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事件”是投在教育界的一记重磅炸弹,炸出人们的深思:一个身负四条命案的“穷凶极恶”的歹徒竟然是人们一向所认为的“品学兼优”的来自纯朴农村的大学生,所杀之人竟然是朝夕相处的最要好朋友,杀人的动机竟然简单的是因为被冤枉打牌作弊而觉得不被别人信任了。马加爵已经在海南落网,巨恶待惩,既可告慰死者的亡灵,善良的人们也为之松了一口气。但一名“知书达礼”的大学生为什么竟如此脆弱?不堪一“冤”呢?从马加爵自己的回答和他的成长史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两个字——自卑。从小到大,他始终没能走出自卑的阴影,最终在自卑中毁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巨瘤的形成始于一个病变的细胞。寻根溯源,让我们关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小学生的自卑行为,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去迎接明天灿烂的阳光。
一、小学生自卑行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自卑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并非什么坏的情感,也不是什么变态的征兆,相反它是每个人追求更大价值和完善人生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小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自我调适能力差,如果没有很好地引导,其自卑心理反应就极易走向反面,而打下“马加爵悲剧”的祸根。同时又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变化期,其自卑行为呈现隐蔽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容易被教育工作者忽视,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自卑行为的认识和引导,防止“第二个马加爵”的出现,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小学生自卑行为的五种表现
行为是心理的外现。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从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将自卑行为分成五种类型:
自暴自弃型。表现在不思上进,破罐子破摔,对老师、同学的激励和批评都没有太大的心理反应。否定和轻视自己,对学习失去信心,得过且过。
敏感型。对外界的反应过于敏感,猜疑心重。往往老师、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在其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应。表现在小心眼,与同学常闹别扭,搞不团结。
封闭型。与外界缺乏交流,沉醉于自我的幻想中,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拒绝与外界交流。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上课走神,不合群。
破坏型。常常无缘无故的破坏公物。没人的时候在桌子、墙上乱划,甚至偷偷的把与自己有意见同学书本藏起来或撕破。内心较阴暗,有报复别人的倾向。有时也想做件“大事”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往往弄巧成拙。
冷热型。忽冷忽热,大起大落。情绪好时很自信,有骄傲倾向,关注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争强好胜。但遇挫折情绪就一落千丈,全盘否定自我。
三、小学生自卑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小学生在身体早熟的同时,心理也趋于早熟,不同渠道信息的输入和刺激,使他们更早地融入到社会中。而经验的不足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使小学生在现实面前往往会更多地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自卑现象。分析其自卑行为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因贫困而形成自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腐朽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侵入校园。从小学生上学的交通工具、穿戴、零用钱、学习用具的不同到父母的就业、住房的好坏的差别都反映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生活富裕孩子的顺利和满足与贫困生的窘迫和艰幸,以及学生之间盲目的物质攀比,往往使贫困生在人生的起点上就蒙上阴影,继而形成自卑。一些贫困的学生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父母下岗,自己住的是30平方米的破房子,甚至不想让穿着破烂的父母到学校里来。因贫困而自卑是自卑生中比例最多、最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现象。
因挫折而形成自卑。小学生因为其生理、心理上的相对不成熟而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挫折,这本是学生成长的必经历程,但因为在挫折面前没有很好的自我调适能力,也没有引成家长、教师的重视,适时帮其度过挫折期,造成部分学生在挫折面前,缺乏面对的勇气,有意回避一些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逐渐产生自卑。如班上小李同学,因为在表演唱歌时,没唱好又忘词了,全班同学都笑了,而觉得抬不起头,从此再也不敢在公共场合唱歌,形成了心灵上的阴影。
因苛求而形成自卑。一是自身的原因。部分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眼高手低,出现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对自我产生怀疑,逐渐产生自卑。二是家长的苛求,过份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家长往往提出超越孩子自身能力所能承受的要求。同时家长间的攀比也加剧对孩子的苟求,有些同学已经尽力了,也取得了成绩,但家长并不满足,眼睛盯着“第一名”的学生,让一些学生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自卑。
因自我封闭而形成自卑。造成小学生自我封闭的因素很多:有因为单亲家庭缺乏温暖形成的,有父母不善于与孩子沟通而缺乏交流形成的,有家长、老师的过于严厉,加上小孩胆小内向而形成的。自我封闭造成小学生交际能力差,表述困难,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形成自卑,自卑又加剧自我封闭,造成恶性循环。
四、小学生自卑行为的解决对策
小学生的心理在发展变化中,尚未定型。因此对小学生自卑行为应预防与疏导相结合,贵在早,贵在细,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1、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倡导平等。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校园中倡导人人皆平等的观念。教育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物质生活上有差异,所从事的工作有不同,但在人格上、法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让学生首先要自尊,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尊敬他人,理解他人。让学生懂得与其他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明白人只有融入在社会,才能得到发展,体现价值。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合作。平等和谐的环境是预防自卑和让学生走出自卑的重要条件。
创建民主。民主是平等的最好诠释。要创建民主的校园、民主的班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一是开展民主选举。选班委、队委、小组长采用自荐、演讲、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二是开展民主决策,在怎样管理班级、怎样提高成绩、怎样搞好环境等方面,让学生展开辨论,各抒己见,形成比较统一意见,再转化为学生自觉行动。三是开展民主生活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剖自我,帮助别人,促进团结。民主的环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体验到主人的感觉,融入班级,培养责任感,增强信心,走出自卑阴影。
2、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每一个特长都成为不可缺少的优点。
在学生中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学生多元、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马加爵的悲剧与学校推行的单一评价标准密切相关。马加爵的“优秀”只是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一俊遮百丑”,没有人关注和培养他的其他方面能力,因此到了大学,在多元评价观、价值观的环境中,他的“一俊已不能遮百丑”了,“天之骄子”的地位不能帮助他走出自卑,最终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写作文好是“好”,朗读好也是“好”,字写得好也是“好”,每一个长处都同样重要,没有主次之分。要细化评价标准,语文科就可分成书写、朗读、作文、背诵等等小类;体育科也可分成速度、力量、球类、弹跳等小类。细化能让学生更多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建立自信。让每一个学生清楚,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于一些有自卑行为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长处得到肯定,也有自豪的资本,易于树立信心,避免走不出弱项的圈圈。笔者曾在班中开展星级学生评比,有一个优点就评一个星,人人都有星,多的竞有10多个星,帮助不少孩子从此告别了自卑。知长处也就知短处,多元的细化评价标准也有利于学生的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全面发展。
3、开展秘密的爱心帮助,让自卑生在自尊中蜕变。
对自卑学生的帮助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其在自尊中逐步成长,走出自卑,因此开展秘密的爱心帮助是极好的一种方法。
无声的关怀。对于自卑生,老师要主动地接近、关心、帮助他们,并且这种帮助是自然的、默契的、不为外人觉察,以保护其敏感、脆弱的心理。笔者所带班中有一位男生小周,因为父母双双下岗,家庭经济困难,属于低保户。每次领保金的时候,笔者都与他秘密联系,把政府的关怀送给他。在他生日时悄悄地送生日礼物以祝贺,现在笑容常常挂在他的脸上,自卑也与他越来越远。
榜样的激励。对于自卑生树立其自信是关键。榜样是无声的激励,能给他们提供无穷的力量。爱因斯坦、牛顿的事例是很有典型意义的,他们小时候都被人们认为是笨小孩,但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后来都成为有名的大科学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张越也有自卑的历程。白岩松在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因自己是从一个北方小城到北京读大学,他认为出生于小城,肯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所以他一学期不敢和同班女同学说话。而张越,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他们都曾经自卑,但今天他们非常自信,从容地面对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让学生心中有一份崇拜,有一个信念,是自卑学生走出自卑的关键。
4、创设走出阴影的阳光渠道,让自卑生在快乐中成长。
通过对话教育,来化解自卑,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对话教育是以民主、平等、尊重、理解作信任为基础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对话让学生向你敞开心扉,促进个别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使教师找到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利于达到个别心理辅导的目的,并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喜、怒、哀、乐,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卑的一面。要设置载体,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信的一面战胜自卑的一面。笔者曾利用午休时间、活动课开展“心灵交流会”,让教师和学生在午饭后、活动课中的轻松活泼的共同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在学生的亲师过程中走进他的心灵,许多学生的隐私、烦恼就在不知不觉的师生闲聊中得以发现,得以渲泄,得以解决。同时,开展家访活动,密切师生间情感,拉近师生距离。
让学生感觉爱、感受美、感觉大自然是化解自卑的有效方法。通过野外登山、野炊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美,感觉阳光之灿烂、林木之葱郁、山泉之清澈、飞鸟之活泼……美能净化心灵,让学生洗刷阴影,淡忘挫折。爱人者爱己,通过开展爱心活动,让自卑生给别人以帮助,给别人以欢乐,体会到给别人欢乐的喜悦,体验爱的伟大和真谛,体会自我的人生价值。
让学生时时体会成功,增强自信心,是化解学生自卑的重要渠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喜好和长处,挖掘他们的优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内心丰富的,指导他们写作,创造条件让他们的文章发表或获奖。胆量小的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各项竞赛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胆量和满足他们的成功欲。诸多措施使他们逐渐树立自信,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感到和认可自己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杂志:《班主任之友》、《读者文摘》
报纸:教育信息报、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