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润物细无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审美从文章三美入手。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齐读课文,并配上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优美旋律,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简要绘画。课文最后一节从整体上描写了桂林的山水,引导学生简要画画文字内容,让学生慢慢沉浸于文本意境之中。
4、展现桂林风光图画,本人从网上下载了系列桂林风光图,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二、解落三秋叶
古人这句诗,意思是说风吹散了秋天的树叶,只留下主干。本人借此来说明阅读中信息处理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重要途径。现代社会,面对纷繁信息要能处理筛选。。本文特点虽适宜审美感受,吸取精神营美,但其结构特点也适宜进行筛选信息的训练。可以说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责无旁贷。
1.选择主要信息。先作提示,课文第二、三、四节分别围绕一句话来写,请你划出来。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圈划。然后通过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关键信息是:“漓江这样的水、漓江这样的山,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形成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是通过信息处理把握作者思路,形成整体印象,系统的功能大于部分。先作提示:这篇课文的顺序是总—分—总,用这样句式说话。桂林的山水先总写_________,再分开写_____________,最后又总写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句悟其神”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这指的是对文章的鉴赏,鉴赏什么呢,既要赏其美,又要鉴其妙。可以从语言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传神运用语言,体察运用语言之妙。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良好语感。语感训练除了语文实践外,还需语感分析,析语言之妙。
古人读书特别讲究推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楼梦》写香菱学诗到这两句想:“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真见了这景的,再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找不出这两个字来。合上书一想,就是鉴赏。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可,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
四、积学以储宝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习“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桂林山水可筛选出以下信息,如下: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