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如何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如何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

《纲要》提出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的试行过程中,不少人产生了困惑:《纲要》要求师生互动,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可学生不“动”,他们仍习惯老师讲、自己记、课后背,不习惯现在新的教法,怎么办?经过老师的反复宣传(我校还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做了宣传),大家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意义,逐渐就有人“动”了起来,可“动”的人是少数,而多数人未“动”。老师又担心这样下去,势必造成优差悬殊,怎么办?后来基本上都能“动”起来。可新的担心又产生了:都“动”起来了,课堂纪律又难以控制,或教学任务又难以完成;甚至担心课堂热闹了,考试分数又下降了,怎么向家长、社会交待,毕竟现在的家长仍看分数。总之,怕“动”不了、“动”不好。

但是通过我校近一月的“献课”活动,通过本人的实践发现,学生不仅“动”得了,而且“动”得好。

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动”得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而且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这就要看我们老师怎样去引导和点拨了。

我校张义蓉老师的一节历史公开课在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那节历史课她讲的是“秦帝国的兴亡”。她以让学生“翻书看内容,关书讲内容,上黑板写内容,根据问题猜内容”的形式学习课文要点、重点,串以老师讲的故事,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兴奋状态,课堂气氛一直都很活跃。特别是其中一个环节是本课最闪光的地方:“假如你将来有机会走上仕途,你将怎样为官?你会吸取秦朝统治者哪些教训?”同学们本来就很兴奋,这时更是兴奋不已,纷纷举手回答。有说要关心百姓的,有说要廉洁奉公的,有说要刚正不阿的……表面看来老师把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事实上这是老师设题的巧妙所在。同学们回答的内容,其实许多就是秦朝兴亡的原因。这样做,既免去了过去的死记硬背,又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和为理想而拼搏的意识。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巧妙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像这样的课学生就“动”了,而且“动”得好。

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课,老师“千呼万唤”,学生远远不“动”;老师又哄又奖,只有少数学生“动”;要不就是课堂闹哄哄,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或者发言的在发言,而听发言的急于起来发言,根本就没有听别人的发言,而起来发言的又说到另一边去了。像这种“动”,就没有“动”好。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老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明确师生互动的好处,明确课改的目的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主动投入到课改中去,主动想办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否则,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就容易回到以前的老教法上去。人们常说“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而在思想观念上,大多数人容易“喜旧厌新”。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必须放弃以前陈旧落后的思想和方法,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形势。

●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语言最易有光彩,见解最易独到。如果老师上课一脸严肃,甚至一脸“凶相”,课堂气氛一定沉闷,甚至紧张。学生生怕惹着你,哪还有心思听课,更不敢起来发言!就像鲁迅所说“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师生关系并非掌柜、主顾与店小二的关系,所以不要搞得森严壁垒。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他怎会不活跃起来?

●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简而繁。请学生回答问题也要因人而异,易、浅、简的问题请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回答,难、深、繁的问题由成绩好的同学回答。请人回答问题的面要广,不能今天请张三,明天后天还是请张三,结果李四认为反正你只请张三不请他,他就懒得“动”。久而久之,他真的就不愿“动”了。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什么样的问题由谁回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让部分学生受到娇宠,部分学生又受到冷落,更要避免这种情况:如果他答不上,会认为你在故意为难他。

●问题应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不是问题的问题就不要问。有的老师就有这样的习惯:一上课,刚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就开始问:“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第几课?它的标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他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说:“黑板上写着呢。”像这类问题就是明知故问,毫无价值,不仅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易让学生反感。而前边张义蓉老师关于秦帝国兴亡的原因那个问题就提得好。她不是让学生从书上勾出秦帝国兴亡的原因,也不是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换了一个角度来问,把书本内外、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来又解决不了,再由老师帮助。不要小看学生,如果师生互动的气氛已形成,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令你满意的。比如我在讲《山中访友》时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由大家共同来解决问题。结果学生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参和课后练习中并未出现过的。如:为什么作者说古桥“德高望重”?为什么作者捧起一颗石头,轻轻敲击,却听到火山爆发时的隆隆声?“轻轻”和“隆隆声”是否矛盾?为什么称悬崖为“爷爷”而不称为“弟弟”之类?“逝川!”是什么意思?为啥把岁月比作逝川……学生的回答也令人刮目相看。虽然有人答不到点子上,但有的人却答得非常准确,语言还不乏精彩之处。他们自己说出的正确答案比老师说出的答案令他们记忆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甚至是争论出来的。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