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合作是与竞争相对应的,竞争中不是你赢就是我赢,合作讲究的是双赢,大家一起赢,利人又利己。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学校仅仅把合作学习当提高成绩、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这绝非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合作学习既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更要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合作”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影响。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是在承认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采取学生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它试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全体学生在认知、情感和适应性等方面有差异的发展。为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以下因素最重要:①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要有同舟共济的信念,彼此关心各自的学习;②面对面的交往:学生之间要有充分的言语和非言语的交互作用;③个体责任:每个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④社会技能:学生必须具备适当的领导、交流、信任和解决矛盾的技能;⑤小组加工:小组必须定期地自我评价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并探讨如何能做得更好。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对比,如下表:
合作学习小组传统学习集体
积极的互相依赖
个体责任
异质
共同领导
彼此责任
强调任务和集体维持
直接教授社会技能
教师观察、干预
小组自我加工其有效性
没有互相依赖
没有个体责任
同质
一个指定的领导
只对自己负责
只强调任务
忽视社会技能
教师忽视集体功能
没有集体自我加工
合作学习的重点: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学会合作,人际交往,团队建设。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缺少了哪一个,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
(一)、混合编组
混合编组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保证同一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有好、中、差三类,保证将那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保证既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因为不同性别的个体认知风格、能力、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同一小组内的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不一样的,因为儿童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出格特点等往往带有家庭的烙印,而学生的家庭可能属于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阶层,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
(二)、积极互赖
积极互赖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互赖的方法主要有:目标积极互赖、奖励积极互赖、角色积极互赖
、资料积极互赖、身份积极互赖。
目标积极互赖,全组有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目标,如合写一篇论文,共同完成一份答题单,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组内没有竞争压力,有利于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参与。
奖励积极互赖,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成员的成绩,奖励是奖励小组,而非奖励个人,如果奖励给了个人,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奖励积极互赖打破了由好学生包揽一切或各自为政的局面,可以推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角色积极互赖,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
资料积极互赖,每个成员只占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部分信息或资料,要想成功必须分享、共享。
身份积极互赖,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或标志,比如火箭组,蓝天组,科技组等等,共同的身份有助于激发大家对所在小组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三)、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是指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通过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个人责任。
(四)、社交技能
这一点很重要,既是合作学习的结果,又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导致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最主要因素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为什么不会合作?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怎样向他人打招呼、问候,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注意听他人讲话(学会聆听),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有礼貌地表示不赞成,等等。可以说,合作学习就是合作技能、技巧的培养过程。
(五)、小组自评
小组自评,又叫“团体反思”,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比如,总结小组活动中有益的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小组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等等。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紧迫,教师很容易忽视小组自评这个环节。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三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小组目标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是对全班学习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等因素合理搭配,并分成学习小组进行教学的,其基本教学模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程序:
(-)激趣引入
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合作目标。教师引导学生演示观察、动手操作、或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演绎推理等,通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好奇心,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进入学习状态。
(二)合作探究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设计数学学习活动及形式、步骤(讨论、操作、自学、实践、应用),组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研究方法、概括总结、形成互动、多向交流,及时消除学习障碍,发现新的思路。学生在这一阶段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充分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大胆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加深自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践应用
教师针对小组学习目标,设计各种基本练习、独立练习、发展性练习以及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特别强调组内成员的相互评价,从听、说、讨论数学问题的专注情况,发言的次数和质量、关心同伴的情况、个人和小组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让学生顺利地构建与自己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五、合作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
1、小组内意见不统一,出现争吵这就需要培养合作意识。
2、小组成员各干各的这就需要培养合作技巧。
3、后进生逃避学习。教师关注的是小组,后进生混在小组中感觉很安全,不会换老师批评了,合作学习成了后进生的避风港,这对后进生是很不利的。要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合作,分工合作必然产生各种角色,每种角色都要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4、优生霸占话语权。这对后进生非常不利,而且,这样一来就又变成了一个“微缩课堂”,一人讲大家听,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本义。
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各小组最好由性别、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每组通常以4至6人为宜,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既达到平衡又便于公平竞争。学员的组合可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的接触面尽量大一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组与组之间可以随时交流互助。
二是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功能。如设计揭示规律的问题、判断正误的问题、提高效率的策略性问题等。
三是合作解决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个学生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或操作,为后面的小组讨论作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
四是采取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要做到“四结合”。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读书、操作等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在活动中得出的答案,教师要进行概括和升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激励,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会更为强烈,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习“是什么”的知识与学习“为什么”的知识相结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会用符号作出标记,每学完一个知识,都要反思是采用什么方法学来的。
五是注意精选适合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讲辨析性概念问题、操作实验探究问题、寻求规律的问题、选择解题策略、集体竞争性作业、学生间互评、互检、互查的内容,鼓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注]本文参考文献李光树张健朱福荣皱明国等主编《小学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研究》2001年11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