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这么大的课外阅读量,就必须加大识字量。199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录7000字,其中常字表中收录2500个字,次常用字表中收录1000个字。而小学阶段必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由于识字量大,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情况,每周新课上完或每个学期结束时,学生总有不少错别字遗留下来,不能正确书写。这些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有些初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了识字教学,再加上一些教师文字学基础较薄弱,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教学,纠错效果并不理想。这样“普九”结束后,一部分学生分流走上了社会,社会上错别字现象就更加严重。
文字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汉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原理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在探索识字方法和纠错方法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如今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经常采取罚抄、罚站、罚劳动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生硬机械、高耗低效的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识字效果也不好。
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来从事中师《语基》课教学和带队试教、实习 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一些纠正错别字的简便、实用、快捷的方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现分别举例说明。
一、 形旁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传统语言文字学中字源字义比较清楚的汉字。
(1)“象” 大象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物,有母象和公象。“口”是公象的大嘴巴,撇(丿)表示从嘴中伸出的又长又尖的象牙,便于打斗。所以,书写时应注意:先画好嘴巴(口),接着才画长牙(丿)。
(2)“米酒(洒)” “酉”上的一横表示酒坛盖子,里面一横则表示坛中有“酒”,酒坛没有空。
(3)“杭州(洲)—亚州(州)” 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砂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亚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也用“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比如繁荣开放的广州市,风景如画的杭州市。
(4)“敲鼓” “敲”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中“卜”就像一端开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就表示手持一端开杈的小木棍轻轻击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起来,敲起来的声音就洪亮悠远。
(5)“急躁(燥)” 一个人心里着急或心情烦闷时,行走步伐自然就加快,所以与“足”有关。“燥”表示太阳晒过或火烤过后,水份少了,如“干燥”。
(6)“恭敬”,“恭”字上“共”(gòng)表音,下面(⺗)是“心”字的变形,与尊敬他人的心理有关。先看“心”字的构造:卧钩(乚 )左旁是一点,右旁是两点,共三点。既然“恭”字下面部件是“心”的变形,所以,竖钩(亅)左旁相应也是一点(丶),右旁相应也是两点(丶丶),也是一共三点。当忘记了心字底()的写法时,不妨回忆“心”字的写法。
(7)“虐待” “虐”字上面是虎字头(虍),下面的部件表示老虎的爪子。老虎捉人时自然是向着虎牙方向往外扑,而不会自己抓自己(彐),自己伤害自己。虐待表示对待别人就像老虎一样凶狠。所以,“彐”的方向应向外,而且中间一横要出头。
(8)“再接再厉(励) ” “接”指斗鸡“交战”“叮啄”的意思,“厉”同“砺”,指斗鸡在石头上磨快鸡嘴。看斗鸡比赛是唐朝人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昌黎先生集·斗鸡联句》中写到:“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下句写公鸡相斗,每次交战,都要在石头上磨快它的利嘴,便于叮啄对方。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越来越勇猛,越来越厉害,一次比一次优秀。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成语常用在表彰、表扬方面,就误用了“鼓励”的“励”字,这是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出处造成的。
(9)“拜” 拜是双手合掌,左边是手(),右边也是手,另外最后还要加上向下的动作(丅)。“丅”是古“下”字。所以,“拜”字自然是由三个部件构成,特别要注意不能漏了表示向下的动作部件(丅)。
(10)“通宵(霄)—云霄(宵) 通宵指整个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就呆在家里,所以与屋子(宀)有关。而云霄与云气、气象有关,所以有雨字头(雨)。
(11)“风采”(彩)、神“采”(彩) “采”字除了有“采摘”的义项之处,还有一个义项:(古)指有彩色花纹的帛后引申为颜色彩色,(今)指神色、神态和表情。在表示这个义项时,虽然意同“彩”字,但仍然应写成“采”,这是古代汉语用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就像我们现在用的镜子,虽然已使用了玻璃制作,但仍用金字旁(钅)表示。
形旁分析法主要是抓住了字义和形旁的相应联系,分析形旁,解析字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形旁而不用那个形旁。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准确率就高。
(二)分析声旁法
“形旁能表义,声旁能表音。”由于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演变,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正在弱化,据专家统计,现代汉字的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为39%。但是,声旁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还是有很大帮助。只要细心辩认,还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的。
(1)“悠” “悠”与“修”的韵母相同,所以“悠”的声旁应与“修”字一样,同是“攸”(yōu),中间不能漏一竖。
(2)“含琴—零岭” “含(hán)、琴(qín)是前鼻音, 所以用作声旁的自然也应是前鼻音“今”(jīn)字。而“零(líng)、岭(lǐng)”是后鼻音韵母,其声旁自然也应用后鼻音的“令”(lìng)字。南方方言区的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今(jīn)”与“令”(lìng)这两个生字时,一定要有超前性预测,准确把后鼻音韵母和前鼻音韵母区分出来,普通话要标准。可以这样识记:前鼻音“今”(jīn)字少了“g“,所以也就少一点(、);后鼻音“令”(lìng)字多了“g”,所以也就多一点(、)。或者识记为:声母有(le)多一点,声母无(le)少一点。反之,如果“今”“令”两字初学时前后鼻音念不准,多一点少一点不理解,就会为以后的正字正音带来被动和麻烦。
(3)“刊(刋)” “刊”(kān)字韵母是ān,自然应用“干”(gān)作声旁而不是(チ)。而“刂”则表示用刀刻好木模好排版印刷,是形旁。
(4)“冻” “冻”(dòng)字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应该用“东”(dōng)作声旁最谐调,而不用“拣”字的左边偏旁。“拣”字的左边偏旁是繁体字,“揀、練、煉 ”等字中“柬”字偏旁的简化,其代表的韵母是(-ian),与(-ong)无关。
(三)奇特联想法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分悠久。有些汉字因时代演变或简化,现已很难析解字理,探求字源。这时,教师可根据字形特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现举例如下:
(1)“溪” [想象]一条小溪流呀流,弯弯(ㄥ)曲曲(ㄥ)碰石头( 幺 )。把纹丝旁想象成弯弯曲曲的小溪,把旁边的一点(、)当成挡住小溪前进的一块石头。这样,一点就不会漏写了。
(2)“流” [想象]想象如上,然后编出歌诀:三点水(氵),点横头(亠 )。转了个弯碰石头( 厶 ),分成三条小溪流( 川)。
(3)“柳” [想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杨柳万千条。”师生一边读诗,一边把“柳”字的长撇(丿)想象成随风飘动的长长柳丝。
(4)“公园(圆)” [想象]“一元钱,买了票,进了公园看花园。”把花一元钱的“元”与公园、花园联系起来。目前,免费向游人开放的花园、公园毕竟还是少数。毕竟是市场经济嘛!没有一两元钱很难进公园看花园。
(5)“圆(园)形” [想象]熊猫眼睛“口”圆又圆,真是小朋友的好宝贝(贝)。把“口”想象成眼睛,与圆形联系起来记忆。
(6)“燕” [想象]一只小燕子,张嘴(凵)吃虫子(廿)。身子(口)往北(北)飞,长出四条尾(灬)。把“廿”想象成嘴里(凵)含着一条小虫子。也可把歌诀式改为谜语式:一只小小鸟,虫子掉进嘴(廿)。身子往北飞,长出四条尾。(打一鸟类)这样就把(廿)与(艹)区分了。
(7)“肺” [想象]“一”像人的宽宽的肩膀,“冂 ”像肩膀下的两叶肺,“丨”像一口气从上到下猛吸进来(巿)。这样“巿”与“市”就区分开了。
8、“方向(象)” [想象]有窗子的房子(冋 )向南开(丿),即“向”。
9、“衷(哀)心” [想象]“衷心”指发自内心,不是指口头说说而已。而内心包在衣服(衣)的中间,所以,衣字框里用“中”字而不用“口”字。
10、“包” [想象]用布把东西严严实实包起来,所以“勹”里应该是“巳”才包得严实。如果用“ ⺋”作偏旁,东西就会漏出来了。
奇特想象法,或想象成一幅画,或想象成一种景象,或想象成一个故事情节。经过奇特的想象,把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并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法加以巩固识字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在运用奇特想象法的同时能结合“编歌诀法”,那么效果更佳。编歌诀时,师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它生动活泼,琅琅上口,易唱易记,符合教育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四、夸张强调法
这种方法适于一些比较细微的易忽视的笔画。一般来说,小学生年龄小,感知力差,观察力弱。所以,教师用毛笔或彩色笔特地加粗后,学生印象自然深刻。
例如:
(1)“底下” 教师先发问:“哪里是‘底下’?”然后反复用手指着桌子底大声说:“哎呀,那里就是底下!”紧接着,快步走上讲台,用毛笔或彩笔在黑板上或生字卡上“氏”下重重的补上一笔(、),非常醒目,印象深刻难忘。
(2)“时候(侯)” “春天的时候,绵绵细雨不停的下(丨 )。”然后教师补画上粗粗的一竖,有点像雨滴,与“侯”字区分开。
(3)烧 “山上烧火要安全,火星(、)飞出要灭掉。”然后,教师一路碎步小跑,跑上讲台,把那一点火星(、)擦掉。最后,教师装作气喘吁吁地说:“幸亏---把火星---灭了,不燃--- 烧起来---就---麻烦了!”。
运用此法时,教师可结合体态语和有感情的叙述和抒情,以达到夸张强调的目的,引起学生的重视,加深学生的印象。
五、趣味笔顺法
“写字的基本要求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熟练。”“正确,指的是字形规范”,还必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见《现代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有不少学生,字形书写正确,然而笔顺却不准确,从动态角度看,严格来说也属于错别字范畴。
讲解笔顺时一定要注意几点:(1)静态观察指导。即让学生静心地观察课本上或黑板上所示范的分解笔顺。(2)动态观察指导。即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优秀生的示范书写的动态过程,怎样起笔和落笔,怎样点画呼应,加深学生对书写规律的认识,动手又动脑。(3)趣味性。
举例说明如下:
(1)“山” 正确的笔顺是:先画中间一座高高的大山(丨 ),再画左边的矮山,要注意和山脚的土地一起画(└),最后,在大山的右边再画上一座矮山(丨),两边对称。
(2)“水、小” 正确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然而一些学生却按照从左到右的笔顺写。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所以还是写错笔顺。这说明死记硬背笔顺的缺陷。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先展示一下这两个字行书的笔顺写法( 水 )( 小 )(如果磁盘中或邮件中不能显示方正行楷字体,请另行选择其他行书字体或黄草字体)然后教师示范后让学生抬起手书空来模仿行书,那么学生就会自然感到汉字的点画是那么灵动、飘逸、流畅和呼应,让学生学会笔顺的同时领悟到汉字的美。
(3)“廷、这” 同样,教师可以先展示这两个字的行书写法(廷、这)(如果磁盘中或邮件中不能显示方正行楷字体,请另行选择其他行书字体或黄草字体),让学生模仿,再结合笔顺规则讲解“先内后外”,效果更佳。
(4)“女、为” 借鉴行书写法(め、ゐ)(如果磁盘中或邮件中不能显示方正行楷字体,请另行选择其他行书字体或黄草字体),教法同上。
以行(书)带楷(书),以行(书)悟楷(书),呆板枯燥的笔顺教学也就鲜活起来了。也许,这也属于创新教学的一种方法。当然,对中低年级学生教学时,必须强调作业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书写工整。如果在草稿纸上练练行书笔顺,那又另当别论了。
六、明确字体法
低年级小语课本主要用楷体印刷,高年级主要用宋体印刷。有些字的字体在印刷宋体和楷体(手写体)上不完全一致,存在着细微差别。有的教师在学生采用宋体还是楷体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对于字形有差异的字,教师应当按照印刷楷体(手写体)的字形来指导学生书写。现举例如下(前楷体后宋体):
(1) 雪—雪(点与横的差异)
(2) 这边—这边(走之底形状的差异,“横折折撇”与“横折撇”的差异)
(3) 日目自白—日目自白(内横右边相连与不相连的差异)
(4) 国团—国团(第二笔是“横折钩”和“横折”的差异)。
总之,笔者认为,纠正错别字应该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思想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适时性原则(5)鼓励性原则(6)趣味性原则(7)创新性原则(8)民主性原则。
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方法很多,如“猜谜语法”“图标法”“加换偏帝法”“词语竞赛法”等等。本文只是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中师《语基》课教学和带队实习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简便、实用、快捷的方法,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只要我们教师在备课和学生练习当中,把各年级的错别字分门别类地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整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最佳的纠错方法。那么,纠正错别字,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质量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书目:
1.黄亢美主编:《文字学基础与字理识字》[J],广西小教培训中心出版,1998年。
2.中学语文室编:《现代汉语知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徐永谦:《语文大世界》(《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5期。
4.王力主编:《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出版。
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出版。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1985年从广西师院中文系毕业,文学学士,1992年起任中文讲师,一直在教师进修学校任教至今。历任语文教研组长和师训处副主任,普通话水平省级测试员,长期担任《语基》、《文选》等语文科教学及兼任师范附中语文教学,并负责校本培训和全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语文科培训提高,主要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古典文学和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