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地“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尊重体验的主体,在课堂中体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他们可以质疑问难,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做他们愿意尝试的实验等。因而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营造出足够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们去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在《静夜思》一文的教学中,学生读过了古诗后,我并没有急着去讲解,而是问问他们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在读、想、问、说的过程体验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参与,体验到一种自主学习的喜悦。这样,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轻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二、拓展体验的情境,在生活中体验。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课堂,没有融进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由此也失去了体验的情境和乐趣。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也就是说:语文就是生活,老师不只一个。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地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合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做到:语文生活化,例如在看电视、看报、听广播、阅读产品说明书时用语文;在办文学社、出黑板报、演讲比赛、读书节时学用语文: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时学用语文等。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三、创设体验的方式,在活动中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合自主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如阅读实践类活动、听说训练类活动、书法绘画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等,同时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角色的体验,促进其感悟。在广泛的活动中用“心”去思考、去体验,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从生活出发,充实中成长。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受的教育历程本身就是生活,这也是构成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新课程是从生活出发、让学生过好教育生活,课程生活。在健康、安全、积极愉快,有创意的生活中充实,从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在创造中发展、完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快乐和喜悦,如从感悟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成就感;也可从在一个充满相互交往、沟通的课堂上得到肯定和赞许,从而获得的快乐和喜悦。
新课程,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越来越多地珍视“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充实,在充实中成长。努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日积月累,悟得终身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语文学习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