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月光
严春友
城市是没有星空的,月亮在城市中已经没有其位置了。由于电灯太亮,也由于人们只注视着大地,无暇去仰起头,看一眼头顶上的星空,月亮几乎从城市人的视野中消失了。天上的星星屈指可数,大多数不见踪影,完全隐没在一片迷蒙的夜光里,只有几颗较大的星星闪着微弱的光,认真地寻找天空才能看得见。
每当农历十五前后,一轮金黄的圆月从高楼大厦顶上升起,却显得苍白无力,没有灵性,缺少生机,如同一位久病不愈的人。这时,我就回忆起从前的月亮,那是农村的月亮,是没有电灯的农村的月亮。
乡村的月亮比城市的月亮可要大得多,也亮得多,即使是月初的月牙,也像一把雪亮的刀子,放着寒冷的光芒。十五的月亮就更不用说了,浑圆,透明,洁白,像一块毫无瑕疵的美玉,镶嵌在墨蓝的天空上。仔细看,甚至可以看清月球上那一道道的山梁。她是那样地巨大,以至于拥抱了整个山峰。
月亮从邻居家的草房顶上升起来,可以看见房顶上静悄悄行走着的家猫,它的影子长长的,穿过了梧桐树和石榴树,落在我家的院墙上,影子在凸凹不平的石头墙上移动着,好像毕加索的画。月亮从麦秸垛后升起来,在田野里洒下一片银白的月光,如同秋后落下的一层薄薄的霜雪。
这时,从谁家的院子里飞出低沉的箫声,悠远、忧郁的音符,驮着月光盘旋在夜空,盘旋在月下的田野。我可以感受到,那音符里隐藏着一颗惆怅、苦闷甚至绝望的心灵。
当月亮升到中天的时候,是月光最浓的时刻。月光如同瀑布,倾天而落,落在暗绿的玉米叶子上,草丛中,仿佛可以听到月光跌落、碰撞的声音。远处的庄稼、树木和田野,迷迷蒙蒙,若有若无;更远处的村庄和原野,则只有一片模糊,就成为一幅水彩画的背景了。
要想寻觅天上的牛郎织女,须等到月亮坠入地平线或在月末和月初的时候,月亮隐去,群星就可以登台演出了。
不用到高处去,到街头乘凉的地方,在夏夜的微风中,躺在爷爷、奶奶的身边,就可以看到整个天空。爷爷奶奶说,那是牛郎、织女,那是二郎神……在老人的声音里,天上的星星一个一个获得了生命,活了起来,变成了有血有肉、令人敬畏的神灵。
星空是那样近,只要你仰面躺在地下,满天的星星就蜂拥到你的面前,不,是整个宇宙蜂拥到你的面前,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捉摸到那水晶般的天空,可以摘下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一样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是那样的多啊,密密麻麻,多得数一辈子也数不清。记得小时候伙伴们常用下面这个歌谣来形容星星的多:大河沙,小河沙,全天底下的人头发。大的星星还可以数,小的星星就没有办法数了,它们变得模模糊糊,分不清你我,真好像洒了的一杯牛奶,难怪西方人把银河叫做“牛奶路”了。翻译成“牛奶路”虽然不对,但就其本意而言却并不错,它确实是牛奶路(the Milky Way),它描述的是英语民族对于银河的一种印象和感觉,正像汉民族对于银河的感受——银色的河—— 一样。西方有幅著名的绘画叫《银河的诞生》,就是对银河诞生的一种解释:画面上有一位女神,是她的两乳喷射出的乳汁变成了银河。
遥望着天上密布的繁星,我不仅产生了疑问:星星果真是巨大的星体吗?谁能够说,那不是飞翔在宇宙中的萤火虫呢?
月光下的田野是神秘的,在这神秘的田野上到处有生命在诞生着。
在夏夜静谧的田野里,在庄稼地里和草丛中,每个角落里都传出昆虫的歌唱。萤火虫在月光或星光中跳着舞蹈,金钟儿的歌喉如同月光一般的清脆,蟋蟀的歌声不太动听,但充满了热情,还有无数不知名的昆虫在吟唱,此起彼伏,无边无际,汇聚成了歌唱的海洋,这歌声的波涛一直涌向天边,和地平线上的星星连接在一起,合成了一曲生命的大合唱,一首宇宙的颂歌……
1.文中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两个地方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从全文看,农村月亮给“我”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3.文中提到月亮几乎从城市人的视野中“消失”,乡村的月亮像一块毫无瑕疵的“美玉”,请简要分析这样说的用意。
4.上文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将城市和农村的月亮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农村月亮的特殊感情。
2、大,亮,浑圆,透明,洁白。农村的月亮是美好的,是完美的,在“我”心中是不可比较的。
3、写了作者对城市看不到月亮感到惋惜,对乡村的月亮表达出怀念之情。
4、现在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环境了,不然城市的月亮到何时才能变得又亮又大又美,再不保护环境,不只是月亮星星的问题,我们人类怎么生活下去也要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