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11-120)
111.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才。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亦稍知医药( ) 2.或指所在( )3.比相见,喘息良久( ) 4.似乎可虑( )
二、翻译
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2.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穷治③无迹。又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竹有节,必是也。”穷治亦无迹。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计无复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
导读:“祈梦决狱”,牵强附会,涂毒生灵。县令的糊涂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既可笑又可叹。当时清代官场的风气可见一斑,作者可谓用心良苦矣。
注释:①蔓延:指案件牵连的人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②盎( ng):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③穷治:穷追不舍地审理。穷,尽、到底。治,审理。根据下文的“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可知,此处“穷治”实指严刑审讯。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字
1.曩有县令( ) 2.乃祈梦于城隍祠( ) 3.盎中种竹十余竿( )
4.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 ) 5.乎亦不得( )
二、翻译
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于文中县令断案的做法,最恰当的评价是( )
A.胸无点墨 B.牵强附会 C.东拉西扯 D.人云亦云
四、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有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与清代另一部非常有名的文言小说集_______的_______并称。
五、与本文县令儿戏办案不同,《曹刿论战》中提出了慎重办案的重要性,当鲁庄公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时,曹刿赞许地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13.曹司农竹虚言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 ):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 )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延坐书屋,甚轩爽( ) 2.是有魅,夜不可居( )
3.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 4.鬼技穷,倏然( )
二、翻译
1.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简析此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4.题画二则
(一)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②,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④,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⑤,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⑥,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释:①新篁(hu ng)初放:新竹刚刚长高。②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阴,同“荫”。③窗棂(l ng):窗上雕花的窗格。④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⑤于时:那时,当时。⑥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二)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②,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③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④哉!
导读:《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注释:①勃勃:旺盛貌。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②倏(sh ):忽然,迅速地。变相:样子改变。③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之前先立意,先构思。④云乎:语末助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置一榻其中( ) 2.无所师承( )
3.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 4.趣在法外者( )
二、翻译
1.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第二则短文谈到了“眼中之竹”、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四、作者通过这两则短文告诉我们“师承”并不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
原文 115.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 4.既而奄奄僵卧( )
二、翻译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6.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想当年, 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顾:然而,可是。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 2.狼自苫中探爪入( )
3.惟有小刀不盈寸( ) 4.股直不能屈( )
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7.与四弟书①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