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案例:《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片断
(课文大意:本文讲的是汉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课前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现在就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所画的句子并和他们分享你的感受。
生小组交流。
师:请你说一说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生:“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我喜欢这一句,因为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美,写出了夜晚星空的美。
师: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生:“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我喜欢这一句,因为我觉得这一句有“坐、靠、仰、指、数”几个动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动词也找得很准,请你带着动作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我喜欢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说明张衡数星星数得很认真。师:那你能把张衡的认真劲读出来吗?(生读)生:“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我喜欢这一句,因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张衡善于观察,发现了星星的运动规律。生:“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我喜欢这一句,因为我从这句话中学到了天文知识,而且它还是一个比喻句,把北斗七星比作勺子。师:你真会读书!那你能说出一个比喻句吗?(生说比喻句)生:“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我喜欢这一句,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张衡坚持不懈的精神。生:“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我喜欢这一句啊,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还说出了张衡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一个坚持不懈的人,一个刻苦钻研的人。【点评】
苏霍姆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课堂案例设计的目的就是想满足学生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欲望,从而产生读原作的强烈愿望。如品读精彩句子时学生就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用到了很多精彩的词语,比如: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发现星星运动的规律等。
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邀请其他同学和自己一起读,进而由课内转向课外,推荐学生读一些有关科学家的小故事。这一点体现了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以读引读” 的理念。“以读引读”应有两重含义:一是通过阅读教材的某部分内容引发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交流,使课堂成为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二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外开展更广泛的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只是个引子、是源头,借助课文引出学生在课外大量的阅读。课堂上文本的学习交流很少,大量的是学生带回来的所形成的新的教育资源。基于这个因素,我把本课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成让学生读一读有关科学家的故事。这样就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体现了郭教授所提出的:生本教育关键看我们的阅读推进了没有?
在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品读句子的时候,学生一个个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如的氛围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积极自主的参与其中,积极发散思维,不仅轻松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所以说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你只需要抛出学生感兴趣而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剩下的工作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研究,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们研究出来的答案就是教师想让他们知道的,有时甚至会更丰富,会给老师带来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