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马南邨《不求甚解》解读

这篇文章的作者马南邨,原名叫邓拓,,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杂文集《燕山夜话》。这本书的所选文章,刚开始时均发表在《北京晚报》的副刊上,后来收集成书,就取了这个名字。

马南邨《不求甚解》解读

作者为什么写此类文章呢?作者在《燕山夜话》第三集《作者的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觉得有了问题,随时就产生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和观点,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就自己现有的水平,有什么写什么;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这个写法,似乎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方便,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随着这个思维过程,好像也容易体会问题的来龙去脉。

通过这段话,我们发现作者的写作是有感而发,同时作者写作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而写,交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么,下面我们就顺着作者的思路去看一看他发的是什么感,为什么要发这个感。

作者的思路大体上是这样的:

第一段,人们常认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但作者不同意,作者开门见山坦率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简化一下就是:不求甚解也是好的。

第二段,分析“不求甚解”的出处,陶渊明的原文中人们只断章取义关注前一句,而没有看到后一句,从而造成了曲解,并点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虚心学习。

第三段,这一段讲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而会意的基础则是好读书。如果不好读书,谈什么甚解、不甚解都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段,分析陶渊明说“不求甚解”的本意,有两层含义:一是出于虚心,因为书不一定一读就能懂,所以说“不求甚解”;二是着重在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子,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态度。即虚心读书,了解书的精神实质(会意)。

第六段,又以诸葛亮为例子,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七段,对“不求甚解”作出解释,即不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八段,举陆象山的道理论据来证明上一段的观点,不要因小失大。

第九段,最后介绍了一个读书方法,就是书要反复地读。这实际上就是说会意不是一步就达到的,需要读一遍就会意多一点。

综观全文,作者所持的总观点是读书是可以“不求甚解”,但是这“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一、会意,即理解书的精神实质;二、整体观,即不要固执于一点,不要因小失大,应注重整体。

怎么去学写这篇文章呢?

第一步

目标:了解作者的观点——方法:阅读全文整体获得——学习层次:读懂

第二步

目标:作者为什么要持这一观点——方法:分析全文的论证——学习层次:读懂

第三步

目标:你认同作者观点吗——方法:与自己对话——学习层次:读出自己

第四步

目标:此文的现实意义——方法:与生活对话——学习层次:读出深度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