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1、回顾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感知司马迁史作的特点。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识别文言现象。
2、赏析本文人物塑造的写作技巧。
3、把握全文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加深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思考课文是如何歌颂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和表彰廉颇英勇善战、勇于改过的等品质。
教学重点
1、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 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探究法。
导学练习:
一、知识链接
(1)司马迁
西汉时期伟大的 家、 家,曾任太史令。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腐刑。他是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 体 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 、 、 、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合纵连横
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又一说,六国地连南北,故六国联合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
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衡”,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对付西方的秦国。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
二 信息筛选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三件事?
明确:按时间顺序写了 。课文也就自然分成三部分。
2、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
3、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贯串全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三 分析鉴赏
(1)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何以见得?
(2)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对比说明了什么?
四:字词巩固:
A.指出并解释通假字
①可与不。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③拜送书于庭。
④如有司案图。
⑤设九宾礼于廷。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解释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古今异义(指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⑤请指示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⑧布衣之交
D.指出并解释活用词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指出并解释有使动用法的词: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d.指出并解释有意动用法的词: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e.指出并解释形容词作动词的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E.归纳特殊句式
a.下列3句都是 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下列2句都是 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下列3句都是 句:
①何以知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拜送书于廷
五、 将本文改写成三幕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