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文写小芳和妈妈进城去舅舅家迷了路,后来民警叔叔利用电子计算机帮助小芳很快找到了舅舅家。文章语言平实,内容浅显易懂,通过贴近儿童生活的小故事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学生阅读课文后,能够了解电子计算机用途广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进而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实践的愿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实践意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设计着力于通过读、议、说、写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认识双线格内“舅、暑”等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田字格内“假、城、辖”等10个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有头不长发,记忆人人夸,你把问题提,回答全不差。”(打一办公设备)
2.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计算机的样子?
3.它可不是一台普通的机器,它神通广大,还能帮助小芳找舅舅呢。
(谜语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马上被调动起来。)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组内互读,互相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相互评价。
4.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多层次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蕴涵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读中理解
(一)阅读课文1~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小芳为什么找不到舅舅家了,哪些词语能体现出城市建设速度快、变化大?
3.训练朗读,抓住“真大、一片”两词,读出城市的变化大;抓住“团团转”这个词,读出小芳和妈妈的着急。读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在指名读后,通过学生的评价,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读得更好。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重点读好带“?”的句子。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二)阅读8~10自然段。
1.自由读,读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从两个层面进行梳理:
(1)怎么找的?让学生读第8自然段的第1、2句话。抓住“啪啪啪”“立刻”来感受查找的轻松、快捷。
(2)为什么能找到?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民警说的话。注意读时,抓住两组带关联词语“只要……就……”“不光……还……”的句子要突出强调的语气,以突出计算机的作用大。
2.指导朗读,注意问号、句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不同人物语言的不同语气。
四、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民警说计算机不光能找人,还能帮助侦破案件,用处好多呢!你知道计算机还有哪些用处,和同学交流一下。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五、拓展延伸,演练操作
1.用计算机播放动画片,介绍计算机的多种用途。
2.你能用计算机做什么,谁愿意实际操作?
(通过形、声、画的同步刺激,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达到学习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的目的。)
第2课时
一、积累内化,拓展练习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训练朗读课后“读”中的3个句子,比较、体会3个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3.照样子,再写出3个不同语气的句子。
(1)“叔叔,计算机怎么知道我舅舅家呢?”
(2)小芳高兴地叫起来:“他就是我舅舅!”
(3)“我们找不到舅舅家了。”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字谜法”识记。鼓励学生给本课生字编谜语,并评出“谜语大王”。
2.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说字形或部件。如说字形:城(土+成)、 转(车+专)、 机(木+几)、 华(化+十)等。
3.运用电脑演示,重点指导关键笔画的书写规范:“民”的第5笔、“永”字的第5笔要舒展,“号”字第4笔从田字格横中线起笔,稍向上斜,“转”字部首为“车”部,“车”字第4笔为横,在作左偏旁时横变提。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识字重在得法。此设计注意利用汉字造字规律和汉字所固有的趣味因素进行教学,鼓励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多途径识字,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拓展思维,课外延伸
1.展开想象,练习写话。以“计算机自述”为题目写话,为它做个广告。
(这项练习设计形式新颖,其目的有二:一是超越文本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二是读写结合,而采用“自述”形式的“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2.学会用电脑做一件事。如,写话、画画、播放歌曲、学习外语、查阅资料……
3.利用网络阅读。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语言,丰富知识,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