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齐答:老师好。
老师:俗话说得好说:“有得必有失。”那么换过来说,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得失不惊,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昨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叫做《白兔和月亮》(学生齐答),在这则寓言中,白兔拥有了月亮之后,月亮就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成为了白兔的私有财产,他的精力集中在不让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那么他还能心旷神怡,无忧无虑的欣赏月吗。
老师:从这个短短的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学生甲: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老师板书:
得失之患
老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题目叫做《落难的王子》,我们来看看通过这个王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从中会得到怎样的人生警示。
(出示课题。)
老师:为了展示寓言的内容,我们女同学想以一种表演的方式来给大家展示一番。我们有请女同学。
(学生表演课本剧形象的展示故事的内容。)
(一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表演哑剧。)
(老师简单总结。)
老师: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相信在坐的每位同学都是内行,那么回答一个问题,(出示投影)听一听谁说得最准确。
老师问: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学生甲:一个原来怕承担责任的王子,经历一场厄运后变得勇敢了。
老师:好,坐下。
老师问: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想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谁能最快找出那一句带有提示性的句子?
学生甲:遭遇厄运……
老师:从哪里来,从《落难的王子》里找一句。
同学乙:凡是人间的灾难……只要他不死。
老师:好,把这一段话画下来,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老师:理解一下,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学生甲: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悲观的去对待他,勇敢的面对他,克服他。
老师: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他说“凡是”,什么是“凡是”?
齐答:所有。
老师:这里包含了什么信息?就只有王子才可以遇到这样的困难?
齐答:不是。
老师:你会不会有?
齐答:会有。
老师:那还有一个什么信息?勇敢的举起你的手?
学生丙:每个人都要经受大大小小的灾难。
老师:苦难都是每个人要经受的,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既然是这样,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呢?
齐答:在心理上做好准备,然后勇敢的面对困难。
老师:或者乐观的对待,克服他。
老师:好了,同学们对这个段落立即得还比较深刻,那么我再来问一个问题,这个落难的王子过去的性格是怎样的?
学生甲:多愁善感。
学生乙:悲观的。
学生丙:软弱的,脆弱的。
老师:那么现在你看他能说出这样的一句话,可以表明他的性格在发生了变化,变得怎样了?
齐答:变得坚强了。
老师:好,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句子,来概括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寓意。
学生甲:厄运能够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老师:这就是我们从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深刻的道理,请记下来。
老师:好,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这则寓言,我也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从当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的疑难,那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提问,寻求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来堂上共同交流,共同解决。好,四人小组讨论。给大家一定的时间,音乐完了,我们就进行堂上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老师:音乐停了,我们来看一下哪些同学提出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老师:我们接下来进行深层探究(出示投影),《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受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组讨论,一分钟时间。)
(学生课堂讨论,气氛活跃激烈。回答的学生涉及面广。)
老师:象王子这样大喜大悲的不幸遭遇必然是少数的,那么没有遭遇不幸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呢?
(出示投影。)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老师:好,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现在进行课外延伸。(出示投影)收集自己喜欢的人生寓言(周国平或其他人的),谈一谈喜欢的原因或从中得到的领悟。
现在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自己的寓言交流一下,读一读,看能不能谈一谈自己喜爱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领悟。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小组活动,老师巡视,课堂气氛活跃。)
老师:同学们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将堂上交流的内容写在作业本上,写清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领悟。
老师小结: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最后送几句格言警句给大家:
1、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
2、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3、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
4、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松下幸之助)
5、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
6、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7、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塞内加)
请大家有意识的收集格言警句,记在《学海拾贝》上。
老师留作业:
1、收集自己喜欢的人生寓言,把你喜欢的原因或从中得到的领悟写在本子上。
2、抄写第39页的词语。
3、预习新课。
老师:下课。
学生齐: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落难的王子》教学反思】
《落难的王子》是一则寓言,它通过一个原来怕承担责任的王子,经历一场厄运后变得勇敢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故事性比较强,情节又简单,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这堂课的教学设想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是说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苦难是我这堂课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为了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这种模式,我设计了“情境表演──整体感知──疑难探究──深层探究──课外延伸”这些环节,以便学生在课堂上以各种方式充分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的学习,在实践中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我就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再现文章的主要内容。采取这种方式,一是,寓言本身故事性强,情节简单,适合学生表演;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进行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三是,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正确的理解寓意;四是,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是,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在课前我布置女同学完成这个教学环节,同学们就在科代表的主持之下,精心策划,分工合作,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她们采取哑剧的形式,还准备了道具,表演很成功,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作为初一的学生这是很难得的,而且学生很有兴趣上台表演。从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反应来看,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形式。因此师生就在一种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课堂学习。
因为这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寓意不难理解,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个小题目,训练学生用简单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并能分析提炼出寓意。我抓住了“凡是”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认识到遇到厄运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这个教学环节进行得很顺利。
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通常的做法是,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者干脆等教师把答案告诉自己之后,花功夫背下来;再就是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当然还需要的,因为老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它产生的“被动性”、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也是需要加以改变的。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课堂上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
在“疑难探究”这个环节,我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这则寓言,我也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从当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的疑难,那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提问,寻求同学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那么我们来堂上共同交流,共同解决”──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勇于发现问题,再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为了创造轻松的气氛,在这个环节我特别配制了音乐,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控制活动的时间。学生思维很活跃,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一些问题同学可以自行解决,有些问题我做了相应的点拨。例如:有一个同学提出“我的耳边响起了叹息声”,“我”叹息什么?这个同学未能搞清楚“叹息”的对象。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就举起手来抢着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叹息”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而且出自不同的人,意义也不同,这正是文章构思奇妙之处。我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启发学生,让学生体会文章构思的特点。
学生讨论得最热烈的应是“深层探究”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开放性的讨论题:《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为“只有遭受厄运才能坚强起来”,你有没有不同意见?同学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举手来发表意见,活动面比较广,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很精辟的见解。
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答案有的跟已有的答案是一致的,也有的是不一致的。面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通过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对于那道题学生就有两种答案,我鼓励他们说出与别人或老师不同的想法,让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如何对待困难。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通过搜集处理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我设计“课外延伸”这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人生寓言(周国平或其他人的),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谈一谈喜欢的原因或从中得到的领悟。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谈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为了强化这点,我要求学生在课下将喜欢的原因或从中得到的领悟写在作业本上,以便加强写的训练。
最后我还准备了一些有关的名言警句供同学们阅读,要求学生有意识的收集名言警句作为语言积累。
由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在变换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学的设计思路也变得十分开阔,而且教学内容也会有梯度,而不是在一个平面上滑行。
就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而言,尽管我觉得安排较合理,每个环节衔接得较紧凑,学生的活动较积极主动,思维活跃,讨论较热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也能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欠缺的是若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一点的时间读一读课文就好了,还有课外延伸的设计,也因时间不够没有充分展开,实在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