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感动的东西,比如建筑,比如音乐。而值得感动的却不一定相似,比如贝多芬,比如莫扎特。

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以前也常听他们的作品,只是觉得没什么不一样。不过就是调子不同罢了。现在回想起来,较为正规的音乐教育对一个人还是很重要的。就像从小就会背唐诗,但真正理解诗里的意境和韵味还是在经人点拨以后。

听《命运》,它还是在最近第一次打动我。其实用打动不如震撼来得准确。也许是经历了一些事以后,有了那么一点沧桑感,离它的音乐意境近一些了吧。

命运,沧桑的词语;《命运》,沧桑的作品;贝多芬,历尽沧桑的人。他也是个极端高傲的人,看不惯世事的浑浊,力图在重重困境中保持自己的清高,同时也毫不犹豫的反抗,给社会看他桀骜不可征服的一面。甚至嘲笑最忠实于自己的朋友的庸俗。于是世界也残忍的对待他。钟爱的侄子在他百般呵护下最终走向堕落;身为音乐家却失去了最宝贵的听觉;严重的疾病威胁着他的身体,有时甚至使得他没有能力动笔。其实我私自认为不能给他的高傲与世界的残忍排个先后顺序──《命运》里那般的压迫,那般的反抗,始终交织成不可分割的一体,让人不得不怀疑只有这样的激烈冲突,才会有那样孤傲的人。

莫扎特也是个历尽沧桑的人。那主要是他后一段时期的贫困带来的种种磨难。奇怪的是他的音乐一直平静而安详,听不出一点点的愤慨或者不平。在世界上他仿佛只是个局外人,这个世界怎么样,该怎么样都与他无关,只要他笔下的音乐世界平静安详就好。这样的人容易让人觉得冷淡。除了他比较贪图享受,这大概就是人们对他人格的评价远不如贝多芬的原因。

但听莫扎特的音乐,那里分明有隐隐的热情。在莫扎特很多理性重复的主题下暗藏着对人生的热情。总觉得莫扎特其实和贝多芬一样对生活很有热情。只是贝多芬是把他的情感像瀑布一样从音乐里宣泄出来,而莫扎特是悄悄的把他的情感点点的释放,然后那深厚的情感就像大河一样平静地归于大海,没有丝毫利气流露出来。

以前看过一篇音乐感言。说世界对贝多芬和对莫扎特一样不公平。但莫扎特忍受了这不公平,只把最美的东西留给世人,而没有像贝多芬向世界宣泄他的不满。

但我想贝多芬并不是单纯的宣泄。他只是给人们看他的战斗。生活总是充满波折,每个人都活得不一样。莫扎特选择了顺从,而贝多芬选择了战斗。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莫扎特的最后一曲交响曲是不是透漏了他深藏不露的情感呢?朱庇特雄浑的气势仿佛预示了贝多芬的诞生。“时事造英雄”。看那个时代,看那个时代的英雄。听着莫扎特,听着贝多芬,我有时甚至怀疑:是时代创造了他们?还是他们创造了时代?

早期的贝多芬是被父亲要努力塑造成莫扎特的。而幸好他没有成功。贝多芬的音乐从莫扎特式的纯理性无标题音乐渐渐转为属于他自己的感情的音乐。贝多芬在他一封致友人的信中说:抱歉自己的回信很少,因为他总是忙着记录自己心中的音乐。它们(指音乐)就像是不停的从他心中涌出,而他不得不不停地记下它们。贝多芬的音乐是他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他强烈的情感和桀骜的性格的最直接的反映。他可以在激动时飞速写下《英雄》要献给拿破仑,也可以,在得知拿破仑称帝后愤而涂掉题头说:“那么他也是个庸人。”

与贝多芬的外向相反,莫扎特则是安静的。我想,这安静并不能说莫扎特就对环境无动于衷。正如一切感人致深的艺术品一样,它们的动人之处一定来至作者的最真实的心灵触动。莫扎特只活了三十多岁,很难想象他再长寿一些会不会也成为像贝多芬一般热心大众的人。毕竟人是会变的。

庆幸莫扎特和贝多芬是不同的。一个是理性深藏不露的激情,一个是热情奔放的展示。正是他们的共同存在,世界才成为现在的世界,我们才成为现在的我们。

不同的天才,同样的伟人──永远的贝多芬与莫扎特。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