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安排合适的重音、停顿,选择恰如其分的语气,读出新诗的艺术美。
1、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⑴ 语法重音指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重读的词语。
由主语谓语构成的诗句,谓语是说明主语情况下,一般要重读。例如:“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郭沫若《凤凰涅槃,凤凰更生歌》)
主谓宾结构的诗句,宾语重读。例如:“月光恋着海洋,海洋恋着月光。”(刘半农《情歌》)
谓语前加上修饰语的诗句,则修饰语重读。例如:“霖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沈尹默《月夜》)“呼呼”“明明”这两个修饰语就取代了重音的位置。
⑵ 强调重音指为强调语意重点而重读的词语。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朗读时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下面几种情况应处理为强调重音:
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很重要的词语。例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好”是人民对周总理最高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敬意。
表示对比,有突出句意作用的词语。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重读“死”和“活”,使两种人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艺术感染力。
与上文有照应关系的词语。例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重音只有落在“灯笼”上,才能与上文“你看那朵流星”挂起钩来,构成比喻关系。
为了强化听者印象,诗句中列举的同类成分。例如:“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我们对着森林喊……”重读“高山”“大地”“森林”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语法重音没有强调重音明显,一旦句中出现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2、停顿:
停顿表现在诗歌的朗读中主要指节拍。朗读时,根据诗句内部词语的疏密将其分成几段,以体现节奏的鲜明,语言的韵味,这样的停顿方式称为节拍。
朗读新诗,不能机械地依据字数来划分节拍,要兼顾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各行的节拍数要匀称、均衡,使其有一种和谐整齐的韵律美。例如《天上的街市》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第一、三句为三个节拍,第二、四句不完全按照字数分为四个节拍,仍然是三个节拍,朗读新诗时,为了保持整齐和谐的美,宁可把句中词语挤得紧些,也不能把语意关系密切的诗行分成不同的节拍。
3、语气:
语气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和态度的声音,也就是俗语说的“口气”。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而复杂的,有欢乐、愉快、悲伤、沉痛、压抑、沉重、激动、不安、惊讶、绝望、怀疑、感叹等各种感情。朗读时,要用相应的语气将其恰当的表达出来。例如臧克家的《三代》: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诗人紧扣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摄取三个艺术画面。从时间上看,三个画面前后紧密相承。今天“在土里流汗”的爸爸到明天又该被埋葬了,到那时“在土里洗澡”的孩子必定还要重复父辈和祖辈的命运。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岁月不居,农民的境况却没有丝毫的更改。朗读时要选择低沉的语气、降抑的语调、舒缓的节奏,读出诗中包含的旧中国农民的痛苦、辛酸和诗人的同情、悲愤!再看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这是一首歌唱祖国壮丽河山的优美诗篇。它不仅展示了桂林的山水之美,抒发了诗人爱桂林、爱祖国的感情,而且让人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朗读时,要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语气,轻松的节奏,活泼自如的韵调,读出诗人的山水情,祖国心。
从朗读新诗入手,坚持朗读训练,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