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敌气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这篇卢沟桥烽火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一起来看一下。
卢沟桥烽火评课稿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我今天评的课文是由郑丽老师执教的课文《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郑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教学媒体使用妥当。
跟学生交代了这些背景材料,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郑老师在执教《卢沟桥烽火》一课时,多媒体上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有节有序。如,三分钟的录像通过声音、画面立体地介绍了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这样的效果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背景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教师的友情提醒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郑老师上课时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看录象、大声读、细细读、入情入境读都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让学生更多参与。其次,郑老师让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并不停留与一个时间段,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多次地读,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更在朗读与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朗读指导到位。
郑老师的朗读指导,体现了她的语文教学功底与语文教学的艺术。通过多次感性的朗读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如学习第二部分时,郑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两军表现部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有可能都选择朗读描写我军部分,她就以“只要你读出对日寇的无比憎恨,你同样是一名勇敢爱国的少先队员!”这句话来引导学生作出选择。如果学生感受不深,她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联系录象照片中敌我双方的形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
四、评价合理及时。
郑老师整堂课的评价语,语言优美,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同时,教师的评价及时稳健,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创设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卢沟桥烽火评课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