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明火药以后,从10世纪开始就在战争中应用,13世纪开始用于军事爆破。1232年蒙古军队围攻金朝南京(今河南开封)时,用牛皮洞子掩护士兵到城下掘城。守军曾以铁绳悬震天雷(内装黑火药的铁罐)垂于城下,爆破牛皮洞,杀伤攻城的军队。
1453年,土耳其人夺取君士坦丁堡时曾采用坑道爆破法炸毁了坚固的城墙。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时,也曾采用过这种爆破方法。
1860年,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
1885年,法国用苦味酸作为炸药装填炮弹之后,才在弹药上得到推广应用,称为黄色炸药。
20世纪初梯恩梯开始作为炮弹装药,并逐渐取代了苦味酸。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国曾经使用了二硝基苯、二硝基萘、三硝基二甲苯、黑喜儿(六硝基二苯胺)等代替部分梯恩梯,以弥补炸药来源之不足;并在作战时使用了梯恩梯与硝酸铵的混合物阿马图和含梯恩梯、硝酸铵、铝粉的混合炸药阿莫那尔。
19世纪末合成的黑索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各国的重视,并发展了一系列以黑索今为主要组分的混合炸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随着核武器的发展出现了塑料粘结炸药。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军事、宇航、深井采油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出现了耐热炸药。重要的耐热炸药有六硝基茋和三氨基三硝基苯,后者又以其特低的机械感度受到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