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姓邓氏,字石如,其名琰,以敬避今上御名下一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少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露②,即以刻石游。性廉而尤介,无所合。山人篆法,以二李③为宗,其分书④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余深信其能择言也。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学既成,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山人乃复如前,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武进编修张惠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修撰即备礼客山人。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一年,修撰称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一日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戌秋,八旬圣节。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策驴,后文敏三日行。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时巡抚以下命吏,郊迎文敏。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趋出延入,让上座,遍赞于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明年复于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城。及十一月末,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适去东台。山人俟余至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遂解缆。翌日而余至。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十有三岁。
(选自《艺舟双楫》有删减)
【注】①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②孤露:父母死亡。③二李:指秦李斯、唐李阳冰。④分书:书法的一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 空乏
B.鬻篆于贾肆 卖
C.遍赞于诸公 介绍
D.而余适去东台 到,往
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邓石如深厚的“书法金石造诣”的一组是( )(3分)
①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 ②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③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 ④“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⑤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⑥“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完白山人,从小喜好篆刻书法。20岁左右父母双亡后就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活,常以书法篆刻自给。他性情正直、孤傲,我行我素。
B.最早发现邓石如书法才华的是对秦篆研究颇深的武进编修张惠言,他在集市上看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后说,如同见到了秦代上蔡人李斯的笔墨真迹。
C.乾隆八十岁生日,曹文敏竭力邀请邓石如一同入都。邓石如戴着草帽,趿拉着草鞋,骑着毛驴,这打扮使他被开山守门士兵拦下,结果未能进入辕门。
D.包世臣是通过张惠言的弟弟张翰风知道邓石如的。嘉庆七年,包世臣在镇江见到了邓石如,与之交往跟从他学习了十多日。嘉庆十年,邓石如在家中去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5分)
(2)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5分)
4. D 5. B 6. C
7. (1)修撰惊讶地追问(原因),(编修张惠言)把原因告诉了(他),于是冒雨一起到集市旁边废弃的寺庙拜访完白山人。(2)我非常委屈先生(或“竭力恳求先生”),(他)才肯来京都,(但)终究不肯同行,希望诸位(与我)一起成全先生的志愿。
附文言译文:
山人,是安徽怀宁集贤关人。姓邓,字石如,名琰,因为避当今皇上名的下一个字,就用字来与人交往,改字为顽伯。集贤关在皖公山下,所以又起号完白山人。(山人)年少时少有见闻,而独爱好刻石,临摹汉人的印篆非常精致。成年时,父母双亡,就因刻石游历各地。山人性情正直、孤傲,没有什么合乎心意的朋友。山人写篆书和进行篆刻的方法,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师,他的分书刚健秀美,敦厚质朴,变化无可比拟,结构章法非常严谨和谐,浑然一体,山人自己说:“我的篆书比不上李阳冰,但我的分书不逊于梁鹄。”我绝对相信他的说法是正确的。
山人在梅氏家客居八年。学成之后,梅氏家更加贫困无法再让山人客居。山人于是像从前一样穿着草鞋四处奔波,游遍了名山大川,凭借写字篆刻养活自己。山人游历黄山到了歙县,在商店卖自己的篆刻作品。武进编修张惠言在歙县修撰金榜家教书,编修原本对秦篆有深刻的研究,被修撰器重。编修看见山人在集市上卖字,回家对修撰说:“今日得以见到上蔡(李斯)的真迹!”修撰惊讶地追问(原因),(编修张惠言)把原因告诉了(他),于是冒雨一起到集市旁边废弃的寺庙拜访完白山人。修撰当即备礼招待山人。山人客居在修撰家,编修就跟从山人学习篆法。一年后,修撰在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前称赞山人,文敏请山人用四种书体写千文横卷,字的直径为一寸,(山人)一日写成,曹文敏惊叹称绝,准备了五百两白金为山人祝寿。
乾隆庚戌年的秋天,皇上八十岁生日。文敏(早)在六月入京都,竭力邀请山人一同前往。山人独自戴着草帽,趿拉着草鞋,骑着驴,在文敏之后三天出发。文敏乘着车马带着随从,因为山东发水转道耽搁,与山人在山东开山相遇。当时山东巡抚以下的朝廷命官在郊外迎接文敏,山人骑着驴经过辕门,守门的卫士大声呵斥阻止他进入。文敏坐在堂上远远地看见山人,急忙走出,(马上)请他进来邀请他坐上座,并向诸位官员广泛地介绍,说:“这是江南高士邓先生,他的四种书体都是国中第一!”诸位官员于是大为惊讶,为他准备车马随从。文敏说:“我非常委屈先生(或“竭力恳求先生”),(他)才肯来京都,(但)终究不肯同行,希望诸位(与我)一起成全先生的志愿。”于是带领诸位官员,送山人到辕门骑上驴离去,才进堂中入座。
山人常常来往于江淮之间,卖书法作品来供给差旅费用。我在嘉庆七年在镇江结识山人,与之交往并跟随他学习了十多天。第二年又在扬州相遇,山人去泰山游玩。到嘉庆九年的秋天,山人由山东到常州,经过扬州没有入城。等到十一月末,才知道我和翰风都客居扬州。翰风是编修张惠言的弟弟,我当初就是从翰风那里听说山人的名字。当时山人收到家信被催促回归故里,于是买船回扬州,到天心墩拜访我,而我恰好才离开东台(回扬州)[注:当时交通不便,东台至扬州需要数日]。山人等我到十二月初八,于是对翰风说:“年末了,距离家乡还有千里,我等不及慎伯了。”于是解开缆绳(乘船离去)。第二天我回到扬州。山人回到故乡后未再出门游历,就在第二年的十月死于家中,年六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