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③褒贬色彩不同的
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10课时
一、高考成语干扰角度解密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从历年高考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且近几年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使用正确的一项;但是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其实占领这一“制高点”并不难,关键要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密码”。
1、熟悉历年高考中出现过的成语。
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
2003年 捉襟见肘 未雨绸缪 自惭形秽 如数家珍
2002年 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2001年 安步当车 颐指气使 车水马龙 蓬荜生辉
2000年 汗牛充栋 淋漓尽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1999年 殚精竭虑 美伦美奂 炙手可热 一劳永逸
1998年 望其项背 处心积虑 火中取栗 拭目以待
1997年 莘莘学子 不孚众望 趋之若鹜 万人空巷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2、熟悉高考成语设题的干扰角度
解密之一:望文生义,故意曲解。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如:
例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题)
例2、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题)
例1中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例2 中“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等。
解密之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2000年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汗牛充栋”“左右逢源”“车水马龙”“蔚为大观”“蓬荜生辉”。
解密之三: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如:
例4、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解密之四:违情背理,不合逻辑。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还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例5、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
“莘莘学子”,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安步当车”(2001年)。
解密之五: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如:
例6、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题)
本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改为“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雨后春笋”“有口皆碑”(2002年)等。
解密之六:叠床架屋,语义重复。
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7、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解密七: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题)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等。
二、复习要点
历年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都要注意。
(一)了解成语的特点。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
成语在一般情况不能改变结构。但在特定的场合中,某些成语结构可以活用。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但如果由于变动结构而改变了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如“小题大做”与“大题小作”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两个成语的意思完全不同。
3、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如:“义无返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 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刊”理解为“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三)弄清成语超常运用的特殊性
对成语的理解,既要掌握常规用法,又要了解非常规用法。如果被成语的常规用法束缚,不能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变通,就会误入歧途。如1995年的“想入非非”和1997年的“不孚众望”就属非常规用法的考查。有些同学只知道“想入非非”常规用法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却不知道它的非常规用法指想象进入到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境界,结果失误。这是不改变成语词素而改变成语的常用含义,广告用语常用这种修辞方法,如说该厂的牙刷坚固耐用,可巧用成语“一毛不拔”。
(四)弄清用错的类型
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根据历年高考考试的特点,熟悉这些出错的类型,适当积累和练习,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5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6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6“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3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4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辨析: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3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4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这句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是误认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例:这个政府(国民党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专心一志”形容非常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4、使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5、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辨正: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②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6、人称或角度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辨正: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7、不分程度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②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例○3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辨正:①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②“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3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本句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8、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1)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死攸关”是指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9、尊卑关系颠倒
例①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②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辨正:①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10、比喻不当,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例①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辩正:①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11、搭配不当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辨正: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12、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例①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②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辨正:①中,“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②中,“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13、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例:“功亏一篑”与“前功尽弃”,这两个成语都有“最后未能完成,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的意思,而“前功尽弃”这个成语本身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为什么白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如“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松动,否则,功亏一篑,实在可惜。”“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几次的顿挫,……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③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例○4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例○5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辨正:③中“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4中“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5中“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另外,像以下成语也容易误代: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梦笔生花——妙笔生花;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首屈一指——屈指可数。
14、词不达意,自相矛盾
例:①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②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3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辨正:①“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
②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
○3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15、两个成语连用,造成自相矛盾
例: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杖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
16、误用词性
①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
②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分析:①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
②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17、弄错时代,不合逻辑
①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怯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②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
18、堆砌成语
①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
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熟悉成语的以上18种误用现象,做题时留意,解决成语这道题应该不是难事。
三、成语误用归类练习
1、不明成语的整体意义。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是指还能使人满意。“强”是“振奋”的意思,引申为符合。很明显,“我”不熟悉那里的情况,却硬派我去,这是“强人所难”,怎么能说还使人满意呢?
(2)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没有整体把握”。
(3)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爽”指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文中误把“不爽”理解为“不成功”。
(4)一个成年人做出如此荒唐的事,真让人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文中误作“不可理解”之意。
(5)为了等他的朋友,他一个茕茕孑立在那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茕茕孑立”指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文中误为“一个人孤独站着”。
(6)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后,小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
“醍醐灌顶”指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悟。文中显然把它与“如雷轰顶”混同。
(7)美国国会某些人指责中国盗窃美国核机密,显然捕风捉影,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文中显然误解了“空”的意思,用反了。
(8)编辑甲对编辑乙说:这篇文章太差劲了,真是诛心之论。
“诛心之论”指只推究其用心而定罪,亦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文中显然望文生义,误以为“不好的言论”。
(9)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坐春风。
“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文中误为“迎着春风,不识春风比喻义。
(10)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运动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或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文中误为衣服不合身。
(11)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不以为然。
“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意思,表示不同意。文中误认为“不重视”之意。
(12)贪官污吏们在受贿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习惯了浑水,很快也就心无顾忌,厚颜无耻了。
“心有余悸”指事情虽然过去,但心里还感到害怕,文中忽视了对“余”的推敲,当作“害怕”来理解。
2、不辨成语的感情色彩
(1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含贬义,是“没有什么坏事不干”的意思,与褒扬科学家的句意不协调。
(14)王川荣获大赛冠军后,他的家长和朋友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使用有误。此原意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互相贺喜,现用于贬义,形容坏人得势,而用于褒义,显然感情色彩不当。
(15)谭嗣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始作俑者”使用有误。俑:古代用以陪葬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人。“始作俑者意为开始发起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有极强的贬义色彩。
(16)一位普通市民——一位年愈六旬的老者,没有强健的体魄,却凭匹夫之勇,在一年间就抓获了几十个小偷。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显然是贬义,应改为“单枪匹马”。
(17)他勇斗歹徒的事迹现在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满城风雨:原形容秋天的景物,现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起来,议论纷纷。含贬义。
(18)参加冬季越野长跑的上千名运动员,像过江之鲫通过了大桥的涵洞。
“过江之鲫”现在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连续不断,含贬义。
(19)这么多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处理,使他心劳日拙,极度疲惫。
心劳日拙:做坏事的人费尽心机,即越来越无法得逞,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可用“心力交瘁”。
(20)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美好感觉。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厉害,多含贬义,用它来对新面貌的美好感觉,不当,可改为“今非昔比”。
(21)汪锦元长期打入汪伪内部做情报工作,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
“东窗事发”指罪行暴露,贬义,用来指正面人物不当
(22)先生身材魁梧,道貌岸然,刚一见面,我便对他油然而生敬意。
“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的样子,多用于讽刺。
(23)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回想往日的艰辛,怎不沾沾自喜呢?
“沾沾自喜”,指“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得意,表现一种轻浮的样子”。含贬义,不能用它形容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24)蒋雯丽因饰演了《牵手》里的夏雪而煊赫一时,不但获得了“金鹰”奖,最近又荣膺“飞天”奖最佳女主角。
“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声名或气势很盛”,多用于贬义。这里与语境不合。
(25)既然是“民心工程”,有关部门就应当尽其所能,推波助澜,促其尽快上马,以造福市民。
“推波助澜”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它制造声势,含贬义,显然不合语境。
(26)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却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
“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非常镇静。褒义,文中用于坏人身上显然色彩不当。
(27)敌人是“瘌蛤蟆剥皮眼不闭”,我们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防止敌人重振旗鼓。
“重振旗鼓”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褒义,用于敌人显然不妥。
(28)我军识破了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消灭对岸的敌人。
“神机妙算”是形容计谋高明,褒义,显然不能用于敌人,可改为“阴谋诡计”。
(29)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指学别人的东西没学好,反倒把自己的东西忘了,含贬义,不合语境。
(30)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上,紧握着钢枪,虎视眈眈地望着敌营。
“虎视眈眈”指形容恶狠狠地盯着,将要动手攫取什么。贬义,用来形容“战士们”显然不当。
(31)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如丧考妣”指“好像死了父母一般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3、不明成语指称对象
(31)小王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当时我们像兄弟们的在一起玩。
“青梅竹马”原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而句中却说“像兄弟似的”显然不明成语的指称。
(32)这些豆蔻年华的小青年,也许他们在没有喝酒前连想也没有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子,句中对象显然用错了。
(33)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鼎力相助”只能用于敬称对方,希望对方给予帮助,不能用来说自己。
(34)他一家十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
“劳燕分飞”适用的对象是夫妻或者情侣两个人,不是一家人。
(35)二十多年未见面了,在这次会议上两人终于萍水相逢,真是主不出的感慨。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文中两人过去显然是相识的,这里用错了对象,可改为“不期而遇”。
(36)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关系和睦。
“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句中用来指邻居显然不当,类似的成语还有“举案齐眉”。
(37)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合。
“天作之合”是祝颂夫妻姻缘美满的。句中用错了对象。
(38)张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危的人痊愈。显然该成语不能在一般的情况下称赞医生,句中对该成语适用的范围不明。
(39)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
“涣然冰释”是比喻疑团消除,这里用来指“烦恼”,显然用错了。
(40)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不可开交”比喻没法摆脱,一般用于“吵、闹、打”等方面,句中用来指兄弟间的亲密关系显然不妥。
(41)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该成语适用对象不能用于某一人,句中显然用错了。
(42)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该成语适用范围要注意一是用于两人之间,二是要处于困境中,句中成语是误用了。
(43)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句中用于“涂料装饰”方面系使用范围上不清楚造成的误用。
(44)这次考试,班上同学们的成绩良莠不齐,差别不大。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文中用来指成绩不齐显然是误用,可改为“参差不齐”。
4、不明成语的细微差别
(45)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食其果。
“自食其果”指自己犯了罪,自己承担责任,罪有应得。句中陈冬只不过做错了事,何罪之有呢?此处言重了,应换语义较轻的“自作自受”。
(46)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狼狈为奸”适用的范围是两个人,应用“朋比为奸”(形容坏人结成集团干坏事),因为句中是指一伙人。
(47)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48)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不谋而合”指主张、意见、计划等相同,一般在句中作谦语,“不约而同”多指具体行动相同,一般在句中作状语。因此,这两句成语应该互换一下才准确。
(49)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明白透彻,指的是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在句中显见显得程度较重,宜改用“了如指掌”。
(50)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不能控制住。当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时,宜用“不由自主”。句中的爷爷的手抖动是疾病导致的,爷爷并没有动感情,可换成“不由自主”。
(51)今年初,美英多次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但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
“光明磊落”形容心地光明,胸怀坦白,与“光明正大”意思差不多,但前者偏重于人的行为,句中宜用“光明正大”。
例(52)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绘声绘色的话剧来。
“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该成语一般限于跟“讲”、“写”有联系的词语搭配。如叙述、描写、刻画、讲述等,从该句的语看,宜用“有声有色”(形容表演精彩,具体生动。也形容叙述或描绘得十分生动。)
(53)伟大的奋斗目标,决不是一挥而就能实现的,而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一挥而就”是形容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了。从句子的语境看显然宜改为“一蹴而就”。
5、语意重复、搭配不当
(54)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遍体鳞伤”包含了“浑身”的意思,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体无完肤”也是类似于此,可改为“伤痕累累”。
(55)这件事,她一直讲得津津乐道。
“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从句子语境来看与前面的“讲”语意上有重复,可改为“津津有味”。
(56)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贻笑大方”指“被内行人笑话。”从语境看与前面的“被人”语意上重复了。
例(57)他极力抑制自己的激动,想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燃眉之急”指非常紧迫的事情,不做定语,常充当宾语。
(58)咱们俩不打不成交,一块儿干,杀它个翻天覆地。
“翻天覆地”多用做定语,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常用来作“杀、闹、吵”等词的补语应是“天翻地覆”。
(59)听到我们班获得冠军的消息后,同学们都高兴得载歌载舞起来。
“载歌载舞”多用作谓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些欢乐的大型场面。句中用来作补语不行,且语境也不合。
6、不懂语源而致误。
(60)失去的东西再好也是昨日黄花,你留不住也追不回。
“昨日黄花”使用有误,成语中只有“明日黄花”。苏轼《旭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黄花”比喻事物虽好,但已过时,例句一是不懂语源,一是望文生义。
四、成语误用41例。
1. 这一发生在二十世纪的食人事件,真是耸人听闻,令人难以想象。
2. 香港卫视中文台节目经营部的两位主任看罢样片后惊喜地说:“我们以往买的大陆片都太沉重、太伤感,今天这个《我爱我家》真是让人焕然一新。”
3. 但是,责任编辑只能对文字部分负责任,至于书籍的印刷质量,他就望尘莫及了。
4. 一个人打了草稿,大家来评价和修正,即使后来的形态与初始大异,始作俑者仍然功不可没。
5. 王小明同学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6. 爸爸妈妈在亲朋面前总爱说我的成绩不好,真使我勉为其难,面子上过不去。
7. 1997年黄河出现两次断流,这是大自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8. 我国粮食发展的前景是严峻的,人们决不可漫不经心。
9. 为了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她和同事们一道,又快马加鞭地采访了许多烈士的家属。
10. 我本来就对那里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11. 泥浪的拍击,龙头的扑撞,使两岸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响。
12. 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13. 他们俩可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相勾结,干了不少坏事。
14. 这种人志大才疏,嫌基本技能训练没意思,总认为是小事而趋之若鹜。
15. 公园里面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
16. 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没有一挥而就的捷径可走。
17.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18. 婚后,他俩有一段相濡以沫的恩爱生活。
19. 蒋介石政府一心一意打了十年内战,将刀锋向着同胞,置一切国防事业于不顾。
20. 实习老师沉默寡言,他的大学生活虽然充实,他的人生之路却饱经沧桑。
21. 鲁迅先生曾鼓励那些自惭浅薄的青年,不要一遇上侃侃而谈的学者就被对方吓倒。
22. 对于这个问题,采取似是而非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
23. 她是我班的歌手,唱起来是那么地娓娓动听。
24. 他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心平气和地重新考虑同志们给他提的意见。
25. 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就。
26. 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更是左右为难了。
27. 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而自寻烦恼、杞人忧天呢?
28. 有人说他们两人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29. 对这个小小的损失,只能说是功亏一篑,收获还是主要的。
30. 他家里有钱,为人又很慷慨,真是大方之家呀!
31、李明在学习上一贯任劳任怨,从来没有偷懒的时候。
32、香港特区政府未雨绸缪地采取行动,抑制了房地产业价格的攀升。
33、王强高考失利,读了同学们的慰问信,他感到受宠若惊。
34、东周后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已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鲁等小国君主相提并论。
35、父亲下岗后那点微薄的补贴养活嗷嗷待哺的四口之家已经十分困难,实在没有能力再供他上学。
36、生产这么忙,他只请了五天假却久假不归,实在可气。
37、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是不落窠臼之处。
38、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美不胜收。
39、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40、铁门之内,正房坐北朝南,厅堂宽宏大度,装饰华美。
41、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有重要地位。
五、成语使用正误判断集锦
1.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 ,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
5.这篇文章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素昧平生:与人从未见过面。不指事物。)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邯郸学步:模仿别人却丧失了自己的原有的技能。既然丧失了自己的原有的技能,就不可能“走出自己的路来”。)
8.他就静悄悄地看下去,看到把各种责难都驳斥得体无完肤之后,他又低声念起来。
9.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果不其然:果然,表示符合听说的情况,与后文的“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矛盾。)
10.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妄自菲薄”不能带宾语)
11.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紊乱空洞。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错。)
12.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不可思议:神秘奥妙,不可理解。这里形容“撒野动粗”,有愚昧或态度蛮横之意,应该用“不可理喻”。)
13.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14.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终将失败。)
15.日本首相于4月21日突然参拜了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他这一恣意妄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16.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表示寒冷。)
17.十年来,他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能不忧心忡忡且耿耿于怀呢? (耿耿于怀:心怀怨恨。)
18.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年富力强:指年轻人)
19.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20.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21.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配角是演员,不是角色,“栩栩如生”是形容角色的。在“都”后加“演得”。)
22.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与“前景”不搭配。)
23.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连篇累牍:用过多的文字叙述,不指错别字多。)
24.经过几年锻炼,小刘进步很快,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了。
25.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南辕北辙:一件事的目的与方法相反。宜改为“分道扬镳”。)
26.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亡羊补牢:指虽然犯错却来得及补救。与后文矛盾。)
27.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集腋成裘:比喻集少成多,褒义。)
28.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一文不名”应改为“一文不值”。“名”是占有的意思,“一文不名”指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
29.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 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首鼠两端”是指犹豫观望,迟疑不决,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意思。)
30.人世五年后,食品、纺织、服装、建筑、金融及其他服务业就业机会将平均增加30%;届时,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将炙手可热。(“炙手可热”比喻权贵气焰很盛,含贬义,句中可改为“非常抢手”、“供不应求”等。)
31.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32.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片言只语”指零零碎碎的话语。句中说的是简洁的语言,可换成“三言两语”。)
33.在颜之推看来,弈棋有风雅之趣,可助消愁释愤,并非玩物丧志,认为“时可为之”。
34.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装戴得一尘不染。(“一尘不染”指非常干净,与句中“装戴”不能搭配,可换成“一丝不苟”。)
35.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地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他”没有离开本土家乡用“衣锦还乡”不恰当,可换成“光宗耀祖”。)
36.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形容事情很小,不值得一提。可换为“微乎其微”。)
37.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句中指是干坏事,应换成“东窗事发”。)
38.文理科不仅应该知识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39. 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官样文章:只有形式,照例敷衍的文章。贬义。)
40. 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逝了。
41. 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耳提面命:形容师长恳切的教导,褒义。)
42. 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43.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万劫不复”表示永远不能恢复,夸张过度。“赤地千里”表示因旱灾或虫灾寸草不生,不指火灾。)
44.随着美国世贸大楼的轰然倒塌,在阿富汗的字典里从此没有了“安居乐业”,取而代之的是“流离失所”和“难民潮”。
45.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不指容易实现。)
46.《苹果日报》在香港引起的报业大战,直杀的风声鹤唳人仰马翻天昏地暗。(“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不指战事惨烈。)
47.这张三本来就是个耳软心活之人,这不,别人几句连蒙带哄的话,就使他马上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信以为真了。(耳软心活: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自己没有主意。正确)
48、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如履薄冰:形容小心谨慎,不表示情况危急。)
49.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侧目而视:形容又畏惧叉愤恨,不敢从正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