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带着一种温暖的心情回忆上午的课堂的,可能有几分得意。
聊的是《红楼梦》里的爱情。本来只想简单几句交待过去,继续进行下一篇课文。学生的空前兴奋使得我也控制不住。
我们是从上一个周六放的《红楼梦》电视剧开始的。有些没有看过作品的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最后的结果:“老师,他俩最后咋地了?”我找了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女生回答这个问题,这个女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回头说了一句:“文盲,你听着。”全班轰然。文盲这个词我上课常用,一旦问到一些比较简单的文学常识而他们木然无知时就这样评价一下,学生初时愤愤不平,而后渐渐习惯,现在则主动以文盲自称。解释过后,这个女生没有坐下,而是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你说你喜欢谁?”根本不等我说话,下面此起彼伏地吵嚷起来:“林黛玉!”“薛宝钗!”更有甚者则趁乱低声喊:“两个都喜欢!”那个女生有些急:“别吵吵,听老师说!”她平息了下面的吵嚷,望着我等待回答。
我示意她坐下,然后开口:“ 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首先这是两个文学人物,不是实体人物。可以说是两种审美观念。我只能说这两个人物或者这两种审美观念都有合理的成分。再有,我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像你们这么大,到现在,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后会怎样,我现在也不好说。”我停了一下,看到他们很安静,就继续说:“像以前我和大家谈过金庸作品里的人物,年轻的时候喜欢令狐冲,因为觉得青春就应该放浪形骸。后来,上班,做了老师,有了一份社会角色,开始敬重郭靖。但是,这么说不等于我没有立场,从总体上讲,还是觉得林黛玉好一些。”
学生这时又活跃起来,把教室里的气氛重新搞乱。我的对立面是一些看过作品的学生。一个说:“林黛玉多小心眼儿啊!”另一个马上接上:“还那么爱哭。”前面的刚说完“薛宝钗多好,稳重”后面的接着说:“待人接物比林黛玉成熟多了。”“哪点儿都比林黛玉强。”这时,一个女生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有些质问的语气说:“老师,你说林黛玉好,那要是咱们师母天天在家哭,你受得了啊?”说完向四面微微鞠躬,模仿春晚小品《说事儿》里宋丹丹的语气说道:“谢谢!”话音刚落,掌声响起。
我笑着摇了摇头,说:“你们师母比你想象中的坚强一些。”他们笑过以后,我继续道:“不过,还是要回到问题本身,就是宝黛比较的问题。薛宝钗没有问题是个美女,而且在各方面都极为出色,在一些方面不输于林黛玉。不过,《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支曲子叫《终身误》。唱的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这时有学生接上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声音由低转高,我们一起在静静的教室内吟诵:“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诵毕,我接着说:“‘雪’就是‘薛’的谐音。‘林’就是指林黛玉。为什么‘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学生有些发愣,我提示道,“想一想作品里宝黛相见的场景。能不能找到点儿线索?”
最开始回答问题的女生站了起来:“老师,他俩在精神上能交流,对不?”我点点头,说:“宝黛之间正是通过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来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慰藉。那么,这种沟通与交流的本质又是什么?”不等学生回答,我说:“这种交流的本质是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向往。对不对?”“是”的声音七零八落。我继续追问:“这种追求与向往在那个时代是否可以提供?”“不能。”这次回答很干脆。“这是不是就显示出这种爱情的悲剧性?”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指着这行字问道:“他们的爱情的悲剧性是不是就体现在这里?”学生们一边在书上记下这句话,一边点着头。
看他们写完,我接着说:“理解了这一点,再结合林黛玉时时感到的寄人篱下的重压,也就理解了林黛玉处在那个环境之中的悲剧性命运和她的敏感甚至无理的行为。贾宝玉的乖张行为的性质同样如此。”停顿片刻之后,我长出一口气,用“威胁”的语气说道:“你们以后少去关注我的私生活!”下面哗然。
一个平时非常调皮而今天出奇安静的男生突然问了一句:“老师,你和师母怎么沟通和交流啊?”“对,对,老师,你说说!”“就是!”响起一片附和之声。我看了那个男生一眼,他马上双手抱头,说:“老师,我没别的意思,理论说完了,咋也得实践实践。”“老师,这是民意,民意不可违啊。”另一个在旁边更起劲儿。
看看教室后面的表,快下课了,我说:“就当课堂总结吧,我想,首先是尊重,这种尊重不仅是感情,还有这个时代对平等和自由的必然要求。然后是尊重产生的默契,每天晚上吃过饭后,她一边辅导孩子功课一边看自己的书,大多数是备课,我呢,看书、上网。”
“老师,你们不看电视啊?”一个学生插嘴问。
“电视?我想想,有五六年不看了。耽误时间。”
“师母跟你过得真憋屈!”一个女生的声音。然后是一阵大笑。
“刚才我说什么来着,这就是默契。我现在想,什么是爱情的最高境界?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海誓山盟,我觉得,在这种默契中平淡一生足矣。”之后,我跳下了讲桌,也学着那个女生微微鞠躬,说了声:“谢谢!”
铃声响起,坐在最前面的学生说老师以后的时候咱们再聊《红楼梦》。
后记:大致内容如此,开始时,有几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自己的事情,我没有硬性要求他们回到课堂来,随着内容的逐渐深入,已经有进入课堂情境的了,不过,仍然有自始至终隐秘交流的。当然,这里我仍然要承担主要责任。其实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能进来就可以了。
课堂的进程不是被我推进的,而是被学生推进的。他们的发问中最多的是关于我和我的爱人之间的事情。他们想听我的爱情和生活,其实,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更能理解宝黛之间的温情与琐碎。就这样,我一边讲着自己的人生,一边解释着宝黛的爱情。就这样,我在匆匆中再次重温了自己的爱情路程,想到了十几年牵手而过的生活,想到了未来还要携手的生涯。那一刻,阳光穿窗而入,并不沉静的课堂和我沉静的内心一起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