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初遇这副对联,心底感到困惑:我们都祈祷着人生如意,万事称心,它怎么却说人生没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呢?人生半称心,还能知足常乐?
②这个困惑直到看了一则寓言故事才豁然开朗。一个猎人进山狩猎,与一只黑熊相遇。这时,猎人只要举枪就能击毙黑熊。但是,黑熊说,如果想获得完美的熊皮,就应该把枪口对着它的嘴巴。熊皮毛油光发亮让猎人陶醉了,结果,**在黑熊嘴里移位、弯曲直至脱手,猎人在这场游戏中丧失了性命。
③正是猎人的不满足,导致了悲剧的结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猎人的下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有度,切不可贪得无厌,知足常乐半称心啊。
④季羡林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称心是人生一种常态,我们怎么能奢求十全十美呢?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情冷暖,淡泊面对荣辱得失。这样,我们经历风雨时才能从容大度,豁达淡定。
⑤白石老人是深谙其中况味的。在很长的时间里,他的画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也有人责难他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是白石老人却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只是以他的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应对。
⑥人生天地间,必然会遇到不同的眼光。这“两笑”里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和智慧啊!荣辱糊涂一点,得失看开一点,胸襟宽广一点,心态平和一点,处在怎样的境地都能做到从容平和、无愧我心。
⑦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毁誉也是必然的存在,这时做到“半称心”不容易;但是事业到达巅峰时,还能“半称心”则是对人性的更严峻的挑战。
⑧牛顿晚年对青年才俊的打压、海明威的自杀等等现象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一点。而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就参透了这一点。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他手握兵权,权倾天下。当有人鼓噪着要他坐天下时,他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
⑨如果当年曾国藩举兵,就有可能功败垂成;而选择退隐则给自己留足了转身的空间。他不就是这样给自己留下了一世英名吗?
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只是人们美好的祝福,如果凡事只求“半称心”,那么即便遭遇失败也能够从中找到幸福与快乐。就像杨绛说的:“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不贪婪,不强求,不攀比,明白自己的幸福,活出真实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能知足常乐呢?
9. 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0.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11. 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是本文的写作亮点,请找出一处具体分析。(4分)
12.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白石“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这句座右铭的感悟。(5分)
【链接材料】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遭受狂风暴雨般批斗,被免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当儿子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神态自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为马寅初平反,并给予高度评价。当儿子将喜讯告之当时已年届97岁的老人时,他心不在焉地“噢”了一声,心如止水。
9.示例:凡事有度,切不可贪得无厌,知足常乐半称心啊。(或知足常乐半称心;或凡事只求“半称心” 。)
10. 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情冷暖,淡泊面对荣辱得失。
11.示例:选文第⑧段列举曾国藩自裁湘军、功成身退的事例,论证了“事业到达巅峰时,还能‘半称心’则是对人性的更严峻的挑战”这个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2.示例: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使我学会淡然处之地面对成败得失。成功时,要懂得“一笑”,笑出自信与从容;失败时,也要懂得“一笑”,笑出豁达和超脱。
评分意见:第9题3分。
第10题3分。
第11题4分。
第12题5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