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从高考语文命题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2002——2005四年来高考语文命题(全国卷,下同)的大致走向:

从高考语文命题看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2002年高考,河南处在新旧高中语文教材交替时期,考生是使用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旧教材的最后一届学生。按照常理,高考命题应该是相对稳定,和2001年保持大致相同的试卷结构和题型。而实际的情况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早在第一学期末,各地模拟试卷就纷纷以新的面貌闪亮登场,初露高考命题将有大动作之端倪。及至《考试说明》颁布后,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几乎已成定局。于是乎,复习备考工作一下子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背名句名篇,练文言文翻译,做古诗鉴赏,大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之势。等到高考结束,尘埃落定,人们发现,一切均在意料之中:1、恢复了自1998年以来一直中断未考的名句名篇的背默;2、文言文翻译由原先的客观选择题变成了主观表达题;3、诗歌鉴赏由原来的三个客观选择题变成了一个主观陈述题。试卷结构和赋分也随之发生较大改变:第Ⅰ卷由原来的三个大题20个客观选择题60分变成了15个选择题45分;第Ⅱ卷由原来的三个大题7个小题90分变成了四个大题11个小题105分,其中第四大题集中体现了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最大变化。除此之外,一直以来高考的必考题“语言连贯”也由Ⅰ卷挪到了Ⅱ卷,由客观题变成了主观题。

2003年,第Ⅰ卷的变化在于往年必考的第14小题,内容有了变动:把原来的第15小题变成了现在的第14小题,第15小题则出现了最近几年高考没有出现的新题型,考查“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第Ⅱ卷名句名篇的背默内容也由全属高中课内诗词名篇延伸到了课外,且由古诗词延伸到了古文,不过课外的内容依然在大纲推荐阅读的篇目之内,并形成了“外一内二”的格局。“语言连贯”较去年容易,只填序号即可;第24题给概念“遗传”下定义,即考了提炼要点,又考了句式变换,题型非常活,很多年没考了;第25题“提示语的改写”也是全新的题目,要求学生将一些生硬的话改成“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的语句”。而更能凸现浓重的现代人文意识的,自然要数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了,它充分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怀人生、热爱生活” 的命题思想。让考生在完成作文的同时,也受到思想启迪:不仅应多去关注现代生活,更应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社会,才能在人生的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004年,试卷结构再次出现大的变化:第Ⅰ卷变成了14个选择题42分;相应的第Ⅱ卷变成四个大题11个小题108分。其中名句名篇的背默内容也由全属高中古诗文名篇延伸到了初中、小学的古诗文,文、诗、词各一,依然保持了“外一内二”的格局。最突出的变化表现在第六大题的语用题中。第23题要求以“说普通话”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且得“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第24题则是出了两个小题三副春联的上联,要求任选一题对出下联。这两个语用题的命题思想非常明确:密切联系生活。突出强调积累。

2005年高考的备考情形和2002年非常相似:《考试说明》刚一出台,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因为今年的考纲是历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历年来一直存在的“*”号被全部取消了,这就意味着所有列在考纲上的内容全部都在考试范围,于是有人说这跟取消考纲没有区别;于是有人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茫然不知所措,不是理智的沉着应对,扎扎实实让学生复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从语文学习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是盲目陷入猜题押题的泥潭,难以自拔,越陷越深。及至高考结束,烟消云散,——和2002年不同的是,面对高考语文试卷,许多人惊得目瞪口呆:试卷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第Ⅰ卷由原来的三个大题14 个客观选择题42分一下子锐减到10个选择题30分;第Ⅱ卷由原来的四个大题11个小题108分变成了四个大题11个小题120分。整套试卷题量减少到21个,相应的各题分值加大:文言翻译由8分增至10分;古诗鉴赏由6分增至8分;名句名篇背默增加1分;文学作品阅读增加4分;语用题增加3分。而内容上的变化在于:1、名句名篇的背默,突出了整体性,两个小题的四个内容中,有三个都是整首或整阕;2、文学作品的阅读取消了多年一贯的客观双选题,使第Ⅱ卷的“主观性”体现得更加充分;3、第六大题语用题常变常新:18题以提取关键词的形式整合主要信息,“压缩语段”;19题为“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写主题词;20题写应用文——请柬。

综观四年来高考语文命题的大致走向,我们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

1、 客观题量四年减了一半,主观题量在逐年加大;

2、 命题与考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注重生活积累;

3、 题型越出越活,越来越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

4、 命题的人文性越来越强,“关注社会、关怀人生、热爱生活”不再仅仅是作文的命题思想,几乎成了整份试卷所有题的主旋律。

“怎么会这样?”看罢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这恐怕是大多数人要说的第一句话!但认真分析一下四年来高考命题的大致走向,再仔细想想,恐怕大多数有心人都会以今年高考的作文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以1997年山西、江西、天津三省区率先进入新课程方案的试验阶段为标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8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2004年秋季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又率先进入了新课标的实验阶段,这意味着2007年秋季,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入新课程。作为现阶段最具权威的高中教学的评价体系,高考自然要适应这一巨大变革,才能成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为现阶段的高中教学指明方向。

大家知道,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要求学生加强语文积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生活中和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四年来高考语文命题中的名句名篇背默的恢复,语言连贯、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等大量主观陈述题的增加,春联、广告词、请柬、班会主题词的写作,生活中常见的生硬标语的变换等等,无一不体现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我认为,四年来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今后一个新时期内高中语文新课表新教材的教学指南。这个导向性是十分明确的。具体的说就是:忠实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总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四年来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的变化虽然是局部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却是至关重要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这不是命题专家的心血来潮,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它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由旧到新的平稳过渡,更是为了给新课标实施后的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一个方向。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