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预设】
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学习,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估计学生要提出的问题有:
1、什么是“失物”?
2、孩子们丢失了什么?他们认领了自己丢失的物品吗?
3、“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4、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引领】
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
【预设理由】
本篇课文与孩子们的生活很接近,我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教学中我还是偏重于以教师带着学生学习为主的方式,体现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尤其是当时情境的创设更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过程】
师:(创设情境)孩子们,该回家了,检查检查丢了什么东西没有?
生:(没反应过来)木然地望着我……
师:翻翻自己的口袋、包裹,看丢了什么?
生:(生明白,翻找)大声说:“没又丢,老师!”
师:真没丢什么,再仔细找找!
(语气:疑惑、肯定)
(全体学生再找,似有所悟)
生1:老师,我的牛奶盒不见了!
生2:我的餐巾纸不见了!
(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所有同学争相发言)
生3:我的矿泉水瓶不见了!
生4:我的花生壳不见了!
……
师:(提出装满垃圾的塑料袋)这么多的东西,那你们该怎么做?
生:佯装领走物品?
师:孩子们,告诉老师,现在你想说点什么?
生1:我知道什么是“失物了”,就是自己丢了的东西。
(真能干)
生2:我们以后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很棒)
生3:丢了垃圾还要主动捡起来,不是自己丢的看见了也该捡起来。
(不错)
生4:我们在学校也应该主动拾捡垃圾,让校园更美丽!
师:(太棒了,掌声送给她)这么一个热爱学校的好孩子,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将十一小的“弯腰行动”贯彻到底,做一个爱校如家的好孩子。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赶快提出来,小老师们可以展示自己了,要认真听哟!
生:“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说说?
生:“会心的微笑”就是开心的微笑。
师:懂了吗?继续!
生:为什么老师和张爷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师:谁知道?
生:我知道,因为同学们认回了自己的垃圾,改正了缺点,所以老师和张爷爷笑了。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同意)继续。
生:我认为是同学们知错就该,所以老师和张爷爷才开心地笑了,
师:他哪个词用得好?
生:“知错就改”用得好。
师:不错,老师也希望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师:你们的问题提完了,小老师们真棒,邱老师有一个问题可没搞懂,谁能帮帮我?
(学生纷纷举手)
生活中我们随处乱扔垃圾,环境不美了,还有什么更不美了呀?
(讨论讨论)
生:我觉得我们自己的心灵更不美了。
师:(回答漂亮,掌声送给她)还有吗?
生:我们丢了垃圾,也把自己给丢了。
师:是呀!丢垃圾是小事,可我们在乱扔垃圾的同时也将自己美好的心灵丢掉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呀!
……
【课后反思】
好的预设彰显着好的生成时空,我们在课前预设时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那教学必然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精彩的课堂必定如约而致。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为了教学的精彩,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情境,在一般情况下保证自己的教学目标基本不变,教学流程基本不变,灵活机动地引领(组织、引导、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走探究之路,生成之花必然绽放,教学必定精彩纷呈。
在《失物招领》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预设和情境的模拟再现,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跟随着学生的思路,我像裁缝一样将他们的思路穿连起来,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发言精彩之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们结合到校园环境的建设来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之前我总以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不到问题的要害,喜欢代言,而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课堂上没有发不起言的学生,只有不精心设计备课的老师才会出现课堂的冷场。预设中“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这个问题,尽管在预设时设计到了,我根本未曾想过学生回答得起,只是想如果他们认识不到,到时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本来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可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认识还那么深刻,这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生成之花在预设的土壤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