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中考现代文阅读实战大攻略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考点解读】500字
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与《考试说明》所呈现的考点,以简明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各个考点的考查依据和考查的内容、题型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课程总目标第4点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考试说明》指出:“现代文阅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领悟能力的考查。“重点评价学生对文本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推断和想象是阅读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活动,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推断和想象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考查实际就是对学生创造力的考查。
这里的“推断和想象”是指通过分析概括文章中的内容、知识、信息或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等能合理地推断出某种结论。这种结论往往隐含在文段中,或从正面推导得出,或从反面演绎得出,或可联类而及。
此项考点主要考查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文章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这种推断和想象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根据和基础,而不是凭空推想。这类题的命题角度:或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或是材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可以推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是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或科学发展等有关常识,可推测某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这一知识点的考核,可以根据全文的内容设题,也可根据重点语段设题;可以变换叙述角度设题,也可以变换表达方式设题;答题时,可以是根据有关语句,稍加推理即可得出答案,也可以是调动知识积累,综合推理,然后才能得出答案。
(一)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近3年来高考考题涉及的具体推断题型有(所举例子均为全国统考试题):
1、因果推断题。主要有顺推、反推和无中生有三类。
2、转换概念推断题。往往又有两种:一是转换同义概念构成的推断,二是偷换概念构成的推断
3、类比推断题。指相同或相反类别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推断。
4、相关推断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某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是现代文阅读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种形式可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原文隐含的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
题型有:
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想象的题型。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场景想象的题型。
3、根据人物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的题型。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指文章本身没有提供现成的结论,而要通过合理的想象和间接的推断得出结论。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文中的材料推断新的结论;
2.根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推断和想象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3.根据文意推断和想象文章的其他要素。
一个考生据文推断和想象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这个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
例如:2001年的高考题第20题的选项A:“《四库全书》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这一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现成的根据。但是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作者认为《三才图会》撰写时代太晚,不能用作证据,然而作者恰恰在这里又用比《三才图会》还要晚出的《四库全书》来否定《三才图会》,而且不用其他的书作证据,那么对这一现象只能这样推断:《四库全书》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此题常见题型为推断题。所谓推断,即从已知信息(文中所提供的)推断未知信息,由已然推断未然。由于科技文所介绍的新知识、新发现等大多处在探讨阶段,这就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推断和想象空间。推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依据是否充分、逻辑是否严密。不论是推断还是想象,都离不开对原文的准确理解。
由一种事物推断或想象到另一种事物,是创造思维的能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联想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联想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推断和想象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掌握一定的形式,也可运用自如、左右逢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由“归雁入胡天”推知写的是春季,由“卧看牵牛织女星”推知写的是秋夕,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原文提供的某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是现代文阅读的又一项重要能力。推断和想象,就是由已知推未知、由熟悉推陌生,推断和想象文章中隐含的各种信息。推断和想象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考查实际就是对学生创造力的考查。
推断是一种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前提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新判断的能力。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推断和想象是阅读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活动,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
任何推断和想象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必须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沿着文章已有的思路往前延展开来。反过来,由推断和想象而得出的新的认知,也必须与文章的内容观点相吻合,是文章中相关信息的合理延伸。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是新《考试说明》开始明确提出的考点,实际上这一内容以前已经涉及,只不过不明确而已。它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把握文章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这种推断和想像,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
【要点讲析】
有时候,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需要根据文章进行推断和想像。推断,即推测断定,要求根据已知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或者是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从思维类型看属于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理性的色彩;想像则是在原有表像的基础之上的再创造,属于形象思维。
这一知识点的考核,可以根据全文的内容设题,也可根据重点语段设题;可以变换叙述角度设题,也可以变换表达方式设题;答题时,可以是根据有关语句,稍加推理即可得出答案,也可以是调动知识积累,综合推理,然后才能得出答案。
例如:2001年的高考题第20题的选项A:“《四库全书》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这一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现成的根据。但是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作者认为《三才图会》撰写时代太晚,不能用作证据,然而作者恰恰在这里又用比《三才图会》还要晚出的《四库全书》来否定《三才图会》,而且不用其他的书作证据,那么对这一现象只能这样推断:《四库全书》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考点连线
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个知识点。推断是一种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前提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新判断的能力。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推断和想象是阅读过程中一种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活动,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
任何推断和想象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必须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沿着文章已有的思路往前延展开来。反过来,由推断和想象而得出的新的认知,也必须与文章的内容观点相吻合,是文章中相关信息的合理延伸。
b 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其对“分析综合”的要求第五点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这里的“推断和想象”是指通过分析概括文章中的内容、知识、信息或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等能合理地推断出某种结论。这种结论往往隐含在文段中,或从正面推导得出,或从反面演绎得出,或可联类而及。
c 备考指导
此题常见题型为推断题。所谓推断,即从已知信息(文中所提供的)推断未知信息,由已然推断未然。由于科技文所介绍的新知识、新发现等大多处在探讨阶段,这就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推断和想象空间。推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依据是否充分、逻辑是否严密。不论是推断还是想象,都离不开对原文的准确理解。
一、考点透视
此项考点主要考查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文章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这种推断和想象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根据和基础,而不是凭空推想。这类题的命题角度:或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或是材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可以推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是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或科学发展等有关常识,可推测某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一)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近3年来高考考题涉及的具体推断题型有(所举例子均为全国统考试题):
1、因果推断题。主要有顺推、反推和无中生有三类。
2、转换概念推断题。往往又有两种:一是转换同义概念构成的推断,二是偷换概念构成的推断
3、类比推断题。指相同或相反类别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推断。
4、相关推断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某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是现代文阅读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种形式可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原文隐含的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
题型有:
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想象的题型。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场景想象的题型。
3、根据人物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的题型。
【答题点拨】5.根据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材料中的情节、人物、细节、情景、场景,要想得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想像内容要丰富,描述要生动,并能与文章浑然一体。
【单项训练】 (一)接力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中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全村无一人幸免于难! 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面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凶暴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的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求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下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前文内容,在文章结尾横线处添上一段话,使之与前文构成一个整体。
(二)眼界
2.由汤因比和毛泽东的事例,你还会想到哪些事例?请简要叙述。
(三)迎向阳光
3.在没有阳光的下午,青菜依然寻找阳光的方向,让你想起哪些人或事?
(四)一把炒米
5.“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中的“痛悔”是什么心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大个子战士此时的心理进行描写。
一、命题的内容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可做为“推断和想象”命题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
1.文章提供的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时,文本中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或者作者仅仅对事物发展的某一方面倾向给予暗示。读者须通过推断来揭示结论,或明确指出其发展倾向,达到使隐性信息显性化。
2.文章提供的信息,有单一的信息,也有众多的信息。有时,对若干个内容相关的子信息进行综合,可以得出新的信息,从而推测事物的某一发展倾向,或者得出某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3.信息还包括有序信息和无序信息。在文本中,有些信息因其叙述内容的需要散见于文本的各个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处于无序状态。读者须将这些无序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以衍生出新的信息,得到新的发现。
【考点揭秘】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热点考点。推断是推测断定,或者说是指根据已知材料,经过推测断定后形成的新的认识和结论,它的实质就是创新,属于逻辑思维。想像是指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的核心是创造,属于形象思维。推断有归纳概括性推断和理解性推断两种;想像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像和拓展性想像两种。推断要有根据,切不可主观臆断,原因(条件)与结果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想像要合理,合乎事理、情理。推断和想像在设题时既可以根据全文的内容,也可以根据重点语段;还可以变换叙述角度和变换表达方式。
联想、想象型根据设定的情境造句或写一段话。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答题内容与原文主旨、题目要求的相关性、一致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题目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二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例如:2003年上海中考卷中第23题,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
【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字左右)
根据原文内容,想象出作者得知母亲送“我”上学的原因时,迸发出的那份感激之情,赞美之意,肺腑之言。考生是代作者立言,要用第一人称,语言要得体。
[考点解析]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指文章本身没有提供现成的结论,而要通过合理的想象和间接的推断得出结论。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文中的材料推断新的结论;2.根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推断和想象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3.根据文意推断和想象文章的其他要素。一个考生据文推断和想象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这个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
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例1]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 寓 郑 义
这个流传在建筑师中间的小笑话,大约是讽刺住宅设计的千篇一律及设备的质量低劣罢。
一醉汉喝得酩酊大醉,在一座公寓楼门口跌跌撞撞地绯徊:他觉得这楼似乎是自己居住的楼,又似乎不是。巡夜的警察起了疑心,以为是昼伏夜出的歹徒,便上前询问。那醉汉见警察要带走他,酒醒了一半,一口咬定这是他的家。见警察不信,便带他上楼,边走边证实给那警察听:小心自行车……十二级台阶,又十二级台阶--没错吧?……三楼中间单元,320--没错吧?你看我开门---说着,醉汉掏出一串钥匙,看也没看,随手拣一把插进门锁,拧几下,房门居然开了。见警察还有怀疑,便请他进屋,打开电灯,介绍道:你瞧,这是厨房,这是厕所,这是卧室--他打开卧室门,打开灯,见双人床上正熟睡着一对夫妇,更信心十足地向警民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本文的人物和寓意作推断和想象,在文末的引号中加写几句话,以完成“更信心十足地向警民介绍”。
答:应加写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如下:没错吧!你看,那女的是我老婆,旁边躺的那个男的,就是我!
本文是从一个醉汉的视角来写的,加写的句子一要符合首段所说的“……千篇一律及设备的质量低劣”的主旨;二要符合“醉汉”的身份,性格特点。上文写醉汉领警察上楼、入室,一再说“没错吧”,这里又“更信心十足地向警察介绍”,答案应循着这个路子写出来。意思合情合理就可以认为合要求。如果把躺在旁边的那个男的说成另外的人而不是“我”,不能认为是一个合要求的答案。
通过对上面几个例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合理想象和准确推断的前提。上面几例的想象和推断都是建立在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的。
2.想象和推断的角度很重要。角度把握准了,才有可能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准确的推断。例1是从醉汉这个角度进行想象和推断的,这个角度是恰当的。
3.例1的解答过程说明,写人记事类作品中的想象和推断,一要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二要符合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三要是“环境”所允许的。否则就不大可能合乎要求。
4.要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如果是条件关系,就要能由条件推出结果。我们推断例2的D项为正确,就是根据其中的条件关系。如果是因果关系,就要能由“前因”推出“后果”。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例2的B项和例3的B项之所以错误,就是推断过程中间倒了时间顺序,强加了因果关系;一层是我们推断出这两项是错误的,是因为它犯了颠倒时间顺序,强加因果关系的错误。
5.在进行推断时,要联系自己以往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如推断例4的A项为错项时就联系到生活的常理,推断例4的C项为错项时就联系了物理中关于光速的知识。不过,只有在文中没有信息或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才能联系相关知识,如果文中有足够的信息就一定要通过文中的信息进行推断。
6.在进行推断时,要把文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作为推断的前提,由此推出结论。如推断例4的A项为错项时就是将文中把钠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用热的动原于做实验要简单得多”这两处信息联系起来进行的。
7.在进行推断时要注意利用文中的隐含信息。解答例5时就利用了文中的隐含信息。
【知识梳理】500字
主要呈现了突破这一考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使我们能在阅读文本时,以这些知识为工具,逐一解决阅读中的难题。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首先应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筛选出文中的有关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读通了全文,掌握了主旨,做题才会准确。
二.抓住隐含信息。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该有一定的暗示。解题中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要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或者是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而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三.注意语言标志。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很重要,应密切关注,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重要信息。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如:表示事物出现的先与后、主与次、片面与全面和已然、未然、将然以及偶然、必然等等,试题中常见语言形式有“已经成为”,“今后必将”,“有望将”,“都是”,“往往是”,“也许是”……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
四.掌握必要的推断方法。这主要指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注意通过联想、想像、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准确地获取和加工信息。推断要合理,要符合作者的思想倾向。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确认表述是否符合愿意、语言转换是否改变了原文的意思,而是侧重于思考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因此,仅仅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对照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要注意推断关系是否成立
推断不能只是看选项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文意,还应当注意推断关系是否成立,它要求考生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由此推彼、由已知推未知的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合理推断。这种推断关系,往往表现为论据与观点的推断,或者是因果推断、条件推断、对比推断、类比推断、取舍推断、承继推断、目的推断等等。要掌握一些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虽然以前没考过,但既然列作了考点,就有在2004年高考试题里出现的可能,并且,考题出现的最恰当位置应当是在第二卷的现代文阅读题里,属于主观题。可能出现的题型有:
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想象的题型。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场景想象的题型。
3、根据人物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的题型。
【解题方法】
针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可能出现的题型,提出以下解题方法:
1、解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想象的题型”技巧:A、细节描写要合理,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2、细节想象要能以小见大,即细节描写的“细”,要能见出文意之“大”。B、语言表达要连贯、清晰。
2、解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场景想象的题型”技巧:A、场景描写要契合文章规定的环境特色。B、场景描写要能起到为文章烘托或营造氛围的作用。C、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生动、优美。
3、解答“根据人物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或动作的题型”技巧:A、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B、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下面是我出的几个阅读段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 流沙
作者:星晴
根据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材料中的情节、人物、细节、情景、场景,要想得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想像内容要丰富,描述要生动,并能与文章浑然一体。
【单项训练】 (一)接力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中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全村无一人幸免于难! 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面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凶暴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的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求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下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前文内容,在文章结尾横线处添上一段话,使之与前文构成一个整体。
(二)眼界
2.由汤因比和毛泽东的事例,你还会想到哪些事例?请简要叙述。
(三)迎向阳光
3.在没有阳光的下午,青菜依然寻找阳光的方向,让你想起哪些人或事?
(四)一把炒米
5.“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中的“痛悔”是什么心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大个子战士此时的心理进行描写。
二、解题的基本要求
1、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需要的基本要求如下
a对文本内容的具体理解、
b对相关信息的准确索检,
c相关知识的储备
d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
这四个方面是基本的要求,缺一不可。它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会探究,会从旧知中获得新知,具有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2、推断要合理,要符合作者的思想倾向。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确认表述是否符合愿意、语言转换是否改变了原文的意思,而是侧重于思考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因此,仅仅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对照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3、要挖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该有一定的暗示。解题中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要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或者是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而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4、注意一些关键语言。
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如:表示事物出现的先与后、主与次、片面与全面和已然、未然、将然以及偶然、必然等等,试题中常见语言形式有“已经成为”,“今后必将”,“有望将”,“都是”,“往往是”,“也许是”……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
5、要注意推断关系是否成立
推断不能只是看选项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文意,还应当注意推断关系是否成立,它要求考生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由此推彼、由已知推未知的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合理推断。这种推断关系,往往表现为论据与观点的推断,或者是因果推断、条件推断、对比推断、类比推断、取舍推断、承继推断、目的推断等等。要掌握一些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三、推断的要领
推断,就是由已知的判断(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高考的科技文和社科文的推断题,其前提出自文中,结论则往往在文外。
1.牢固掌握推断成立的依据。
考生解答推断题,重在分析推断能否成立,也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是否合乎常理。推断达到“合理”“合情”“有度”“有据”,必须依据原文而进行,而不可凭空臆造。
如:《沙尘暴》第4题
C项 “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其前提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
其结论是“人类也就完全在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这一推断能够成立。
选项A: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前提与结论是强加因果关系,此推断不能成立。
又如:《 铜奔马正名》第4 题
C项:“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推断的前提:是原文 “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
结论:“人骑马的图案不属于神话故事”。
从前提看,根本无法推断此句的结论。且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石雕,具体展现了神话传说的形象。此项推断太绝对,不当。
2.准确掌握推断不能成立的原因
高考推断题推断不能成立的具体原因:
①推断以偏概全。
例如,“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这只是部分现象,“被人类所利用”则是对全体的断定,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②推断混淆不同语气。
“或然”“必然”不分。有时,如果使用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推断可能成立,因为使用了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一定”“必定”“肯定”--导致推断不能成立。有时则是相反。例如,“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若改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在其他地区可能被人类所利用”,改为或然语气,限制区域,则能成立。
③推断不合常理。
例如,上一题的选项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不可能“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④推断与原文相悖。
例如,上一题的选项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造大自然。”文本引用歌德的名言 “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意在强调“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加剧了沙尘暴,又在警醒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而选项的前提却歪曲理解了原文,推断自然也就同原文相悖。
总之,信息的推断不是凭空进行的,只有充分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明了命题人设置选项的陷阱,破译了干扰的“密码”,才能对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作出理性的推断。
(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虽然以前没考过,但既然列作了考点,就有在2004年高考试题里出现的可能,并且,考题出现的最恰当位置应当是在第二卷的现代文阅读题里,属于主观题。可能出现的题型有:
1、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想象的题型。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场景想象的题型。
3、根据人物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的题型。
【解题方法】
针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可能出现的题型,提出以下解题方法:
1、解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想象的题型”技巧:A、细节描写要合理,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2、细节想象要能以小见大,即细节描写的“细”,要能见出文意之“大”。B、语言表达要连贯、清晰。
2、解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场景想象的题型”技巧:A、场景描写要契合文章规定的环境特色。B、场景描写要能起到为文章烘托或营造氛围的作用。C、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生动、优美。
3、解答“根据人物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或动作的题型”技巧:A、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B、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下面是我出的几个阅读段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 流沙
作者:星晴
根据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材料中的情节、人物、细节、情景、场景,要想得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想像内容要丰富,描述要生动,并能与文章浑然一体。
【单项训练】 (一)接力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中的小山村。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全村无一人幸免于难! 突然,有人惊叫:“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面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凶暴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的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10个手指。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求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下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出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前文内容,在文章结尾横线处添上一段话,使之与前文构成一个整体。
(二)眼界
2.由汤因比和毛泽东的事例,你还会想到哪些事例?请简要叙述。
(三)迎向阳光
3.在没有阳光的下午,青菜依然寻找阳光的方向,让你想起哪些人或事?
(四)一把炒米
5.“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中的“痛悔”是什么心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大个子战士此时的心理进行描写。
1、我们本节课一共分析概括了六条解题方法:
(1) 根据关键词句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2) 根据具体语境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3) 根据逻辑关系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4) 根据人物身份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5) 根据文章立意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6) 调动课外知识来帮助推断和想象。
(讲析时这六条解题方法分别板书)
上述六条解题方法,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交叉现象,需要综合起来运用。(1)、(2)两条是就文章的局部来分析的,(3)、(4)、(5)三条是就文章的整体来分析的。(1)、(2)、(3)、(4)、(5)五条是根据所给现代文文段的内容来进行,姑且说是属于课内的;而第(6)条却是要调动自身的知识积淀来进行,是课外的。也就是说,在阅读时,我们既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又要关注文章重要的词语、句子这些局部的问题;既要注重课内材料的研究,又要积极调动课外知识来进行思考。
【技法点拔】700字
根据考点要求,对解答某一方面或某一类型的问题做出细致全面的方法指导。从审题、技巧、规范以及其他要注意的细节,详尽而有条理地归纳了现代文阅读的步骤和应该掌握的技巧。
什么是推断和想象?
推断就是根据文章中已经明确表述的信息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获取文章里未曾直接表述的有价值的信息。想象则是把文章中已有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或者拓展延伸从而创造出新的具体形象。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指文章本身没有提供现成的结论,而要通过间接的推断和合理的想象得出结论。一个考生据文推断和想象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这个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断和想象:
①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推断和想象;
②根据关键词语进行推断和想象;
③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推断和想象;
④根据人物身份进行推断和想象;
⑤根据文章立意进行推断和想象;
⑥调动课外知识帮助推断和想象。
例题一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春天来了,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凘凘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 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树都吟出了一片片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树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无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选自《春之怀古》,作者:张晓风。略有改动)
“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无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 中的 “ 不讲理、无逻辑 ” 的意思是什么?
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 不讲理、无逻辑 ” 两词本身含有贬义色彩,但结合语境分析,在选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作者赞美春天的来势迅猛,赞美春意的无处不在。据此不难推断出文中语句 “ 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无逻辑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春天来势迅猛,没有预约;说明春天春意弥漫,无处不在。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不能孤立地解释词语的本义内涵,而要把词语所在的具体语境作为推断和想象的前提,结合语境,深入挖掘,并进行合理推断、自然引申。如遇使用了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的词语要追究到底,努力探寻其言外之意,切忌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
例题二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的叮咛。
当我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我总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想起很多年以前,我首次站在这里,十分诧异于面前这毫不起眼的红墙,它甚至有些斑驳得古老了,却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拉近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那一刻就回响在耳畔。
(选自《回音壁》,作者:陶然。略有改动)
结合语境分析,作者为什么 “ 总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 。
解答本题,要根据对文中关键词语的揣摩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 奇异 ” 本意是惊奇怪异。结合语境分析,作者每次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产生的那种 “ 奇异的感觉 ” 是源于天坛回音壁的回音现象。作者之所以 “ 总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 ,是因为回音壁既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也拉近了历史与现代的时空距离,使人仿佛能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句子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把句中的关键词语作为推断和想象的依据。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以找到打开思路的钥匙。因而,要准确理解句意,分析句子的构成,把握在句意表达上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准确深入地揣摩这些关键词语的内涵,才能保证句意理解准确,重点突出。
例题三
守庙的老人来了。他告诉我们,这些藏根的小草是首乌。
他告诉我们,这青山古刹,有个生生不息的 “ 感应泉 ” ,泉水流到哪儿,哪儿便可寻到首乌家族的绿色庄园。它是人类的朋友。它是病魔的克星。它可以让白发人萌生一头乌亮的美发,可以使失眠者有甜甜的美梦。
他还告诉我们,现在寻不到了。那些贪婪的采药人,寻求的是它生命的老根。它躲到哪里,人们便追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也只好收起根来,藏进这古堡似的石头缝里,扒不得这座万佛阁,休想再夺它的根……
有人说过,自然是一部伟大的书, “ 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 。请问藏根的小草,我的朋友,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
(选自《藏根草》,作者:徐志摩。略有改动)
文章结尾发问: “ 请问藏根的小草,我的朋友,你在自然这部大书里,写下的是怎样的一笔? ” 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解答本题,要根据文章立意来进行推断和想象。选文刻画的主体事物是生长在万佛阁内的藏根草,采药人的贪婪使可以救治人类病痛的小草无法生存。作者以对小草的提问结尾,使主题得到升华,不但批评了受金钱利益驱使而破坏环境的现象,而且呼吁人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摧残,都不要屈服,不管多么艰难,也要顽强地活下去,并向大自然贡献生命的绿色。
此题考查的是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明确文章的立意是推断和想象的基础。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作者所选取的一切材料,所使用的一切手法和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所以,只要是针对全文,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设问,明确文章的中心都是答题的基础和出发点。唯有能够对作品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有可能避免人云亦云,主观片面。
上述6条在阅读中进行推断和想象的方法,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有时可能会出现交叉现象,需要综合起来运用。①②是就文章的局部内容而言,③④⑤是就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①②③④⑤是就所给文章本身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而⑥却要调动自身的知识积淀来帮助推断和想象。在阅读时,我们既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又要关注具体语境、关键词语这些局部的问题;既要注重文本材料的研究,又要积极调动课外知识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解题方法】
针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可能出现的题型,提出以下解题方法:
1、解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想象的题型”技巧:A、细节描写要合理,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2、细节想象要能以小见大,即细节描写的“细”,要能见出文意之“大”。B、语言表达要连贯、清晰。
2、解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场景想象的题型”技巧:A、场景描写要契合文章规定的环境特色。B、场景描写要能起到为文章烘托或营造氛围的作用。C、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生动、优美。
3、解答“根据人物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或动作的题型”技巧:A、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B、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典型例析】
从不同角度出示2-3个2010年中考中出现的典型例题,进行解剖。包含金题回放、考点解析、失误分析、答案点拨几方面的内容。
2010年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本卷韩小洁根据原试卷手工录入)
(二)(14-分)
特殊的生日礼物
[美]罗伯特·莫伦
①妈妈来到波硌的面前,微笑着说:“孩子,我想去趟雷利家,去把他们家的收音机借来听听,你说好吧。”波洛下意识地摸了摸睡衣口袋里的一封信, 拉住妈妈的手,说:“不,您别去了。妈妈,您已经很累了。”妈妈坐到波洛的床边说:“你一定以为妈妈把你的生日忘记了吧?“不,妈妈,,,波洛用手按住口袋,以免信纸发出响声,“我自己差不多都忘记今天是我的生日了。”
②妈妈从边站起来,说:“今天电台里有一档令你吃惊的节目。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她微笑着解下身上的围围裙放在一边,走出屋予,走进风雪之中。波洛看到妈妈率孥的背影消失在雪白的世界里,忽然觉得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低下头掏出口袋里的那封信。这是邮递员白天送来的,妈妈不在寥。当时波洛打开信封,不由得呆住了,他认出是妈妈写给市广播电台的。他控制不住自己,急忙读下去--
③先生们:本月26日是我儿子波洛11岁的生日,我知道在每天晚上8:30的“快乐家庭”节目里,你们会念出生在这天的人的名单和祝福词。因此我想请你们帮助我,能否在我儿子生日那天在广播里念他的名字,并为他的生日祝福?他病在床上已经10个月了,但他从不抱怨,坚持学习学校里的课程。我希望你们能在广播里这样说:译西市的波洛·哈特rd学,今天是你的11岁生日。祝贺你,波洛,因为你是一个勇敢而乐观的孩子,应该有好运气。祝你生日快乐!
④信纸的顶端是电台的答复:我们很遗憾地通知您,“快乐家庭”节目中的“生日祝贺”拟于本月25日取消。对不起。
⑤正在这时,波洛看见妈妈挎着一只收音机朝家里走来,她走得很慢,雪花落满了全身。妈妈走进屋子,把收音机被在桌上。“还有20分钟节目就要开始了。妈妈说着打开了收音机。于是,屋子里飘满了温馨的音乐。音乐一停,“快乐家庭”节目就要开始了。“妈妈。”波洛轻轾地叫了一声。“怎么了,孩子?”“哦,没什么,妈妈,您休息吧。”波洛咬了咬嘴唇。音乐终于停了,波洛的表情有点紧张。“现在是‘快乐家庭’节目时间,请父亲、母亲和孩子们注意了……”收昔机里传来了电台播音员醇厚的男中音。“首先,”播音员说,“我们广播一项启事。本来我们打算取消‘生日祝贺,节目……”波洛屏住了呼吸,妈妈的手正紧握着他的手。信退回来了,或许他们已经把我的名字记下来了吧。“今天过生目的有:马丁·泰特、查瑞斯大太、史密斯先生……”但应该还有更多的名字,至少还有一个名字没念呀!波洛的身子有些颤抖。直到节目全部结束了,波洛始终没有听到播音员念自己的名字。
⑥波洛的眼泪流出来了,他慢慢地回过头去看妈妈,忙碌了一天,妈妈早已睡着了,睡梦中,地的脸上还带着微笑。波洛擦干眼泪,摇了摇妈妈,大声说:“听见了吗?妈妈,您听见他们说什么了吗?“天哪,我怎么睡着了!”妈妈醒来了,“什么,孩子,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说我是勇敢而乐观的弦子,并祝我生日快乐!哦?我多么高兴呀,妈妈!,,波洛把头埋进妈妈怀里-妈妈微笑着,眼睛里闪耀着爱怜和自豪的光芒。波洛也含着眼泪笑了。 (有改动)
12.妈妈为何要去借收音机,波洛为何要阻止?(3分)
答:
1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和划线的句子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答:
14.第⑤⑥段中,波洛由听收音机时“屏住了呼吸”到听完后“眼泪流出来”,罚
到“含着眼泪笑了”,他情绪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答:
15.波洛叫醒妈妈后说的电台播出祝他生日快乐的话能使妈妈相信吗?为ff
么?(3分)
答:
16.请为本文补写结尾。(2分)
答:
12.(3分)妈妈想让儿子听到来自电台的生日祝词。波洛从退信得知听不到这个祝词,他不想让母亲因美好愿望落空而失望。
13.(3分)不能。“瘦弱”写出母亲的奔波操劳;“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写波洛因母亲为自己操劳而感动。
14.(3分)屏住呼吸是因为祝福生日的节目未被取 消而充满激动与期待。流出眼泪是因为妈妈的美好愿望落空而伤心。含泪的笑是因为能够成全妈妈美好心愿而高兴。
15.(3分)能。因为妈妈睡着了,不知真相;而且波洛所说的话与妈妈写给电台的信上的话一致。
16.(2分)示例:他觉得自己收到了一份足以珍藏一生的生日礼物。
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中招生考试语文
二、(本大题共9小题,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9分,第9题5分,第11题6分,其余每题4分)
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季羡林
①现在国学特别热,但是年轻人对国学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太清楚。那么,什么是“国学”呢?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
②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歧义很大。按我的观点,国学应该是“大国学”,不是狭义的国学。
③既然这样,那么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举个例子,比如齐文化和鲁文化也不一样。“孝悌忠信”是鲁文化,“礼义廉耻”是齐文化。就是说鲁文化着重讲内心,讲内在的;齐文化讲外在的,约束人的东西多。“孝悌忠信”是个人伦理的修养;“礼义廉耻”就必须用法律来规定,用法律来约束了。鲁国农业发达,鲁国人就很本分地在务农。齐国商业化,因为它靠海,所以姜太公到齐国就以商业来治国。具体的例子,如“刻舟求剑”,这种提法就是沿海文化的。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恐怕就代表鲁文化了。齐鲁文化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齐鲁文化以外,其他地域文化也很重要。过去光讲黄河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是不同意的。长江文化、其他地域文化,其实都应该包括在国学里边。
④咱们讲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输出的,一个是进来的。敦煌是进来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的文化,都到过敦煌。佛教从国外进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敦煌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佛教的,也有其他文化的,是古代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最后一站,再往下就没了。
⑤吐火罗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是不是也算国学?当然算,因为吐火罗文最早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另外,很多人以为国学就是汉族文化。我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56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⑥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
(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8.根据作者的认识,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国学”就是指中国的文化传统。
B.“国学”也包括那些在文化交流中,已经融入到中国文化中的外来文化。
C.“国学”是以汉族文化为主,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文化。
D.“国学”内容宽泛,包括地域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
8.B(如A中的“文化传统”,其实在文中,“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后一段明确说明,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中的外国文化,也属于国学范围,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D所说的“地域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不属于并列的概念,文中也没有那样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10.D(A中正好把“齐”“鲁”搞反了。B错误是因为国学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并不是仅有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C中的“不失活泼灵动”与文章的语言风格不符,因为本文的语言是很严谨的)。
A.齐鲁由于地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齐国重视个人伦理修养,鲁国重视法律法规约束。
B.作者纠正了人们“黄河是中国文化的中心”的认识,认为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都属国学的重要内容,二者平分秋色。
C.文章见解深刻,论述周详,用语准确严谨而不失活泼灵动,文史资料信手拈来,不失大家风范。
D.文章围绕“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逐层论述,结尾含蓄表达了作者希望国学研究走向精深的想法。
【模拟演练】
分为两个部分,一为中考试题精选。主要是将2010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合乎考点内容的试题展示。二为专项训练。根据专题的内容,精选典型、新鲜、有时代感的材料命题,供学生备考训练。题目以原创为主,注意考点的涵盖面和题型的多样化。
语 文 试 卷巴中市二○○九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6题。(19分)
⑴那天,妈妈看到我在玩游戏,站了很久,她轻轻地说:“东东,游戏……还是少玩些吧。”妈妈是在家上班的自由职业者,对我一向还算理解,可能与她这时尚的职业有关吧。
⑵为了躲避妈妈,我开始转战网吧。其实,玩久了也有些厌倦,但还是不愿下线,哪怕只待在安全区看热闹也觉得踏实。那天,一行字跳入眼帘:“火柴天堂:出售传奇最可爱女孩一名,愿意收徒的请加!”
⑶多么独特的拜师启事!我点了她的名字,就这样,火柴天堂成了我的徒弟。
⑷我急于提升等级,基本没带她练过级。小火柴并不介意:“玩嘛,我不会为此花费太多精力的。”她躲在安全的地方,一边打小怪物练级,一边和我聊天。她说游戏是为人服务,而我投入得本末倒置了。我何尝不知呢?只是迷恋已久……
⑸两周她只练到15级。然而那天我与一个40级武士PK,她却挺身而出,结果死了N次。我,也屡战屡败。一周后,她买了个42级道士号,我问:“不是说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吗?”“我是不愿看到你被欺负。”“你的号有没有密保啊?要是被黑了怎办?”“啊?”她半晌才回道,“看造化吧!”
⑹从此,有人来犯,我们就下线换号,由我用“清风道士”出战。然而我渐渐发现。传奇与生活不同:纵然我杀死对方N次,他还是可以用脏话骂我。我突然有些厌恶这种生活。
⑺又一晚,她呆站在安全区,半天才说:“清风道士的号,果然被黑了。”我的心猛地就痛了。我明白那是她为我而买的号,是她要给我的保护。可我不能表现得伤心,我劝她:“你说过的,游戏而已。”“可我真的不想你被欺负。”“是我技不如人,没关系的。游戏里败了就败了,生活中技不如人那才糟糕呢。”没想到,我居然用她的论调来安慰她。但,说着说着,想到日渐荒芜的学业,一种从未有过的彻悟穿过我心。
⑻最后,我们相约退出传奇,但我还想用QQ视频看看她。
⑼“不,不要!你会吃惊的。”“不会,你是我徒弟嘛。不管你什么样,我都不会吃惊的。”
⑽然而如火柴所说,接通视频,我还是吃惊了:妈妈!
⑾妈妈打过来一个笑脸:“生气了?东东,妈妈只想更了解你,只是想让你明白: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妈妈有没有自作聪明?”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叫‘火柴天堂,吗?有首《火柴天堂》里唱‘妈妈牵着我的手回家’,妈妈想牵着东东的手,回家……”
⑿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但我还是笑着打出:“得了,还牵我回家呢,你不就是个小火柴嘛,还要我保护呢!”
⒀“嗯。”妈妈说,“那么,师父,小火柴等你回家!”
(选文有删改)
15.小说第⑦段中,“一种从未有过的彻悟穿过我心”,你认为此时的“我”究竟悟出了什
么?(3分)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升学考试
语文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得分评卷人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7分)
话说父亲
王安忆
①父亲是一个话剧导演,一副很不知人情世故的样子,再加上他那一副很不知人事世故的样子,便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真正是一派天然,再没有比父亲更不会做人的人了。他甚至连一些最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比如,他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面时,那叔叔说:“你一点没老。”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弄得十分扫兴。见面的套话没有掌握,告别的套话也没有。有他不喜欢的、不识趣的客人来访,他竟会在人刚转身跨出门坎时,就朝人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别人对他留有什么印象,是他从不关心的。他是只须自己就能证明得了自己。比起世上太多的终年终月为别人的观瞻营造一个自己的生活,是要轻松。
②而奇怪的是,像他这样不会做人的人,却有着惊人的人缘。1978年,在他做胆囊炎手术时,人艺的男演员们便自发排了班次,两小时一班地轮流看护,准时准刻,从不曾误点。这种挚诚至深的对待,令我们久久难以忘怀。俗话常说人心换人心,我们虽不知道他对演员们是如何,可从演员们对他,却可以看出他的对待。也因他对人不加矫饰,人对他也不以虚礼往来。我们经常听到演员们以他的素材演编的长篇喜剧,比如,喝了药水之后,发现瓶上所书“服前摇晃”,于是便拼命地晃肚子;还比如,将给妈妈的信投到“人民检举箱”等等,诸如此类,刻划了一个糊里糊涂的父亲。因他对人率真,人对他也率真;因他对人不拘格局,人对他则也不拘格局。他活得轻松,人们与他也处得轻松。即便在他不很得意的时候,他的身边也没缺少过朋友。听母亲说,在他被划为右派的时候,就有一位阿姨为他辩护,而因此几乎划为了右派。似乎是,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去做人外,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所以,他倒也活得比谁都自在。
③当然,他如此自在地做人,尚须条件。至少,在他朝人身后扔去一只玻璃杯子后,要有人为他打扫现场。他一如不食人间烟火,皆也因为,尚有人为他操心此类俗事,家庭便是他坚强的后盾了。在这一个纷繁的世界里,他的纯净的哲学要建立并实践,必得有人为他开辟一个清静的场所。
④他不会玩一切斗智的游戏,腹中是没有一点点春秋三国,只迷住一本与世无争的书。他最大的娱乐,也是最大的功课,便是读书,中文的,或者外文的,戏剧的,或文学的,个个种种。书也为他开辟了另一个清静的世界,在那里,他最是自由而幸福,他的智慧可运用得点滴不漏。
⑤因了以上的这一切,他在离休以后的日子里,便不像许多老人那样,觉得失了依傍而恍恍然,怅怅然,他依然如故,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他走的是一条由出世而入世,由不做人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