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熊宁宁老师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编写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队伍中的编外人员,尝试着执教一年级下册的《棉花姑娘》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我把自己在温州听课时的感受和思考写下来,看看能不能给语文老师们一点启发。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从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三个大的教学环节非常清楚,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十分明确。

第一个环节:识字、学词、学句。

较好地体现了低年级识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语言环境”的理念。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掌握的识字方法来识字,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与运用,如偏旁加独体字识记法,“姑娘”,“女”字旁+独体字“古”、“良”识记;“蚜”,“虫”字旁+独体字“牙”识记;“治”,“氵”旁+独体字“台”识记;形近字比较识记法,如“斑”字与“班”字识记。既体现了学生自主识记,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字。同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如“目”字旁的字“眼睛”、“睡眠”;“氵”旁的字“洗”、“涵”、“河”以及“治”字组成的词语“医治”、“治疗”等。

对学生识字后是不是真的会认了、巩固了,舍得花时间,不是走过场,并在学生识字学词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如谜语导入并借助多媒体件认识棉花开花时和收摘时和样子;出示蚜虫、啄木鸟、七星瓢虫等图片,认识课文中提到的动物。

第二个环节:以一个统领全文的思考题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运用语言。

师问:“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都请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样做达到了两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有利于从一年级开始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在学生读后初步交流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多媒体出示:

棉花姑娘盼望有个医生来给她治病。

她先请 给她治病,

接着请 给她治病,

然后请给她治病,

最后,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教学论强调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往往过度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用多媒体出示填空练习,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时间先后顺序的表达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充分的理解后,用低年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图片展示,并通过想象,弄清:燕子→空中;啄木鸟→树干;青蛙→田里;七星瓢虫→ 蚜虫,这些动物的习性,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了科普类课文的教学目标,即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科普知识。这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对于科普类题材课文中的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讲得太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所限,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往往把握不好,很容易在解释一个问题时又出现其他需要解释的问题,陷入反复讲解、越讲学生越糊涂的怪圈。所以,教学科普类题材的课文应注意:一是科普类知识讲解要适度,对知识的把握,应是“粗知”、“知其然”,无须让小学生“知其所以然”;二是科普类知识讲解要适时,在时机的选择上,要因文而异;三是科普类知识讲解要激趣,由于知识本身有一定难度,学生可能不像学习其他课文那样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文自身特点,创设活泼有趣的情境。例如,采取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像云不是云,地上开白花;像雪不是雪,越冷大家越爱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点明了本课所要介绍的事物。

顺便说一说目前存在的新课导入的问题,新课的导入只是作为新课学习的开场白,用了不少的时间,往往停留于浅层次的水平状态。新课的导入设计,应该体现一定的深度,不仅仅停留于激发兴趣的层面上,导入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一种理解文本的情境和契机,为学生创造一个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学习文本的通道。

第三个环节:抓住:“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一句话,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读出棉花姑娘的不同语气,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怎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有两点启示:一是老师的示范朗读,这是低年级指导学生朗读常用的方法,课程改革以来老师的范读被束之高阁;二是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如比较“盼望”与“希望”的不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现棉花姑娘的不同心情。

熊老师这一节课,还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一是每次学生进行某一项学习活动之前,学习要求提得十分明确,程度恰当。如,翻开课本,自读课文之前提出: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圈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时,提出:要注意听,看看能够听出哪些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时,提出:“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都请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引导学生读出棉花姑娘的语气,提出:棉花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找出课文中哪一句话,再读一读等等。

二是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中给每一位学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把话语权交给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学生的话语霸权,这一点在公开课上是难能可贵的。如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采取了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同时能够尊重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并适时、适度地给予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一个学生说棉花姑娘得的是心脏病,老师并没有武断地加以否认,而是巧妙地告诉学生:是的,棉花姑娘长了这种虫子,就如同人得了心脏病一样致命。

结合熊老师的课,我还有两点思考:

第一,关于在课堂上让学生动动笔。

这节课有意识地没有安排写字的环节,主要是防止低年级的生字书写,变成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每堂课写几个、分散来写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这节课是把读出语气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时间用在指导、训练朗读上。因为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学的容量有限,不可能什么都要照顾到。拟在第二课时安排了重点指导“雪”字和本课6个生字的书写练习。如果低年段课后需要书写的生字较多,可以分散书写,并提倡书写词语。当然课堂上的动笔,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写字、小练笔、动笔做练习等,读书过程的圈、点、勾、画也属于动笔,所以熊老师在布置学生思考“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都请了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这一统领全文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一学习环节时,如果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动笔圈画的习惯了,这时候可以明确要求动笔圈画;如果还没有,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圈、点、勾、画的方法。

第二,关于课堂中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发问。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老师的问题过多和学生无疑而问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满堂问”,学生“满堂接”,老师不把话说完、只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好像还比较流行。这种典型的课堂作秀的做法,我个人是比较反感、也是反对的。希望这种做法能够引起语文老师的反思,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老师的问题不易太多,设计的问题能够统领全文,特别要重视利用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难易程度要合适,要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提出的问题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学生一听就知道老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二是要善于筛选、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随机解答;哪些问题与老师的预设一致,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哪些问题是老师在预设中没有考虑到、课堂上生成的问题。预设时已经考虑到的问题,老师已经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些老师在预设中没有考虑到的、课堂上生成的问题,需要老师灵活应对,不能置之不理。

三是要善于甄别学生的发问,学生举手如林有疑问,是他们真的不懂,还是为了迎合老师的需要;而学生没有疑问并不意味着学生都懂了,预设中的问题可以作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懂的手段。

可以说,熊宁宁老师是一名比较优秀的教科书编辑,但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虽然不是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但透过她的课,可以看出这是一节语文的常态课:一是没有拿腔拿调,没有“矫情”;二是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把学生的认识、感受放在第一位;三是牢牢把握住科普类题材课文的特点,正确地处理好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的关系,上出了“语文味”。熊老师之所以能够把语文课上得如此轻松,自如地驾驶课堂,也许与她的文化底蕴有关吧。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中的一句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们的语文老师,能不能在文化底蕴方面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呢,这将有利于语文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