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第三册第五、六单元等级达标试题中,有一道“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习题,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数量词的掌握情况。下面,是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评讲实录─—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数量词处处都有,远远不止这几个。不信,大家在教室里找找,看谁找得多。
生:一间教室、一面五星红旗、两扇门。
师:不错,一下子找了三个。不过,为了不让数量词漏掉,请大家按一定的顺序找。另外,别人说过的不要重复。
生:四扇窗户、两块黑板、五行字、四幅画、一个灯笼。
生:两个插座、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仪、一个实物展示台、一个大屏幕。
生:一个书柜、四台吊扇、六盏日光灯。
生:一个讲台、一盒粉笔、一根教鞭、一个黑板擦。
生:四十四张桌子、四十四把椅子、四十四个书包、四十四个笔盒、四十四本书、四十四支笔、四十四个本子、四十四本作业 、十五次练习。
师:你真行!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同学们,教室里除了物以外,还有什么?
生:四十四个同学、一位老师。
师:进一步观察。
生:四十五个人、四十五颗脑袋、四十五双眼睛、四十五个鼻子、四十五张嘴、四十五对耳朵、四十五双手、四十五双脚。
师:(伸出大拇指)你真是太棒了!表扬他!
生:(一齐伸出大拇指对着他)good,good,very good!
师:在一间教室里,大家就能找出那么多的数量词,可见,在我们身边的数量词真是太多了。老师建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找找校园里的数量词,说给同学听;找找家里的数量词、商场里的数量词说给家长听。总之,你无论走到哪儿,你都做一个有心人,去观察,去发现,把自己身边的数量词都说出来,说过之后,再把它写下来,办一张数量词小报,看谁搜集的数量词多。然后,大家再进行交流评比,好吗?
生(兴奋地):好!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颇为成功的教学案例。
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十分恰当。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扮演的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课堂内)的数量词,组织学生去发现身边(课堂外)的数量词,这一点非常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求。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上,这位教师引导组织得很好。
其次,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教师在评讲试题时,不是就题讲题,仅仅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以试题为凭借,将数量词的教学与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这说明这位教师潜意识里就有一种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超越“教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观念。通过这种“大语文观”指导下的教学训练,学生才会受益匪浅,他们在掌握数量词、积累词语的同时,不仅会产生“生活即课堂”、“数量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必须学好”的意识,而且还会在观察事物、学会表达、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得到锻炼,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