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已五六年了。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非实验区的语文教师。
面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评价,更有许多教师感叹“:语文,我们越来越不会教了!”
其实,“新课标”与“原大纲”相比,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更重视学以致用、语文实践,更重视情感体验,回归母语学习的本原。
我们许多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切合课标理念的好方法。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认识的一位教师,特别重视作文教学,让学生写片段,写日记。虽然考试成绩不是很突出,但一学期下来,竟有三四个学生在少儿报刊上发表了习作,学生习作兴趣都很高。90年代初,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很重视语文实践,让学生读课外书,办手抄报,写日记,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其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
这说明,过去我们的教学有许多好方法,或整体或部分,或多项或单项,与课标倡导的教育思想是相一致的,是要坚持的。而这些好方法,又都是我们基层教师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不能丢弃的。再好的教育方法,也要由我们的教师去实践;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我们教师创造的。学习课标,运用课标,不是对过去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好的方法和措施还要继续坚持,更要找回我们语文教师的自信!
登高才可望远。语文教师要跳出语文看语文、教语文。过去,我们把课文拆解得七零八落,浅入深出,把成人的理解一股脑儿灌给学生,学生听得似懂非懂,云里雾里。“权威”的声音,“标准化”的答案,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本该属于他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我认为,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不简单,但教学讲究的是方法,要简单。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交流与沟通,我们不论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要与人相处,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又最能体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思想。沟通需要语言表达,需要语言积累,需要表达方法。事实上,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搞得太复杂、太单调,学生不喜欢,效果也不好。我们主张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怎样简单呢?读读,说说,背背,写写,就这么简单。具体说,“读读”有两层意思:对于课文,要熟读,读有感情;还要多读课外书。现在农村的语文教学问题很多,不读课外书,闲置图书室(馆)是普遍问题,也是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说说”也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对于课文学习要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理解、认识、感受、体会等等;另一方面是指读课外书要读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言,讲讲故事,谈谈感受,交流心得,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推广读书经验,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背背”是指让学生把课本(或课外书)中的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背下来,强化语言积累。这是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写写”也有两层意思:一是练字,写规范字。尽管教材有写字课本,但真正利用起来的确实很少,况且仅凭每学期的十几课时练字是达不到写字教学要求的,必须落实到每天的语文教学中才行。二是写作,练笔。每天要记日记、写片段、写读后感等,以多种形式坚持练笔,培养练笔习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实现在活动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
另外,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把语文作业做得很沉重。过去每课书的作业设计太多太杂太难,做无用功太多,学生负担太重,教师负担也很重,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而实际意义也不大。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师是记忆犹新的。为减轻师生过重的负担,语文作业要简明。我们设想每篇课文只设计五方面作业就够了:一是练写规范字,以生字为主,在练字中记忆;二是积累词语,用词(词群)写话,从文中选择重要的词语、熟语抄写并选部分词语写一段话;三是抄写喜欢的句段并仿写;四是练笔,或记日记、写读后感,或对课文进行评价、续写故事等等;五是对文章部分或整体有感情朗读及背诵。这五项作业简明、实用,目的性、方向性都很强,量不大,负担不重,长期坚持,一定会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