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我让学生在预习中搜集安徒生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到安徒生出生在贫富悬殊、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的苦难年代。
2、课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主阅读:
在阅读的同时画出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收获。取长补短,促进思维。当学生全班交流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时我引导学生着重从两个问题来理解课文。一是:小女孩是冻死的,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二是:分明是说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要写“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的幸福中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幸福”揣摩其内涵,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接着,设计一个自由想象的题目:假设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我请她到我们家吃顿饱饭”。“我要请她到我们这个温暖班集体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使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体验得到了新的升华。
3、课后我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从课文导入开始,我就一直为学生放带有悲剧色彩的音乐,以营造一种悲剧气氛,感染学生,然后通过范读、指读、自渎、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再配上精美的动画,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培养了学生的三种能力:
⑴ 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幸福”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⑵ 想象和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后,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们尽情地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发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⑶ 朗读能力:
教学中我能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3、学生课外去读安徒生的童话,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