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题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
( )____
差( )____
( )____
( )____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蔓 藤椅
B、闪砾 徘徊
C、依样画葫芦 珠砂
D、惬意 立轴
3、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眼梢头:条状物的较细的一头。
B、一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
C、佳作:美,好。
D、口头禅:指佛教徒口中念的禅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B、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C、天好像要下雨的样子。
D、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5、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D
3、D
4、C
5、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中国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则重在写实。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身起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⑴ 仔细阅读语段,说说下面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惬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说出文中的三个黑体字“他”各指代谁?
⑶ 概括选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⑷ 作者对文中的人物之一“华明”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阅读语段,完成习题: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⑴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光景”的视觉感官巧妙地转化为“音阶”的听觉感官,写得形象而传神,这种修辞叫做_________。
⑵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是一个典型的比喻句,本体是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比喻词是_________,因而从比喻的分类看,它属于_________喻。
⑶ 选段里“跳将过来”的“将”是作者夹杂在白话文中的文言词汇,它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为选段中的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并写出每层的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起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⑴ “爸爸”的到来为何会使华明感到“难为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说说“中国画”与“西洋画”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试用原文的话回答第2段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中国画大都如此”一句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指怎样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⑴ 这里指舒服的意思。 这里指来回走动。
⑵ 第一个指华明。 第二个指弟弟。 第三个指爸爸。
⑶ 该选段主要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⑷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2、
⑴ 通感
⑵ 黑影 青蛙 好像 明
⑶ “将”无实义,作助词用
⑷ 第一层到“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描写天空里的光线变化过程;第二层到段末,写华明的到来。
3、
⑴ 华明感到自己不应把“我家的水门汀”画脏。
⑵ 中国画重神似,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
⑶ 若用绿颜料,就太像实物了,反而失却了神气。
⑷ 不去写实,只看重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
⑸ 只重视神气、神似,不看重形似、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