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课件能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也能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也为学好这篇课文开了一个好头。为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电教创景,激情引趣。
1、课前谈话:
谁来说说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也有一个爱好,就是把生活中有趣的、难忘的事用摄像机把记录下来。今天我就带来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2、播放课件:(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回声片断)
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3、引入新课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则源于好奇。为了能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我先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学生很快被吸引住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说:“老师我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回声……”,“老师,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出了那是回声,也提出了疑问。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回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交流识字方法:这可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想读吗?
师:可是课文中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生:可以查字典。师:(及时评价)这可是自己识字的好办法。
查字典仍是二年级学生认字识字的重要方法,在此我设计鼓励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独立认字和识字的方法。
2、交流读书方法:
3、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4、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在此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这篇课文很长,你想不想找两个同学和你合作读?生:想。师:找谁?怎么读?每人读一段轮流读?(生找伙伴读书)师相机把学生读错的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读完以后指导重读。
师对三个学生竖起大手指)问: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师:真聪明!老师佩服你们呢!够勇敢!够自信!(生有举手想读)
师:你也想读,好!想读的同学站起来!(生多数站,用手势让全体都起来读)这么多勇敢的同学看到你们这么自信我也勇敢起来了,我也想读----行吗?生:行
师:那我们合作读?你们读第一段我读第二段?你们读三段我读…?
师:好!准备好了吗?于跃把书端起来读真好!刘文川你来起个头。
(师生合作读)读完。
师(感叹的说):“和大家合作读的感觉真好”
三、多种形式,乐中认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从汉字的造字角度说,汉字的形声字又特别的多,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有效提高了识字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学习“呱”字。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的时候,我发现有许多不认识的生字挡住了我们,你瞧我把他们请出来了,你们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来吗?
师(出示生字卡片“呱”字,生齐读)读的这么准,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生:他的旁边是个西瓜的瓜(师及时评价:用读半边的方法认字这个方法好)
生:他的偏旁“口”是小青蛙的嘴在叫。(师及时评价:字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真不错)
师:那小青蛙是怎样叫?(生模仿青蛙动作呱呱的叫)师:多么可爱的一群小青蛙啊!
2、学习“纹”字。
师:这个字叫什么?
生:“纹”
师:谁能给它找个朋友,组个词。
生:波纹。
生:水纹
生:花纹。(师及时引导:你瞧这位同学衣服上的花纹可真漂亮啊!)
3、学习“哩”字。
4、学习“圈”字。
师:这个字呢?
生:圈
师:来伸出你的小手来画一个大大的圈(边说边画圈,生跟画)
师:接上了吗?
生:接上了
师:为什么要接上?
生:它就像圈字的口子旁要把里面的字圈起来。
师:说的多好啊!
5、学习“碰”字。
师:谁来做个动作来表示这个字
师:脚趾不小心碰到石头了,疼不疼?
6、学习“返”
师:这个字呢?
生:返
师:这位同学上课发言最积极坐姿也最端正,来,老师和你握握手。手握了我要干什么?
生:返回去
师:刚才老师这样走了过去,又走了回来就是返,你看它的偏旁是什么?
生:走之旁
为巩固学生的所学的生字,在此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了摘果子的游戏,每一个字的猜测学生都会把所有的字想一遍,新字便会在脑子里反复出现。即巩固了生字又将学习气氛充分调动起来。
游戏:猜果子(出示课件)
师:哎?这些调皮的生字娃娃一转眼又跑到果子的后面了。我们快来猜一猜这果子的后面都是谁?先来猜葡萄的后面藏的是谁?
生:纹。生:返。生:哩。生:圈。生:……
师:到底是谁呢?请猜对的同学大声喊出它的名字来。
生兴奋高呼着:纹!我猜对了
师:好!我们再来猜猜苹果的后面是谁?
依次分别猜出6个果子后面藏的字。
2、小组合作 ,互动识字。转盘猜字游戏
(1)游戏说明。(2)学生范做。(3)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教学的群体功能,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了帮助。再是精彩的游戏设计,不规则的生字出现,多彩的画面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生字音、形的在反复出现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四、精读课文,感悟回声。
在这一教学中,我巧用课件,突破重难点: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到,摸不着。要理解它产生的原因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我用电脑适时展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并为“青蛙妈妈( )起一颗石子,( )进河里让学生填动词并模仿青蛙妈妈的动作进行表演,这样既认了这两个生字,又理解了它意思。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也理解波纹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返回,而且动词 “激、荡”也不用解释。
1、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怎么样?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娃娃,我们再来读课文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课文,有信心吗?生:有
师:这次读书可要仔细的多读几遍,读后想一想小青蛙遇到一件什么奇怪的事?
生带问题再读课文。(师巡回时提醒读完的学生思考问题)
师:谁来说说小青蛙遇到一件什么奇怪的事情?
生:小青蛙很奇怪他认为桥洞里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
生:小青蛙在桥洞里呱呱叫桥洞里面也传出呱呱叫的声音,它问你是谁,桥洞里的声音也问它你是谁?
师:多有意思啊,桥洞里竟然传出和小青蛙一样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小青蛙感到又兴奋又奇怪?甭提有多高兴了。
师:谁能带着小青蛙的这种兴奋而又好奇怪的心情把课文的第二三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课文二三段。
2、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是啊!多奇怪啊!小青蛙找到答案了没有?
生:找到了师:怎么找到的?
生交流:
生:青蛙妈妈告诉他的。
生:青蛙妈妈向河里扔了一个石子讲给它听的
生:是做了一个实验。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段(指大屏幕)出
123下一页示课文第四段,闪烁动词。齐读
师:这段中有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谁愿意当小演员表演青蛙妈妈的动作。
师:表演的太精彩了。掌声鼓励一下。
师:引导看动画。同学们看!(出示第四段动画)带范读。
师:哪桥洞里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一说。
碰
生充分的交流中 板书 声波 石壁
返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来看一看,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指看大屏幕)动画第五段带范读。
播放课件:第五段动画
课件中通过青蛙妈妈的讲述,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波纹,波纹碰到岸边又一圈圈荡回来。在桥洞里小青蛙的声波碰到石壁声波也返回来。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声波,找出了水波与声波的共同点,再来认识回声轻而易举。在此课件的出示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溶化了知识的难点,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同学们弄明白了吗?高兴吗?小青蛙也很高兴它又返回到那里了?
来!我门也分享一下小青蛙喜悦的心情,一起读一下课文最后一段。
五、美读课文,拓展想象。
师:是啊!多么好玩啊!
师:你们想不想到这座小桥上去玩一玩?生:想
师:瞧!这里的风景怎么样?生:“好美啊!”“美在哪?”
生交流。出示课件。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师:半圆的桥洞和倒影在那里?大月亮又在那里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师:多漂亮的石桥啊!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石桥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引导看图,看桥体和倒影连起来好象什么?练习用好象说话。
师:你瞧这些石桥在同学的赞美声中变得更漂亮了。
课文第一段“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描写得很美,动画中出现“小河、石桥、倒影”的画面,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的朗读的欲望。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再细细品味,要读出它的美就不成难事了。
“好象”是本课语句训练的切入点:在各种美的石桥图片中,有的学生说石桥好像电梯,也有的说象眼镜,像秋千,像两扇大门。学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拓展。
六:整体回顾,美中品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青蛙一样的事呢?
生:充分交流。
师:多有趣的事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播放课件:课件中将远出的石桥渐渐拉近,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播放了整篇课文。
多媒体它以具体的“形、声、光、色”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创造了教学的主题情景,其教学效果其优势显而易见。《回声》这篇课文环境描写优美,语言富有童趣,课件中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美中读,在美读中,在美欣赏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七、走进网络,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回声的现象还有很多,科学家们还根据这声学原理做出了许多发明和创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教室去查看更多的回声资料吧。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