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方法:1、词语的含义
? 2、词语的作用
? 3、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 例如、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选自《背影》
答:“聪明”这里用了反语,褒义词当贬义用。表明自己当时不能体会父亲的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标致:漂亮。褒词贬用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描写的角度
?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 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描
写+对象+特征(性格)
? (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选自《春》
? 答:本句从触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风柔和的特点。
如何赏析记叙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2、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3、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4、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反思
1、“赏析”一定要把重点和特点等找出来,这样才不会走错方向。
2、解阅读题并不是把答案写得满满当当、十分优美,而是要将题目的中心字词筛选概括地“挖”出来。
“赏析”=修辞、重点字词、描写+对象 +特点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那一天,我走过办公室外的长廊尽头,不经意一瞥,发现了那粉嫩粉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袅袅娜娜地羞涩着盛开,不由得分外惊喜,停下脚步认真地审视起来。
——《我的那些花儿》
请品析句中词语“袅袅娜娜地羞涩着” 的妙处。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花儿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儿开放时娇美的姿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朱自清《匆匆》
运用比喻,把时间比成轻烟、薄雾,生动具体表现了日子(时间)飞逝,悄无声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浪费时间,无所作为的懊悔之意。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
通过(动作、神情、细节等)的描写,(准确、形象具体、细致传神等)+、、、、、、
3、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立起来,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的希望;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4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水泥水。
——《田野上的白发》
? 运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秧苗的美,通过侧面描写,体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
? “跪”、“爬行”两个动词准确描绘母亲插秧时的姿态,“艰难”一词表现了母亲
插秧时极为劳累,体力不支的状况。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坚忍与顽
强。
? 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给文
中画线语句加批注。
?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
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 (A)运用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精明干练的特点.
? (B)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实习编辑:高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