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录老师思想、言论与生活的一部重要儒家经典,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我们都知道自西汉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学几乎被视为国教,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最深远最广泛的影响,儒学几乎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宗教和哲学。近一百多年来,由于西学东进,儒学与民族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被抛弃在了陈旧的故纸堆中。但以“科学民主”为旗号的西方文化虽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力倡导,经过精心的移植、培育与生长,可惜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消解之下,这种外来文化根本不可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相反的是在多重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使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更加复杂和多元。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日益呈多元化的趋势,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真的很有必要重读经典,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寻求思想渊源和增添精神动力。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中央电视台作为大众认可度最高,影响也最广的媒体,在《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心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在全社会一度形成了“经典热”。“经典热”固可喜,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经典?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读经典?应该怎样从经典中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下面,就和同学们谈一谈中学生应该如何读《论语》这个问题。个人之见,仅供同学们参考。
《论语》的现实意义究竟何在?在人的精神日益空虚,思想日趋浮躁的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论语》?我想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论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其儒家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今现实有着怎样的影响或意义?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这部经典,最重要或者说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要“古为今用”。而要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们必须弄明白《论语》这部经典的精华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吸取的是精华,剔除的是糟粕,反之,如果我们盲目跟风食而不化,精华糟粕不分,甚至误把糟粕当精华,在那里津津乐道,这不仅是对《论语》经典的亵渎,对学生读者的极不负责任,而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极为有害的。
我们知道儒、释、道三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与道家的“出世”和佛教的“来世”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奉行的是一种积极的“入世”哲学,强调人生是一种实践。从儒家一贯倡导和追求的“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个字,我们做个简单分析,就可以知道,孔子及其儒家的人生观其实包含着三个层次,即个人的修养、建功立业和兼济天下。而在这三个层次中,加强个人修养是一切的基础。所以重读《论语》,我们首先要吸取的应该是孔子关于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论述。综观《论语》,我们会知道,孔子十分重视自身的个人修为和涵养,重视立德、立言,用自己的言行做表率。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孔子不仅这样说,更是带头这样做,正如他的学生颜回所慨叹的那样夫子之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不仅自身率先垂范,而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强调“立功”首先要“立身”,“立身”关键在“立德”。在《论语》中孔子不只一次地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把颜回作为修身立德的榜样,要求弟子以颜回为表率,以德立身。所以,我认为中学生重读《论语》首要的就是找回我们业已失落了的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重读《论语》,我们还会感到,孔子不仅是一个积极的现实主义者,更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如《论语》中提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表现出的为了理想不惜以身殉“仁”,以身殉“道”的崇高价值追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道得之,不处也。”所表现出对理想的坚守。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坚守,使孔子纵然在陈蔡之间惶惶若“丧家之犬”,也不放弃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那么,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失范,思想信念动摇的时代,中学生重读《论语》,我们最需要汲取的就是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找回我们业已丢失了的理想和信念,这无疑是我们急需要重新确立的重要精神支柱。
重读《论语》的更为重要和直接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市场经济主宰的社会,人们普遍信仰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哲学。在许多世俗功利面前,许多人几乎丧失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的追求。我们中学生重读《论语》,就是要发掘经典中那些穿透时空的闪光的思想。譬如“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的忧患意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省意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崇高的价值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树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正确的义利观。
《论语》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文化经典,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教育经典。那么,我们中学生重读《论语》,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从教育的角度汲取其中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启迪。比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强调的任何人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学习应该向所有的人学习;再比如“朝闻道,夕死可矣”,强调人的学习应该是一生的事情,这个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终身学习的思想。还比如,在学习的方法上,《论语》强调“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认真继承学习借鉴传统,我们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必须打好扎实的基础。
最后,《论语》作为语文新课程推荐给我们中学生的课外必读书,我们中学生读《论语》还需要从语文的角度进行阅读。比如说,《论语》中许多精辟的语句已经成为经典的成语、格言,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要认真加以积累,并且能够学会灵活运用。再比如《论语》毕竟是一部文言经典,那么我们要真正读懂读通,就必须用学习文言文的知识和方法,联系上下文语境把句子读通读准,做到正确理解文意,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论语》的阅读,拓展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视野,促进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总之,今天,我们中学生重读《论语》这部经典,应该用文化的眼光、教育的眼光和语文的眼光去读,能够用经典中闪光的思想,洞察人性的智慧,去唤醒我们心中沉睡已久的人性中美好的东西,从而不断调整在现实竞争中的心态,创建健全的精神生活,重塑我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能够用经典中的教育智慧丰富我们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