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语大赛国人落败,尴尬但不奇怪

“呱呱坠地”不能读作“guaguazhuidi”,“炙手可热”并不是东西太烫手的意思……在最近一次的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许多学院都以一年级学生为主组队参赛的,但结果还是让大多数评委大跌眼镜。(6月26日《文汇报》)

汉语大赛国人落败,尴尬但不奇怪

按照常理,在大学深造时间越长,对各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应该更加深入和系统,但是为什么这些学院不约而同地把那些大一学生当成了参赛的主力?这里面除了大一学生刚刚经历了高考前集中复习的客观因素外,恐怕还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状,那就是,相当一部分学院并不注重母语的学习。据《人民日报》报道,一名大三学生写一份不足百字的申请书,竟然写出了28个错别字!在遭到父亲怒斥后,他辩称自己学的是工科,不学《大学语文》,以前的语文知识早就忘光了。汉语课程在大学校园里所遭遇的尴尬可见一斑,也难怪那些学院会把新生当成“救世主”。

尽管此次参赛的留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都有相当的汉语基础,其中新加坡的小林和韩国一位学生都是中文系研究生,俄罗斯学生则正在旁听博士生课程。但此次大赛考察的并不是高深的学术问题,只是一些汉语言基础知识,作为一名从小就在学习、使用汉语的中国考生,应该是有优势的。他们的铩羽而归,使得我们对中国考生的汉语水平忧虑。

据6月25日《广州日报》报道,高考结束之后,广州考生在古文翻译题中得到0分的有一万多人;在一道采用比喻的手法仿写句子的试题中,25%的考生,也就是10万多人得了0分。这足以折射出汉语在大中学生中式微的窘境,若以这样的实力去与留学生抗衡,落败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现行汉语教育方式和模式理应为此反省。比如,某些小学语文老师不让学生背唐诗,而是背注释,只是因为考试考注释不考诗!“为考试而学”成了不少老师和学生奉行的原则。功利性、短视性的教与学自然打不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母语比赛输给外国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使用工具,而不能是考试的附庸。中国人之所以区别于“老外”,不仅仅在于黑头发、黄皮肤,更在于我们都拥有汉语这样一个本民族内部的“身份证”。如果我们的母语教育依然要靠应试来引领前行,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要请留学生来给我们教授汉语。倘真如此,就不仅仅是一种尴尬了!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