点,再让学生描红,通过“读字音——辨字形——解词义——析结构——生描红”这样一个过程来完成对一个生字的学习,再者课文中有几处长句子,如:“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这个句子很难读,同时里面又包含着本课要学习的一类字“互”,所以我就先课件出示这个句子让学生朗读,学生一开始读不好,这时把里面的生难词提出来,认读、解义,再重点挑出“互”字,让学生认读、记笔顺、组词,同时复习部首检字法的一般方法与规则,教师在小黑板上范写,学生描红。之后再让学生回过头读这个长句子,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那么学生就能够读得很顺畅了。其他的长句子和其中包含的本课生字词大体也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顺其自然地把字词的教学和疏通句子,初读指导同时也就完成了。除此之外,充分利用课件演示和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识字和写字,理解字义也很重要,“提、端、灌、滴、撒”这些动词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表演理解,而“专、如、味”这三个字的异同之处,也让学生自己辨析,讲解。当然一味的生字教学会有些乏味和枯燥,所以课件穿插介绍西双版纳风情的图片和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劳逸结合的学习,整堂课下来,应该说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是非常扎实了,读通读顺课文也是不在话下了。
在接到课题后,我就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进口比赛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把字词句教学落到实处,千万不能为了能在课上演出“彩头”,就面面俱全,把第二课时的内容硬搬到第一课时来上。这样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不可能将课上好的。试想学生字不认识,句子读不通。又怎能进行分析和理解课文的教学呢?何况,二年级是整个小学语文学习中集中识字的阶段,识字教学本身就是重中之重,把生字词教学安排在第一课时也是最合情合理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我的安排是正确的。
但是在学习方法上还不够灵活,有些问题可能也提得不够好,让学生不能及时找到答案,影响了课堂进度。这些都有待于慢慢学习提高和改进。
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断是重点段落。
本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这堂课我自己感觉较好,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能主动质疑并且通过反复读课文找到答案,理解词语意思。
在教授准确读字词时,将字卡做成盆、桶造型引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熟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找到了表示人们泼水的动作的词语(端、泼、拿、灌),并利用插图、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舍不得回座位。
课上完了,学生不仅与泼水节有了亲密接触,与老师也有了亲密接触。在短短的一节课中通过三个问题(什么时候是泼水节,怎么泼,泼水的意义)引出“快乐”一词,紧扣“欢乐”,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句话感受到人民泼水很快乐的。把它找出多读几遍。随后交流句子,说说从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欢乐。交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从第三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体会到欢乐。我就跟着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该句内容,让大家一起读读。然后请学生想一想,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人们的欢乐?如从“早早”这个词体会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那份急切的心情。整个过程老师始终是跟着学生在学。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参加泼水节,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在整篇课文的处理上,做到疏密有致,该反复体会的,就花大量时间去品,去读,去体会,像课文的第二小节的描写泼水场面的话,我就通过看图、说话、表演、创设情景去反复体会,学生在兴致勃勃中体会到傣族人民的欢快,并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比较次要的我就一带而过,突出了重点。
不足:经常无意识的重复学生回答的内容,语速教快。过渡不够自然。在学生对文章产生误解时的思考引导不够明确。指导朗读部分不够充分。
以上的经验与不足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既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教者也要有准确的引导,“授人渔”才是真正的教学!
参加青年教师课堂评比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给青年教师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包河区教育局举办了青年教师课堂评比活动。我也有幸代表我校参加了此次课堂评比活动,比赛归来我感慨很多,同时收获也颇多。也许最后的结果并不那么让人满意,但最重要的是我参与了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能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提升自己!同时我坚信:作为一名青年老师,只有在不断的参加各种优质课、公开课的过程中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所以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积极备课、认真上课、及时反思。
在此次课堂评比活动中,我的参赛课题是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课时为第一课时。《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主线明朗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读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引导学生五次深情朗读课题,使学生层层了解泼水节的欢乐,体会泼水节的欢乐。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读课题时,效果一遍比一遍好,达到了我课前的预设效果。
二、 温故知新
本册教材的《识字1》就学习了四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此导入到新课,不仅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感受到泼水节对傣族人民的重要性,进而为让学生体会泼水节给傣族人民带来的欢乐做下了铺垫。
三、 以读代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一原则,本课时的设计和教学中我坚持让孩子“以读为本,读中生悟”。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了解文意,体会欢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落时,我是分三层进行的。第一层的1、2两小句,我采用了找动词,填动词,演动词的方式,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事实上,这一设计确实激起了学生们朗读的热情,学生们积极踊跃的要求边读边演。为了不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我临时将预设时的两遍表演读改成了三遍,学生们朗读的效果也确实一遍比一遍好得多。第二层的3、4两小句,我仍采用了找动词,演动词、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互相追赶、灌、泼”这些动词中所体现的欢乐。学生在表演“泼、灌”这两个动词时,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的想象到人们的欢乐,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切身的体会到了这种欢乐。这时,引导学生再次朗读3、4两小句,效果明显好了很多。一个小小的动作唤起了生活经验,准确地诠释了“泼、灌”两字的含义,观察得真切,理解得透彻。第三层的第5小句,我从“吉祥如意”一词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该词一般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学生们都能联系到逢年过节送祝福这一点。随后,我将第4小句与该句用因果关系联系在了一起,以引读的方式多次引导学生将这两小句连起来读,体会“怎能不高兴呢!”。可能是我的激情不够,学生读起来效果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动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自由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等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使学生朗读的效果明显提高了许多。
四、 媒介辅助
虽然现在不太提倡频频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呼唤回归,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羽翼,感悟语言。但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远之又远,学生知道的少之甚少,要想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震,就需要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因此我在课件中以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方式展现了泼水节的欢乐,学生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泼水节那种欢乐的气氛,更有利于理解、体会文意。
虽然本节课是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为主,但因为是第一课时,就不得不扫除阅读障碍——生字词。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生字词的教学仅限于认读。在学生们初读课文后的展示读中,相机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组词、再读句子。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更读熟了句子。
因为是24小时备课,时间较为紧张,所以预设的不够充分,课堂上还有许多遗憾之处。比如: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未能提前到参赛学校试用多媒体,导致课前课件无法正常使用,因而耽误了一些教学时间。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把课上下去,因为讲台下还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你。
2、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比较薄弱,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及时的把课堂生成的火花扇成熊熊烈火!
3、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不够精彩,只限于传统的评价,比如说什么“在美一些”、“在快乐一点”,自己听听都没有鼓动性,何况是孩子们呢!我想在今后的课余时间里,还是要多看看教育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多听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一学他们对课堂的控制方法。
经过了这一届青年教师课堂评比活动,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与进步并存。也许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要做最努力的;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要做最坚持的!总之,我在教育教学上还不够成熟,以后我将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