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阅读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阅读答案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9、上面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1、下列理解分析最符合文意的一项 (3分)

A、上文的论点是:批判司马光所谓“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错误言论的具体表现。

B、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立足点,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分别进行驳斥,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立场和决心。

C、“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这是作者反驳司马光指责的论据。

D、“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向司马光陈明自己的工作有错误,请他原谅。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9、(2分,各1分)宋(北宋) 王安石

10、(2分)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

11、(3分)B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