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人类模仿生物制造东西的例子,体会仿生学的意义。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 师板书课题: 人类的“老师”
2、 生读题,怎样的人可以称为“老师”?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谁是人类的“老师”?
3、预习中有什么难点吗?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指导
启示机翼破碎机毁人亡关键 教训性能新式轻而易举超过承受
均匀袋鼠跳跃坦克
(2)交流预习中对词语的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互相评价
2、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练习概括。
第一段(1)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例,指出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第二段(2—6)列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有了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
第三段(7)呼应开头,点题作结。
3、 齐读全文
三、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布置课外作业。
1、 朗读课文多遍。
2、 完成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朗读词语
2、 指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 自由朗读。
2、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 “可以说”三个字可不可以省略?(不可以,鱼类是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不可能像人类的老师那样去教别人。但是人类确实从鱼类的升降现象中获得启示才发明了潜水艇,从这个意义上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4、 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 自由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第2自然段在课文中起的是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何止”是什么意思?
3、 齐读第2自然段。
4、 这里的“老师”指的是谁?从他们身上,我们人类学到了什么?
5、 四人小组自学。
要求:(1)从3、4、5自然段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
(2)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填写表格:
自然段
起因
发现
结果
6、 检查自学情况。
(1)第3自然段
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为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研究苍蝇、蚊子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
(2)第4自然段
奇怪现象:轮船开不快。
分析原因:流线体在水中的阻力是最小的。
改进后的结果: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3)第5自然段
A:做一个捏鸡蛋的试验。你们想知道原因吗?
B:课文中的哪句话说出了原因,大家读一读。这句话里,哪几个词语是最重要的?(均匀、分散、各个部分)
C;设计师就从这样的现象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哪些建筑物?
D:这样看来,谁是建筑师的“老师”?
7、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来朗读。指读,点评,齐读。
8、学习第6自然段。
(1)、 除了这些,人类还模仿什么生物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2) 省略号什么意思?
(3)、齐读第6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段
1、 指读这一自然段。
2、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这句话起的是什么作用?
3、 齐读。
五、布置作业。
收集课文以外的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
二、合作探究
1、 学习了课文,你觉得有什么启发?
2、 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
学生交流课后搜集的资料。
三、作业
1、 朗读课文。
2、 默写词语。
3、 说说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蜻蜓的飞行特点 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
鲸的外形提高轮船飞行的速度
鸡蛋的薄壳结构 轻便省料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