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值得深思的三个课例

一、批注中的新课标

值得深思的三个课例

古人读书重诵读,也重圈点批注,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实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宝贵的经验。相对于阅读课教师表演自我的满堂讲,相对于阅读课预习提示先入为主的盲目跟,相对于阅读课媒体课件的精彩演,《学生批注—〈失街亭〉的一种教学方法》给人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把阅读的权利和自由交给学生,把阅读的方法和途径交给学生,这就是观念的转变,所以说“观念一变天地新”。这是李军伟老师的觉醒,绝非他所说的“突发奇想”。

批注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它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被尊重的民主平等、安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走进文本,或识记,或理解,或质疑,或探究,或欣赏,或抒情,或议论,并用笔将这些感受逐行逐页地记录在课本上。读书已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成为一种快乐的富有诗意的学习活动。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读出作品的个性,更能读出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

在这节课上,教师的作用则充分地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独立自立,发展个性上,原先的“讲读课”,变为“教读课”,一“讲”一“教”,观念相差十万八千里,效果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从多元论的角度看,学生阅读课文的感受是多元的,评价是多元的,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多元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彰显师生宝贵的个性和才华,会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充满快乐,师生们也会变得更加自尊与自信。

这节课是朴素的,从朴素中透露出的是新课标的精神,那就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二、教学目标与对话教学

《〈智取生辰纲〉的对话教学尝试》的教学目标有两项:“1、引导学生鉴赏杨志的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体会并评价本文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鉴赏”是鉴别欣赏的意思。鉴别需要比较做前提,进而辨别真假好坏,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欣赏则有用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事物的意味。“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神情外貌和性格特征等。如果没有错的话,第一个目标的意思是引导学生鉴别并欣赏杨志的人物形象。将题目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表达的意思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用对话教学法引导学生鉴赏杨志的人物形象并体会评价课文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

但问题出来了,当教师用三个步骤引导学生熟悉了课文之后,却让学生围绕着“杨志为什么失败”,重点阐述了八个观点,什么“部下无能说”、“权力受制说”、“对手强大说”、“天意弄人说”、“作者安排说”、“内部矛盾说”、“自掘坟墓说”、“社会决定说”等等。这是“鉴赏杨志的人物形象”吗?

前不久听了一堂热闹的语文课。听完之后,我问执教老师:“您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他却茫茫然不知所答。其实,这是一种普通的现象,。教学的过程不紧扣教学的目标,只顾着自己的精彩或学生的热闹,教学的效率可想而知。“过程就是目标”是相对的道理,但无目标教学论却违背了教学的规律。新课标设立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的目标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是具体清晰可操作的,特别是“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愚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智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作为教师应该有清醒的头脑。由此可见,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不合拍的。如果将教学目标修改为“引导学生评价杨志的人物形象并欣赏本文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可能会好些。

对话教学是当今时髦的教学理论,也是新课标让人称道的“一个突破”,所谓对话,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交流。平等是师生的态度,对话是合作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平等的态度,对话就是形式。应该说,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责任却是各不相同的。你既然是教师,你就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决不能把一个教师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不是说教师是仆人。教师是主导,并不是说学生是配角。对话需要互相尊重,对话需要互相交流,对话需要互相碰撞。而所有的这些对话又都是在阅读文本基础上的、自发的、由衷的、有所冲动产生的,不能够指派和安排。学生既要有倾听权,又要有话语权。只重视教师的设计、引导、安排、评价而忽视学生个性阅读的发现、质疑、思考、研讨,并不能产生真正有意义的对话。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到底应该如何设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以专题为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关于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里有明确的阐述。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出版社的)也注意了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把握三个要点:一、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如合作策划研究主题,合作制定研究计划,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合作分析检查问题,合作展示学习成果等。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不是“旁观者”和“局外人”,也不是主宰者和操作者,而是指导者、支持者与参与者。教师要在活动的起始阶段,指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设计和选择。在展开活动的过程中,指导主要体现在心理、方法、价值等方面。如鼓励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合作,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明确目标,遵循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等。在活动的后期,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由这三个要点来看《知三国、说三国、赏三国、评三国──“畅游三国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就会发觉,此设计与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有距离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热闹的,力图为学生营造学习《三国演义》气氛的,教师充分准备、导演、灌输的,学生充分准备、表演、接受的,并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你看,题目《知三国、说三国、赏三国、评三国──“畅游三国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是教师确定的;框架“娓娓道来知三国”──“绘声绘色说三国”──“细细品味尝三国”──“品头论足评三国”是教师构建的;测试题“三国歇后语”、填空“猜三国人物”、“兵器人物连线”、“成语人物连线”、“知识填空题”等等,是教师搜集命制的,答案是教师准备的;表演(读故事、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是教师安排的;赞扬诸葛亮的16个成语、描写三国人物的71副对联、评价三国人物的诗词都是教师提供的、评价自然也是教师的事;甚至连课堂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教学语言也如“实录”般地提前作出了设计。而学生,只有被动准备、表演配合、“读一读、记一记”的份儿。

但有几点教师心里是没有数的:

第一、在此设计中,到底什么是“三国城”?“三国城”是如何“畅游”的?学生能理解吗?

第二、按此设计实施,学生是否真正独立自主地“充分阅读”了《三国演义》的文本而不是不充分的观看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和其他资料?

第三、此活动设计,能真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吗?

第四、此活动设计,能真正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支持和参与的作用吗?

第五、此活动设计,究竟要使用多少节课,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并取得好的效益?

最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到底应该如何设计?

——2004年《中学语文教学》第3期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