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最完美的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2.注意调整心理,具备两种状态

最完美的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二是一定要认真仔细。我们知道,社会科学类文章一般是学术性文章,讲求科学性、严谨性,语言准确、严密。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也体现了这一点,虽然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3.掌握解题方法,明确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4.探索命题规律,掌握四种技巧。

我们对社会科学类文章命题规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设置的研究上。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时空倒置、张冠李戴、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绝对化等。五、文学作品阅读

(一)命题:文学阅读,重在名家;散文主流,小说入题

文学作品的阅读,所选文章大都是现当代有定论的名家名作,以现代作家为主。内容涉及家乡、山河、树木、怀人、忆旧、咏物、读书、快乐等。考查角度在保持题型稳定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当然不能排除以微型小说命题的可能,辽宁省考的纪伯伦的(“认识自我”),就是一篇外国小说。

因此,文学作品阅读可能出现中国与外国的散文与小说对举的分布态势。(二)应试策略1.解题原则①整体把握,以文解文。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理解文章必须放眼全文,整体把握,不可执其一端或断章取义而曲解文意。同时,一篇文章也是一个自足体,问题从文章中产生,答案也一定隐藏在文章中。设题者一般不会拟答案在文外的题。因此解题时要时刻记住从文章本身去思考,去搜寻答案,以文解文,切不可主观臆断。②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好的设题,题干本身就会提示阅读区间、解题思路、答题角度,所以必须认真阅读题目,确定好思维角度,不能文不对题,答不对问。③尽量从原文中抽取词句,组织答案。这是很多获取高分的学生的经验之谈。前面说过,一篇文章本身是一个自足体,答案总是隐藏在文中并通过一些词、句表现出来,而且往往用文章本身的词句组织答案表述最准确。事实上,每年高考卷提供的参考答案,大多是用阅读材料中的词句拟定的。即使有一些题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也是对材料中有关词句的组合。④按顺序答题。

为什么要按顺序答题呢?这是由高考的命题原则决定的。有材料介绍,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大体会遵循以下原则:(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3)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按顺序解题有利于提高解题的效率。2.解题步骤第一步,读文章,边读边概括每段内容。有同学可能会担心,这样读会读得很慢,影响自己快速进入文章情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我们要求边读边概括每段内容,其目的也在于有效掌握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率。只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概括”不是要你用准确的语言(不管是内部语言,还是外部语言)概括出来,而是要求你有这种思维意识,即要边读边思考,对每段内容有个大致印象,从而大致了解全文内容、中心和结构层次,为后面的第二步做好准备。第二步,按顺序答题。根据命题原则,拟题人总是先呈现涉及材料局部内容的题,后呈现需整体把握材料的题。①对涉及材料局部内容的题,可采取以下解题步骤:(1)分析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2)确定有效阅读区间。(有第一遍阅读思考作基础,便能很快确定)(3)提取有关词句,组织答案。②对于需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题,应采取的解题步骤是:(1)分析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2)整体把握材料,明确材料中心,以此作为答题的基础和出发点。

这一步容易忽视,又比较重要。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作者所选取的一切材料,所使用的一切手法和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所以,只要是针对全文设问,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设问,文章的中心都是答题的基础和出发点。(3)浏览全文,确定信息点,提取有关词句组织答案。第三步,回读全文,检验答案的准确性。

伴随着对各题的解答,应该说,我们对阅读材料已有了相当的理解。这时可带着自己的理解回观全文,检验我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与原文是否有矛盾冲突之处;如果有,可就矛盾之处再次思考,以修正答案。六、作文

(一)命题:多种格局并存,如话题作文、“关系”类作文、命题类作文、材料类作文(二)应试策略1.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几种主要的关系①是对立统一关系,即指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平凡与伟大”。②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③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④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成人与成才”。

要特别防止两种“误差”。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肢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二是泛论关系,不见重点。关系型话题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把握文体规范。

高考写作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即对文章体裁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一种具体的印象,一种轮廓的认识。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记叙的单纯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议论文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议论的主导性、材料的论证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概括性、观点的鲜明性。说明文的目的是要授人以知、教人以用,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1.写作记叙文,写作者就是要善于根据话题或命题,激活沉睡于心中的意象,依据话题或命意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话题记叙文的疑难杂症是材料零散、行文拖沓;线性结构,记流水帐;语言干瘪,平淡无味;缺乏鲜明、生动的意象。针对这种顽症,我们可以运用“因意造象”的方法进行构思:把话题或命题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种思想,将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也就是说,考生在拿到一道话题或命题之后,要能很快地引申出一个主旨,由这一主旨演绎出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又必须通过一组组鲜明的意象(场面、画面或片断)来表达。如有一篇佳作《春天在敲门》,以“消失的春天”、“与春天抗争”、“春天的苏醒”、“久违的春天”为小标题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因父母离异而受伤害的孩子由开始拒绝“春天”到慢慢受到感动,最后终于融人春天,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心灵世界的变化。其中“春天”有双关义,耐人寻味。

2.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地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轮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有人谓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时,也有人把这叫做“总——分——总”框架。尽管说法不一,其共同的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立好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三论”(即“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

高考作文立意参考一、“注重体验”是作文命题的首选基调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现代汉语词典》)由此可见,“自主参与”和“自己的认识感受”是体验的核心内容。

注重普通人的体验,特别是普通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经历,是高考命题的侧重点。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是由于人的本质客观地展开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

这些成为“人”的“耳朵”“眼睛”的感觉——人的享受的感觉,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下面我们以具体的话题为例加以阐释。

话题一、理想的高度

浙北山区海拔1000多米高山上,有一所破旧学校,那里有二十多个孩子和大城市里读过书的老师。老师问他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那个扎小辫的女孩子说,要当村里的会计。其余的孩子要学会在自己的毛竹上刻上父亲的名字,以防止别人的盗砍。后来,老师买了一台二手电脑,用村里唯一的一根电话线连接互联网,孩子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知道了肯德基、麦当劳、电玩。扎辫子的小女孩的理想变成了到山下当一个会计,而另一个孩子说,他要当个乡长。

老师在山上呆了一年就走了。他希望后来的老师不要把孩子的理想变小。希望小女孩的理想是做大公司的白领,另一个孩子的理想是当省长。

是的,山外有高楼,孩子也许走不出大山,但我们却必须要垫高孩子理想的高度,这是教育的灵魂。(根据《扬子晚报》(2004.1.13)整理)

其实,需要垫高理想的不仅仅是孩子,在市场经济下,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在视素面朝天为无能,把赢取和占有财富奉为英雄的价值取向下,我们的精神、灵魂和志趣难道不需要垫高吗?请以“提升理想”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

话题二、秃鹰与羚羊

芬兰维多利亚公园在世界爱鸟日放飞了一只关在笼子里四年的秃鹰。当人们还在为这样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三天后,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小树林里发现了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发现河西岸的羚羊比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强,奔跑速度快,生存能力强。原来,河西岸有一个狼群,而东岸则没有。

秃鹰原本是一种猛禽,敢于和美洲豹争食。但远离天敌,结果就失去了生存能力。羚羊是动物界的“神行太保”,但由于东岸的羚羊没有天敌,才弱不禁风,消弱了生存能力。

是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笼子,如同笼子里的秃鹰一样,虽然它能让人暂时乐而忘忧,流连忘返,但它毕竟是笼子。(《海外文摘》)

确然如此,一个没有了天敌的动物是危险的;同样一个没有警惕、敏感和敌手的人也是危险的;那么,一个没有了痛楚感和忧患意识的民族呢?请以“要有一颗警惕的心”或“痛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

总之,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情实感,也就没有真正的自我认识和感受,自然也就没有所谓“个性”。

二、“理性”作文命题调色板上色彩浓重的

一就是看问题全面,辨证,不走极端;理性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制约;理性还指人善于从另外一个视角,即不同于人们惯常思维的视角、眼界、观念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即一种另类的眼光。

话题一、笨鸟

一间无人居住的屋子外,一只不知名的鸟每天总是准时光顾。它站住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窗,然后总被玻璃窗撞得落回窗台,但它仍然每日要撞上十来分钟,而后又跌回窗台。人们议论纷纷,猜测它大概是想进那房间,而就在这鸟站立的窗台旁边,另一扇窗是大开的。于是人们得出结论:这是一只大笨鸟。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窗玻璃上粘满了小飞虫的尸体,鸟儿正吃得不亦乐乎,人们才恍然大悟。(《现代女报》2003年7月11日)

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别人,而且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请细想一下,我们自己也是否有过这种“体验、经历、思想、心绪”呢?请以“误会”或“原来如此”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话题二、我只过我的生活

旅美音乐家谭盾初赴美时为生计所迫,在纽约的一间银行外拉琴卖艺,与他做伴是一位黑人乐手。十年后,谭盾路过那间银行时,昔日同伴仍然在老地方卖艺,而谭盾此时也已经在纽约卡内基(著名音乐厅)就职。黑人乐手问:“在那里能挣着钱吗?”谭盾回答:“还行。”

按我们思维,一个在音乐厅高就,一个在街头谋生,其差异不亚于乞丐和百万富翁。然而在西方,街头艺术家也是艺术家,无贵贱之分,同样受人尊敬;有些街头乐队也相当有名,出售CD,有自己的乐迷;有的街头艺术家就靠在街头为行人提供娱乐而添置了房产。他们之所以如此,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只想过我自己的生活,过人的生活。”(根据《老外侃中国》整理)

我们已经习惯了用鲜花掌声财富地位权势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且靠与别人比较或者通过其他人的肯定来获得满足和回报来证实自己的价值。我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个人的志趣和愉快自在。请以“过自己的生活”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

话题三、最大笨蛋理论

在荷兰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郁金香投机狂潮,暴涨时,郁金香价格几乎与黄金价格相同;但暴跌时,郁金香的价格和一个马铃薯价格相当。

无独有偶,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做期货交易时,发明了所谓“最大笨蛋理论。”经济学家马尔基尔把它归纳为:在某种游戏或交易中,人们所以不管事物的真实价值而愿意出高价来买,是因为人们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从自己哪儿把东西买走。如果没有人买的话,自己就是那个最大的笨蛋。这就是著名的投机中的“最大笨蛋理论”。

1720年英国投机狂潮源于一个人创立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虽然没有人知道这是家什么公司,但认购的狂潮却使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有意思的是,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成了这场闹剧中的最大笨蛋。他感叹道:“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在“郁金香狂潮”和“英国投机狂潮”中,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最大笨蛋”的出现上,连牛顿也不例外。请想一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感受吗,请以“偏执”或者“投机”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自定。

三、“人文”精神作文命题的精髓

“人文精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平等的对话,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切同情,对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社会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富有自我批判精神。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自然也是高考命题者所关注的。

话题一、爱的另一种方式

一个可爱的孩子走了,他是溺水而死的。孩子打捞上来,记者发现他紧紧抓住同学的手,他的父亲用了很大的劲也无法将他们分开:孩子是救人死的。

全县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可敬的小男孩的名字,社会各界都前去慰问。

男孩父母却在怀疑,自己的孩子胆小,从小就很怕水,也不会游泳。他不会冒险跳到河里救人。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如何死的。他们一次次地走访调查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孩子是因为和另外一个同学摘桑葚不慎落水而死的。

他们固执地一次又一次往报社和学校跑,请求公布孩子溺水的真相。他们说,他们不想让孩子在九泉之下有愧。有关部门终于对此进行了更正。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用一棵晶莹剔透的心灵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孩子,即使他们永远不再回来。(《爱狐网》)

这是个另类故事。因为它关注的是爱的终极领域,是灵魂的坦然与纯净。其实生活在喧嚣俗世里的我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请以“灵魂的坦然”或“另一种形式的爱”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文体自定。

作文例文一、话题:更新迎接生命的蜕变我曾不忍碰触那些半透明的蝉蜕。他们精巧却又脆弱。我怕自己莽撞的手,毁掉他们为自己成长立下的栩栩如生的丰碑;我更怕,用未经世事的双眼去审视那刻在碑上的铭文,去鄙视那为了新生而静静蛰伏,痛苦挣扎的灵魂!给我一次蜕变,我能否赢得一次新生?我沉默着,在心底呼唤那些陪我长大的名字。海子火热的青春在铁轨下寂灭;海明威传奇的一生被含在口中的猎枪终结;茨威格轻轻旋开煤气开关;伍尔夫带着敏感智慧没入河心……不!我轻轻喊着,嗫住了呼吸。他们如何能够从容的交付生命?难道这便是那闷死在蛹中的蝶吗?有一种蜕变,永远饱含着淡淡的忧伤无奈。曾经誓要“兼济天下”的一群身身影,最终选择了“独善其身”。陶潜宁静致远地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嵇康高歌畅饮,放浪形骸,谱毕《广陵散》;而可爱的东坡,则带着“一肚子不合时宜”隅居天涯海角,对月长叹“但愿人长久”。他们一生带着轻轻的愁,却以旷达之心,为自己筑造了真正自由的心灵家园。他们站在自己的世界中默默地为这世界——这无法改变的世界——守望和祝福,这也是一种美丽,一种“舍弃”后的美丽。然而,不变,也不失为一种绽放。屈子以三闾大夫之尊被放逐江滨,自谓举世混浊,不肯随其流而扬其波;举世皆醉,不肯餔其糟而啜其醴,宁赴江鱼之腹,而保身之清白。故而更新蜕变之举,不在其“为”与“不为”,而在其“当为”与“不当为”,在于是否动摇了心底最坚定的精神柱石和道德堤坝。还有一种蜕变,则真的通向完美。我想到了终生不缀勤学的博尔赫斯。他曾在一首诗中咏道:“天堂,也许是图书馆的模样。”他一生几乎都在图书馆中工作,博览群书,甚至通读《庄子》和《红楼梦》。可正是这样一个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智者,却在晚年双目失明!他从容而平静的接受,甚至享受黑暗与孤独,将思绪转向宇宙,时间与生命的深层思考。海明威曾在《永别了,武器》中说:“人的一生,总会有折断,可有的人,在折断处长得更结实。”人生的苦难,本就是一次蜕变的契机:史铁生成为作家,它的残疾使他更加敏感;霍金成为天文物理学家,残疾使他更专注。他们由苦难,走向了深刻,失去了世界的广度,迎来了生命的深度。……我仿佛慢慢充满了力量,我不惧怕改变,不惧怕伤痕累累的蜕化。因为我知道,在眼光下,有那嘹亮的蝉鸣和扑动的金色翅膀——我相信了自己。因为,在从容与智慧后面,等待的世完美的涅磐——至少,是一次耀眼的重生。二、话题:差异借我一双慧眼菊花淡雅,玫瑰娇艳,请不要指责她们哪一个,因为,赋万物不同的气质才是自然的本意。江河奔腾,溪流缠绵,请不要轻看他们那一个,因为,赋山水不同的姿态才是大地的本意。劲松参天,杨柳依依,请不要偏颇他们哪一个,因为,赋草木不同的性格才是风雨的本意。大千世界,任我探求,万千风景,任我领略。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我只求借我一双慧眼,拨开名叫“差异”迷雾,吞咽一路的春光。借我一双慧眼,一只用来探求,一只用来欣赏。我看到了,那青青的竹杖,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眼中却只有秋风绿水泛青波。是他,苏东坡,那拣尽寒枝终不肯息的孤鸿。你用海一样的胸怀,星一样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豪放,是你留给时代的背影。我好奇的双眼继续追寻。是你,那杨柳岸边无语凝噎的双眼,是晓风残月下那颗细致的心。一个临清流而赋诗,一个抚琴而长吟。你们就这样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不同的性格,装点了历史,也装点了人们的心灵。借我一双慧眼,一只用来聆听,一只用来歌唱。当肖邦将痛苦化作婉转的旋律的时候,贝多芬则敲响了命运的重音,他们用不同的姿态飞越了苦难的鸿沟,只留下悠扬的音符在空中回荡。一个用沉重的和弦将我唤醒,一个用流畅的旋律将不幸融解。他让我惊醒,让我成长。不同的力量,却成了音乐殿堂里最亮的两颗星。借我一双慧眼,一只用来看你,一只用来看他。不可否认,繁荣的欧美是白种人的世界,金发碧眼的他们带着他们特有的优越感渗透到了每一个地方,但是赖斯,那个从黑孩子到政坛女明星的天才女性,终成了白宫的武士公主。看你,柔润的金发和深陷的眼洼;看他,高大的身形和黝黑的皮肤;看我,乌黑的头发,乌黑的眼睛。我们都是世界的主人。借我一双慧眼,我要用她审视自己。在生命的旅途上,我要用我的步伐,用我的方式,看草木枯荣,听繁华绽放,看雪花融化,听雨水清响。当别人在因找到两片相似的树叶而惊喜的时候,我正在慢慢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同,因为,差异让世界丰富多彩。江河溪流,奔腾入海;姹紫嫣红,满园芬芳。我奔跑在路上,抚平这颗躁动的心,只探求一双慧眼,领略大千世界。

湖光山色那是大地最清澈的明眸和最浓密的睫毛,那是美得不可仰视的天使,那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神祗!她是燕塞湖——那一片静谧的湖光山色。燕塞湖拥有着超越语言的傲岸挺拔和灵动恬静。初识她的我完全惊呆了,我无法相信这样的完美竟然会出现在画家头脑以外的地方!那矗立于四围的山,如笔力苍劲的行书,凝重而又陡峭;那静卧于山中的水,如线条简练的国画,活泼而又恬静。这仿佛本是事物的两极,这是绝对的差异与不协调,然而,我却被她的大美征服了。不因山,不缘水,是山与水的交融和对话,是动与静的差异与互补,令我震撼——心灵的震撼!震撼之余,我不禁想,如果燕塞湖只有水,抑或只有山,我还会这般铭记她吗?进而,我又想,如果梵高的画被涂上同一种颜色,如果施特劳斯的音乐永远只奏着一种旋律,如果所有的人穿上同样的衣服,如果所有的城市进行着同样的规划,如果所有的民族有了同样的习俗……如果我们把差异从生活中挤兑去,世界将变得多么呆板而单调啊!正如山与水密不可分,事物间的差异也是不可除去的——有了山,有了水,才有了绝美的风景。然而,许多次,我们曾努力地除去差异。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从千年科举的八股之文,到十年动乱的文学封杀;从英国在其殖民地强制推行英语,到美国在全球掀起的“美国文化”风波。可是,我们从未成功过,我们也不会成功,永远不会。因为,有了山的挺拔就有了水的灵秀,有了春的轻盈活泼就有了秋的稳重淡泊,有了阳光的明媚煦暖就有了树影的清爽幽暗。无论我们如何“扼杀”,差异都会站立在那儿,静静地站立在那儿。她是大自然的赋予。不禁想起陆放翁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想起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禁想起梵高画中的向日葵火热的颜色,想起几米《月亮忘记了》中优美的线条;不禁想起老庄的“上善若水”,想起仲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禁想起项羽的豪放勇武,想起孔明的隐敛谋智;不禁想起美国人的大胆,想起德国人的谨慎……超越时间与空间,贯穿社会与自然,在各个领域,差异,一如燕塞湖摄人心魄的湖光山色,创造着缤纷多彩,创造着它们独有的美。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那样一片湖光山色,我们都曾与那惊心动魄的美邂逅,只是,更多的人不曾注意到它,不曾注意到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多少财富——那不仅是外物的美,也可能就是我们自身的美。

歌德曾高呼:“美啊,请为我停留”。美是什么?美是差异。那差异创造的美,就停驻在燕塞湖上,停驻在我的心中——那一片永恒的湖光山色!

杂树生花

分外妖娆

古来便有大漠上的驼铃声声,深林中的虎啸猿啼,晴空里的雁排南飞,潭渊处的鱼游龙舞。万物生活迥异,却各怀特色,互不妨碍分毫,构成了木林之纯,山壑之美,大地一派峥嵘绚烂。

试想,若无丘陵高山,湿地池沼,而是平畴万里,怎能给人们带来欢愉的视觉享受和生活环境?于是感谢雅丹地貌的瑰丽粗犷,裂谷悬崖的豪放落拓,沧海桑田的浑厚雄奇,正是因为这些风景的性格差异才使得四季轮回春秋迭代中显露出自然的美妙与精彩。

差异使文学的殿堂熠熠生辉,光芒万丈。不管是茨威格笔下那个坚强博爱的陌生女人,还是杜拉斯眼中的广岛恋人,都带给人们爱的炽热与人性的思考。同时,有人身着宽服,步入庙宇;有人静坐如禅,濯洗自我思想;有人不爱牡丹之富贵,独爱菊;有人独享空灵清波,旖旎秋水。于是诗篇便记载了高山流水洗尽的铅华,古槐菊香的旧梦,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把酒临风。多少爱恨交织只因为生活态度的差异。猎猎山风,桀骜鬃毛,或轻纱雾霭,温婉细腻共绘着辉煌灿烂的生活。

差异也使音乐美术的艺术百花园内馨香四溢,音韵绕梁。你怎能忘记昭君大漠独弹的琵琶曲,凄凉哀婉,却不失傲岸清高与坚强独立,还有嵇康惊天动地的,《广陵散》,难道贝多芬疯狂激昂的音律不使你兴奋,舒伯特的小夜曲不使你感慨万千?你也不能忽略齐白石小蟹青虾的匠心独运,徐悲鸿笔下四蹄腾空的骏马,梵高也空中的星光点点,向日葵的温暖惬意,米罗的自由纯真。一切的差异便成了特点,共同点缀五彩斑斓的璀璨生活。差异是进步的号角,是发展的阶梯。于是有了哥白尼的大胆谨慎,区别于世俗的观点与认识,才推动了天文新理论的发展。所以差异也是创造和更新。看李四光的开拓进取,使外国的中国贫油理论不攻而破,使中国迈出走向富强的第一步。看来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是科学发展的构成因素,也是社会前进的必要条件。

面对纷繁大千世界,差异无所不在,张显个性,独辟蹊径,为精彩的生活再添亮点也是差异的责任。

艳阳下,杂树生花,分外妖娆。三、空白空

白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只是混沌一片,没有任何生灵与希望。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盘古忽然醒来,他抓过一把利斧,朝眼前用力一挥。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分开了……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直到天和地逐渐成形,盘古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盘古虽然死了,但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千万缕头发变成点点繁星,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变成三山五岳,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乃至生命填充了宇宙的空白,创造了这美丽而丰富的世界,而我们人类,究竟在用怎样的方式去丰富这个世界呢?也许有了乔托,才有了整个欧洲绘画思维模式的改变,让我们得以突破封建正统的神学思想而嗅到生活的气息;也许有了凡高,才让我们看到思想的色彩,让我们得以透过无声的画布听到悲愤者于旷野深处的呼号……是他们,是他们填充了表达的空白,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展现生命的丰厚。也许有了贝多芬,才让我们更加明晰了与命运对峙的内涵,让我们更加有勇气去直面惨淡的人生;也许有了莫扎特,才让我们学会去爱那些沉重不支的痛苦,忘掉世俗而沉浸在美的甘露中,去体味音乐带给人的超凡入圣的境界……是他们,是他们填充了我们生活的空白,唤醒了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最纯真的情感。也许有了鲁迅,才让一个衰亡民族重新振作精神,才让那沉睡的雄狮吼得惊天动地;也许有了巴金,才让我们深味到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沧桑,才让我们去追忆整整一个世纪的文化背影……是他们,是他们填补了国人精神的空白,引领我们去探求真理之路,去叩问生命之门。艺术能给人以情感的升华和理性的飞扬,因为有了艺术的存在,人的情感才不至于苍白乏力,人的思想才不至于空洞无物。也许正是有了阮籍的狂放不羁,穷途之哭,才让我们懂得欲“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而不得的痛苦;也许正是有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含情脉脉,风流倜傥,才让我们看到风情万种的爱恨情长;也许正是有了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才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命运的多舛。当人类用感情去洗涤尘世的污浊,填充清纯时,我们也不应忘记理性带给我们的强大力量。当人们还沉溺于封建神学时,是文艺复兴把人解放出来,让垂死的世界有了生的气息;当各国还在封建的桎梏中挣扎,是启蒙运动带给人自由的思考。正是有了这样的历史,才填充了历史进步中的空白,启人深思,催人进步。盘古用生命换来了世界,而我们用行动改变着人间。明天,人类,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去探索未知世界,填补空白,让我们怀揣着艺术的诗意在世俗的包围中存留一片心灵的净朗天空。

白千年华夏,国韵悠悠。以长歌当哭的情怀审视历史泛黄的旧页,恍然惊觉,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时光老人在此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墨宝与意味深长的空白。从先秦的自由争鸣到秦汉的恢宏壮美,从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洒脱到隋唐的绚极一时,从宋元的词山曲海到清代的西风残照。文化以看似浩荡通畅的气势在史册上笔走龙蛇,而那书道传承背后的风雨漂泊却在色彩厚重的史册上形成了一道刺眼的空白。中国有着震撼四方的瑰丽国宝。卓绝千古的唐三彩,色泽艳丽的宋代陶瓷,匠心独运的皇家建筑,清新雅丽的亭台楼阁……永恒的艺术将历史滚滚向前的浪潮定格在一瞬间。而随着国力的日渐衰落,岁月风雨的吹淋,那熠熠生辉的瑰宝却在异族铁骑的践踏下残存无几,那举世瞩目的园林也在八国联军的烈火中化为灰烬。追抚那断碣残碑,几杵孤钟,我分明看到了一片惨淡的空白。中国有着诗情画意的悠悠古韵。宣纸上挥毫间的典雅大气,画笔下传承的丹青气韵,指点江山,雄视百代,文风迭变,画派繁兴。曾几何时,执笔的书生不再恣意挥洒豪情,持丹青的画家不再尽情涂抹色彩。乌台诗案,胡文藻狱,一句“清风”何必“乱翻书”,古琴的韵律不再悠扬。追扶那诗海茫茫,画意悠悠,我看到了一片狰狞的空白。中国有着理性思辨的圣贤哲思。韩非法家的“帝王之木”,孔孟之道的“以仁治国”,荀子的“隆礼重法”,老庄悠闲的“无为而治”……曾几何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杀贤士,唯我独尊。圣贤的火焰若隐若现,却再也不能高唱着浩歌来抒发内心的真挚感情。追抚那箴言睿语,理性文字,我看到了一片无语的空白。竹简、碑林、诗画……这只是悠远博大的中华文明的吉光片羽。这其中的空白,不知带去了先哲多少血与泪的苦痛。我们倾听着时光老人渐行渐远的跫音,在那别样的空白中追抚那未满的皓月,那夭折的嫩枝,并以披荆斩棘的魄力去感受,去顿悟,去撰述时代的断篇!

四、话题:精彩精

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精彩。精彩并不一定是个光芒耀眼的词汇。真正的精彩来源于从容,存在于淡泊,体现于豁达。它不需要刻意夸大,张扬,即可明示一切智慧与哲理。从容是一种精彩,一种面对千军万马却心如止水的精彩。当浩浩荡荡的敌军直逼空无守军的城下,一场杀戮似乎不可避免时,他却从容指挥老弱病残大开城门,自己独坐于城上悠然抚琴。闭目,抬手,轻盈的指间弹奏出悠扬的乐曲。乐曲声传遍了全城,也传入敌军耳中。在婉转流畅的音乐中他越发地从容。琴声虽小但并不单薄,透露出一种蓄势待发的气势,准确而有力地直击每个人的心灵。终于,几万敌军彻底败在这悠扬的曲声中。望着敌军远去的背影,他不慌不忙地弹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嘴角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诸葛孔明,将从容的精彩淋漓尽致地写进了历史。淡泊是一种精彩,一种喧嚣尘世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精彩。当名利的诱惑充斥着整片天空,飞翔的理想跌入谷底,面对着各种功名利禄,世俗之见,他没有丝毫的留恋,毅然选择了归隐。他在无边无际的田野上耕耘着自己简单而平静的生活,在草屋中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理想。他站在南山的顶峰,透过一片片浮云追寻着自己心灵的曙光。他的笔下则流淌着圣洁而宁静的清泉。在一首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中,陶渊明守着心灵的那块净土,耕耘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也耕耘着文明的质扑与丰硕。豁达也是一种精彩,一种在面临山重水复时仍乐观向上的精彩。他曾周游天下,心怀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远大抱负。在官场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挫折时,在胸中的抱负变得渺茫无望时,他并没有消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高昂着信念的头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挣扎着不屈的魂灵。正是这种傲气,使他在另一个方面——诗歌创作上拥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成为流传千古的诗仙。李白用豁达的人生态度,诠释了精彩的另外一层含义。精彩,并不一定依着在成就上。从容,淡泊,豁达,赋予了精彩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内涵,昭示出世间的一切智慧与哲理。从容,淡泊,豁达,书写了人类精彩的历史,也必将书写人类更加精彩的未来。精

精彩是什么?有人说是花天酒地,有人说是一掷千金,然而我认为,真正的精彩源于奋斗。

动物也许可以把吃饱喝足当作精彩来炫耀,可人不能。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精神的追求,有理想,有目标。只有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人生才能充实,才能快乐,才能精彩。科学的精彩源于奋斗,奋斗成就科学的精彩。

“科学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在哲学的崎岖山路上,马克思一生都在攀登,大英图书馆里那著名的脚印就是最好的见证。后人更容易看到他的精彩照耀着科学的各个领域,却常常忽略他的奋斗——那奋斗一直持续到上帝迫使他停止思考的最后一刻。其实,又何止马克思呢?《进化论》的精彩不正源于达尔文在大洋上的奔波么?遗传定律的精彩不正源于孟德尔在田间的劳作么?还有居里夫人,还有爱因斯坦。他们努力奋斗了,科学赋予他们精彩。

社会的精彩同样源于奋斗,奋斗奠定科学的精彩。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腐朽污浊的社会,面对愚昧麻木的国民,毛泽东的一声呐喊凝练地道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康有为、梁启超在奋斗;孙中山、黄兴在奋斗;毛泽东、朱德也在奋斗。也许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中,悲壮多于豪迈,但世界并没有忽略他们的声音,历史决不会忘记他们的精彩!先哲一代代倒下了,后贤前仆后继。终于,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进了“山花烂漫时”,愚公的一代代子孙无畏的奋斗,终于创造了搬走三座大山的精彩。文学的精彩又何尝不是源于奋斗呢!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太史公司马迁用圣贤的这种标准要求自己,他的《史记》也就达到了与《诗经》同样的艺术高度。“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穷其一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是怎样一种奋斗啊!还有诗仙李白,终生为济苍生、安黎民而奔走、而追求,其诗文便与其精神一样气贯长虹。当然不能不提曹雪芹,《红楼梦》该是何等精彩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厚重的《红楼梦》背后,是更加厚重的呕其心沥其血的奋斗。奋斗,在科学的苍穹中点亮明星;奋斗,在社会的大洋里孕育珍珠;奋斗,在文学的森林间拔出苍松。奋斗,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铸就真正的精彩!

好吧,开始奋斗吧!人类已然凭借奋斗走进了文明,那么就让我们继往开来,去书写新世纪的精彩吧!

五、话题:万紫千红才是春

万紫千红才是春泉水叮咚,千溪入涌始铸汪洋的波澜壮阔;磐石傲立,聚千山之巅方成华夏大地屹立的苍莽;微花独绽,酿不出春之盎然;百花齐放,铸就万紫千红的动人春天。追寻那历史流转中浸益的芬芳,我于岁月深处眺望见那花的海洋。那是大一统的盛世,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春秋战国绽放出的智慧之花,装点着即将来临的繁华盛世。我可以听见孔夫子于学堂中诉说着“仁爱”的大同盛景;我可以望见老子在溪边垂袖漫步,构思“无为”的政治宏图;时光流淌,又欣然远眺望墨翟于市井中体味一伤“兼爱非攻”,荀子在花丛中嗅闻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启悟……不仅仅是黑儒道法思想的融汇,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绚丽春天。在春天里,我看见秦始皇汉武,我看见天下太平,文化繁荣。盛世之中,空前繁荣之中,你可否看见那盛开着繁花的春天,与思想的光芒中静静微癸?

继续沿迹着历史的足音,于枯涸的泉眼中我望见一片田野的悲凉。市井中,我听不见任何声音;于朝堂上我只见唯喏不语的极尽躬曲着身体的大臣。春天渐渐远去,花的斑斓褪却成惨淡的模样。科举制度变成乏花的八股制,百花争鸣被无情推进冷冰的文字狱。“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竟刺痛了统治者脆弱的心灵,于原野间将智慧的芽苞连根掘起。于是,我们看见了世纪的惨淡,思想上万马齐喑,海域中闭关锁国,智慧之花无力绽放,在侵略的铁蹄下殒落。我们仿佛望见思想的田野上,春风吹拂着光秃秃的大地徒留下亘久的荒芜与伤悲。知史可以明兴替,从花开花落中呼唤春天的踪迹。遥远的思绪回归今日,我欣喜发现我若若追寻的春天就在身边。从“红楼探秘”到“汉家风云”从“庄家秋水”到“清十二帝”,各种学术问题在百家争鸣中愈见明丽,文化话语权已不再是神圣的权利,人人都有思想的激流在交融碰撞中绽放智慧的花朵。悠悠中华,本应就有这份有容乃大的胸怀与千紫万红的文化纷呈,今天,于万紫千红的思想之花中,春天普照天地,指引出更为辉煌的明天。聚千溪之流,集万峦之峰,收百家之言,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这,就是属于中华民族的美丽春天。万紫千红才是春一支独秀是一次生机勃勃的怒放,万紫千红才是一种春光恣意的盛开;一叶白帆是一次乘风破浪的壮行,百舸争流才是一种波澜壮阔的骄傲;一人独行是一次披荆斩棘的启程,前仆后继才是一种热血腾飞。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春夏秋冬之中只有一个季节可以在自然的舞台上奏响悠扬的行板,我们又怎能领悟到梅兰竹菊交相辉映的别样生机呢?春雨的细腻温婉、夏雷的振奋高昂、秋风的肃杀警醒,冬雪的纯洁绵长,它们抑扬起伏的四季旋律构成了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乐谱。如果只有冬季的大雪纷飞谱写没有万紫千红的节拍,自然界俯拾即是的美丽又怎能创造出斑斓的色彩?万紫千红才是春,一枝独秀的美丽无法将天地芳华一览无余地珍藏。如果儒墨道法只有一家可以在思想的笔墨中展现智慧惊诧人心的锋芒,我们又怎么能领略到学堂里针锋相对的耀眼灵光?儒家思想在文化的版面上笔走龙蛇,这固然是我们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骄傲。但不同有学说在碰撞中溶炼出一个民族的智慧,这才是思想万紫千红的大地春归。法家的“以法治国”、儒学的“天人合一”,墨子的“兼济天下”、荀况的“兼爱非攻”,他们在那场如春雷般响亮的辩驳里,演绎了绚丽多彩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美丽是将独秀的春花赋予最亮丽的春意,将一草一木,一思一念的情愫汇含成动人的交响。如果只有水墨画的空灵可以在丹青青跳跃的神采中描绘艺术美丽的面庞,我们又怎么能感受到这世间纷繁的色调江成的锦秀画卷呢?我看到莫奈的蔚蓝色大海上升起了他的“日出”,齐白石的水色中游戈着灵动的青虾,徐悲鸿的画风吹过一望无际的春草,那里奔腾着引吭高歌的骏马。不同艺术流派的汇合为我们展开了春意葱郁的画卷。艺术家们固然“木秀于林”,钽当他们站成一派成行的景致,那林木面行的艺术风采便呈现出来。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万紫千红的春天是我们典藏的,最真最美的生机无限。我愿还生命一个万紫千红的最美春天。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万紫千红才是春一枝花带来的只是深切的芳香,但却无法展现春意的盎然。只有万紫千红的满园芬芳,才能赐予人们春的感受。花尚如此,人固亦然。在时间的巨手抚成的历史画卷面前,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世景象映入眼帘。这芸芸众生之中是否有奇异的亮丽者?答案自是确定的。世间风华万物,必有主风流,弄风骚的大夫,志士。然而主若不是与智者的聚笼,不是瀚海繁星的汇集,怎能成得我中华大地之上的代代盛世!从秦皇汉武至明代清家,从西楚霸王到宋将岳飞,从杜甫李白到关汉卿王实甫,从廉颇蔺相如到纪筠王国维……无数个闪耀着光芒的名字成就了源远流长的历史长卷。他们或忠良或谲诈,或放荡形骇或世裘千万,时间的间隙只是他们彼此位置上的距离,空间的遥远只不过是地域上的分离,悠久的文化,深邃的历史就贯穿在他们中间,化作了中华画卷上最最流畅的线条,最最丰满的点墨。这线条与点墨的集合便成为了中华民族浩如烟海,文如苍穹的历史。人且如此,文固宜然。中国的文字自从被创造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了使命——传承。商代甲骨开始,无数的演化便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源头,人们学会了使用它记录、表达,也用它们把各个时代的精神承接了起来。《诗经》如若可以视为诗学的源头的话,文字与文学便是中华之雄魂。文学历程中当然不乏点睛的经典《梦溪笔谈》、《三国演义》、《红楼梦》、《四库全书》……多如牛毛的经典造就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学宝库。文且如此,乐固亦然。从“宫、商、角、徵、羽”被中华儿女开掘出来的一刻,音乐便也成为了华夏文明中的星。伯牙遇子期流淌出的《高山流水》,梁祝深情赋得《化蝶》一曲,汉朝的乐府,清明时期的宫庭弦乐……诸多音乐串连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中华“乐河”。点缀在历史星河上,熠熠发光。人物,文学,音乐构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而华夏文明也正是因为“博取”而愈发辉煌,回首往昔,仰望华夏进步的浩瀚穹空,不禁感叹:万紫千红春园满,繁星闪烁宇宙灿!

六、话题:舍与得“舍”与“得”人生必有失有得。得到时虽然快意,但失去时往往令人惆怅,那么,人便要权衡舍与得的利弊,便要学会“舍”,善于“得”,该舍就舍,该得就得。比起“得”,我更关注“舍”。毕竟,“舍”比“得”要难得多。“舍”必有道。其道说易则易,说难则难,就看人悟性高不高,智慧有多少。什么该舍?答曰:“身外之物”。何谓“身外”?清高之人的答案无外乎金钱、权势、地位等满是铜臭的东西,我却不以为然。依我之见,物质保障在当今社会是人人都舍不得,也不能完全舍弃的,不然便成了六根清净的出家人,抑或山中隐士了。这是多数人做不到的。既要舍,就要舍那些无用的东西,摆家里占地儿,扔了也不可惜的东西;舍那些该舍的、不得不舍的东西。无数“丐帮弟子”填充了地下道那狭小的空间,凄楚之声使人耳不忍闻,而真假谁又能知?这些人舍了尊严,舍了人格,下跪磕头,若是真困苦,大家可怜也便罢了,可那些“伪乞丐”却令人生恨,为他们感到遗憾——换得那一缸子一地的纸币,难道它们真比尊严更有价值?舍,定要舍得果断。扔出去的东西又捡回来,捡了回来想想觉得没用,索性再扔出去,如此地反复,岂不是要累煞人了。成大事者,绝不会优柔寡断,面对舍的问题,思量再三,决定舍弃的就断然舍弃。或许一个决断,还能换得更加丰厚的报偿,岂不乐哉?太史公舍了名节,得了《史记》传千秋;苏轼舍了仕途,得了《前后赤壁》诵万代;鲁迅舍了华佗之誉,得了《呐喊》震寰宇。此乃哲人之舍。“舍”之有道,“得”亦有道。苏子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正所谓,该得者得,不该得者便不要贪得,既可免祸,又不损己之利。不知有多少人,“贪心不足蛇吞象”。历朝之官吏,贪多廉寡,使得“治贪倡廉”也成了一代代统治者的必修课。像和珅这等人,钱多到埋了自己,下场也往往凄惨。钱多,刮的是百姓的皮肉,这种财,不该得,也得不得。如今这世界,人人都想“得”多于“舍”,舍多得少便觉吃了大亏,总也心不甘。所以,商人不做赔本的生意,出一分力奢望十分财,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那种为利而不择手段的人,为人所不齿。要知道,得之弊或许更甚于舍之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前人的经验,后人也要多多借鉴,不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后悔也无用,死了也难闭眼。正所谓“舍”有道,“得”有道。正确分析得失的关系,才能成为“舍得”之主宰,才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舍与得舍得,是一种领悟,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古柏因舍弃冗赘的繁叶而四季常青,流星因舍弃北斗般的生命而光芒永存。大自然用它独特的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舍得,即有舍便有得,欲得先须舍。舍与得便如同天与地,水与火,似乎是无法融合,却又是永远的不离不弃,相反相成。昭君舍了,舍弃了长风翩跹而来窈窕而去的长安,舍弃了锦衣玉食红颜娇美,“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然而,她也得到了,得到了大汉王朝半壁安宁的天空,得到了彪炳史册的美誉。李煜舍了,舍弃了勤于朝政,舍弃了后唐王朝,然而,他同样得到了,得到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得到了比君王更宝贵的千古垂名。生命的锦囊,没有一条只是塞满了“舍”而从未有过“得”;更没有一条可以屏蔽舍弃,唯取唯得。所以,当你面临艰难地选择时,你大可不必为即将失去的而心碎神伤,你终会收获更美好的;也不可盲目心动,贪婪出手,你为此付出的代价也许更沉重。舍之于得,便如同朝暾之于落霞,只有有了前一天的夕阳余辉,才有新一天的旭日东升。只有勇敢坚定的舍去,才能面带微笑的获得。如果项羽没有在巨鹿之战中舍断退路,破釜沉舟,他如何能以一当十以弱胜强?又如何使得“百二秦关终属楚”?如果李世民没有在玄武门之变中舍弃手足情谊,斩杀一兄一弟,大唐何来贞观之治,何来开元盛世?他又是否还能让名动天下的“昭陵六骏”伴他长眠左右?想得到,想收获,别无选择,只有舍弃,只有付出。所有,不以“舍”为代价的“得”,都必然受到历史的惩罚。夏桀不舍骄奢淫欲而欲得江山永固,秦桧不舍投敌叛国而欲得青史流芳,他们怎会不自食恶果,遗臭万年?得之于舍,便如同婉转啼音之于荆棘鸟。荆棘鸟或以生命为代价换取行云流水般的低吟浅唱,或守着喑哑的嗓音漫度终生。同样,不同的人们对舍与得之间的价值观念,也有着不同的判断。伊丽莎白女王舍一生幸福换得日不落帝国的强盛;百年之后,爱德华八世却舍江山王位得美人相伴,这无疑是他们心中的“值得”。诸葛亮舍躬耕平静而得天下三分,林则徐舍个人安危而得民族强健,这无疑是他们心中的无悔。而今,多少人为学业为事业远走他乡舍弃承欢膝下,终得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又有多少人为聚敛金钱不惜透支生命舍弃健康,“终朝只恨聚无多”,到头来换得个“及到多时眼闭了”。这就是舍与得,舍了生命中不能舍的,你就再也无法重新得到;得了生命中不应得的,你迟早会彻底失去。那么,让我们做个聪明的生命行者吧!舍了那沉重繁冗的背包,以更多的空间去欣赏那草长莺飞云淡风清的美丽,以更多的时间去领略那花开花谢潮起潮落的浪漫。在舍舍得得中,走过无悔的一生。七、话题:孝

何为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云:“孝子不匮,永锡而类。”《论语》曰:“先王有孝,以顺天下。”古有舜孝感动天,徐庶为母进曹营,李密辞官养祖母。此类佳话数不胜数,可见孝一直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

但是,何为孝?

尽管孝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可很多人认为:听父母之命便是孝。然而父母之命不一定是恰当的。父母亦为凡人,凡人既有差错,难道把错误当作真理既是孝?回答是否定的。但在古代又有多少人只为了所谓的孝,而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因对儿媳刘兰芝暂时的不满,而让儿焦仲卿休妻娶妾。为了所谓的孝,焦放弃了妻子,在一段艰难坎坷之后,夫妇双双殉情。这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因所谓的孝而上演的一幕幕悲剧之一,可这个悲惨的结局又岂是焦母的本意?仅为了完成母亲一时的气话而抛弃了伴侣,抛弃了责任,抛弃了生命,这又岂是真孝?若这是真孝,孝道岂不成了奴役人民的枷锁?岂不成了迫害人民的屠刀?岂不让天下的父母都背上了独裁的骂名?显然这不是真孝,正是唯父母之命是听的假孝,弄得焦夫妇命丧黄泉,焦母孤老终生,实为不孝。

反之,《左传》记载:晋大夫魏武之子魏夥违反了父临死前让他杀父之爱妾殉葬的遗言,让妾改嫁,使得再嫁之妾亡夫的魂魄帮其生擒敌将杜回。这不但为国家立了大功,更为家族赢得了荣誉。看似不孝的他却没有让父亲的一念之差铸成大错,不惜以不孝之名力保父亲的名誉,替父承担责任,实为大孝。从某种角度看,魏躶更从仅报父母的小孝,晋升为对百姓负责,对国家负责的大孝。可见,并不是只听父母之命便是孝。

孝可以是孩子肩上的一座山,是对父母的义务;孝也可以是落红化作春泥护花的那份真诚的感激;孝更可以是受之父母,报之国家的责任,让天下百姓的父母都享尽天伦之乐的责任。孝可以是很多很多……但只听父母之命而放弃自己的判断不是孝;以孝为借口,逃避其它责任也不是孝;让孝这种美德凌驾于所有美德之上更不是孝。这些是假孝,是对孝的曲解。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固然重要,但更要认清何为孝,要讲真孝,行大孝,而不要让孝这一传统美德变性。

那个节日如果问你:情人节在哪一天?你会脱口而出。如果问你:父亲节和母亲节分别是在哪一天?你的回答会向上个回答一样清晰干脆吗?也许你可以,但是,这并不是我要的答案。爱其父母者,每天都在过父亲节和母亲节;孝其长辈者,无论节日与否都始终如一。关于孝,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李密与他那感人肺腑的《陈情表》。

“辞不就职……愿乞终养”把尽孝之心直白的表现出来,而又不那么唐突,使他最终如愿以偿,留在了祖母身边。对李密而言,孝是一辈子的事,是可以超越一切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感激与敬重的最佳方式。孝,乃民族之美德。而美德的最大作用不是约束自己,而是感染他人,使他人从善。古时的颍考听说郑公将其母姜氏置于城颍,并发誓“不到黄泉不相见”,就去见庄公。庄公请他吃饭,颍考吃饭时把肉留在一边。郑庄公问他为什么,他说:“小人有母,凡我能吃的食品都让母亲先尝尝,她从未尝过您赐的美食,所以请允许我带回去孝敬母亲。”庄公深为感动,以后设法将自己的母亲迎回。何为孝?让自己的父母不愁吃穿不是孝;让自己的父母因为自己而受人尊敬不是孝;让自己的父母在无尽的等待你这个打拼事业的忙人而孤独终老更不是孝!孝是一种爱,要怀着感恩的心去爱自己那最亲的人,要把父母的快乐与幸福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这样,无论贫富、贵贱,就是孝,就是父母最大的福与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一种孝,是植物界的孝。或许你不能理解,但在我眼里,那就是一幅感人至深的、歌颂孝的华美篇章。落红是春泥的孩子,春泥无私的把自己的所有营养都给了落红,让它可以尽情的绽放,灿烂而夺目。等到春泥近乎干涸,落红又毅然凋谢,再次回到了“母亲”身边,给它力量与希望。植物有根,人也有。不同的是,植物离开根就活不了,所以植物懂得根的重要,懂得尽力去保护自己的根;而人,离开了自己的根还可以活得很好,于是对根的依恋渐渐淡了,甚至干脆选择遗忘,跑得远远的,去过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人的悲哀,拥有了改变自然的无穷力量,却失去了原有的对根的依恋。人啊,一点点地记起来吧,世上还有一种美德叫孝顺,世上还有两个人在默默地爱着你,等你回家。他们的名字——叫父母。

八、话题:畏敬畏生命有的人认为人应该无所畏惧。诚然,无谓的勇气可以带给一个人的力量,使他战胜困难和挫折。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心底至少应该怀有一种最基本的畏惧,这种畏惧可以约束着他,使他不至于胡作非为,那就是对生命的畏惧,翻开二战的历史,看看犹太人被屠杀的惨不忍睹的一页。当看到成千上万的原本幸福健康的人被折磨得肢体扭曲,痛苦而死的画面时,你是否感到不寒而栗呢?但是希特勒不会。只是一个疯狂的想法,无数生灵灰飞烟灭。假如希特勒心里能存有一点畏惧,能畏惧那些凄厉的哭喊,能畏惧无辜的孩子们充满恐惧的眼神,那么人类就会少一段血腥恐怖的历史,整个犹太民族也不至于遭受那无端的暴行。战争已经带给人们够多的苦难,然而在和平时期,不畏惧生命的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仍在继续。就拿前一阵子的欣弗事件来说吧,因为在消毒过程中少消毒了一个小时,一批劣质的假药流向了社会。满怀痊愈希望的人注射了这种药以后纷纷死去。多少个家庭因此而悲痛欲绝。尽管厂长以自杀谢罪,但是一切早已不可挽回。假如他曾经想过自己的每一个举动会对病人的生命产生怎样的影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