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2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2

第五单元 整体感悟 圈点读书

1.风筝

2.羚羊木雕

3.散步

4.诗两首

5.《世说新语》两则

兴趣情境导引

师:向大家推荐一篇作文:《妈**爱》。

又是一个清晨,又是一个灰蒙蒙的天,又响起了妈**唠叨,又开始了一天的运行。机械的我不得不从暖和的被子中爬起来。看着早已准备好的早饭,听着妈**絮絮叨叨。一片惨白。

清早的大道没有一丝人气,飘飘荡荡只有我这么一个幽灵。风在吹刮着,树在摇曳着,心在抖着。妈妈就是妈妈,我都出了门还追上来,“别忘了带手套,天凉。”妈妈将手套给我时,我看见了,一双冻紫了的手。又是一片惨白。

我含着热泪看着妈妈远去的身影,雾太浓了,但仍能清晰的看见母亲的背影。我好恨,难道就一直这么下去吗?难道就不能谅解妈妈吗?难道一册日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不想,也不敢想。或许是我太过于认真,太过于较劲, 一直没能理解那天发生的事,我还依然记得……

“干什么看我日记?你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吗?太过分了,妈妈!我一直很尊重你,也希望你能尊重我!”

“我……”母亲支支吾吾的,我更加肯定了。之后,我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直到现在。放学了,又是一个没有笑声的晚餐。母亲收拾好碗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静静地织着毛衣。“啊!你,你这是干什么?……”妈妈惊讶地看着我。我拿着日记本说:“妈,你看吧!你想看就跟我说一声,好吗?”妈妈沉默了,许久,妈妈语重心长的说:“其实,上次的事都是妈不对,妈向你道歉,你也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妈妈尊重你,都怪妈……。”我哭了,虽然想极力伪装自己的脆弱,但终究还是哭了,也看见了妈妈在黑暗中的抽泣。

又是一个清晨,又是一个灰蒙蒙的天,没有了妈**唠叨,也没有了我的抱怨。我做好早饭,轻轻的关好门。妈妈就是妈妈,依旧追了出来,塞给了我两个鸡蛋:“别饿着了,多吃些。”雾渐渐散去,母亲的背影更清晰了。风很大,街上依然行人稀少,但我的心暖暖的,那是妈**爱。霎时间,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温暖了一切……

生:文章是写亲情的,很感人。

师: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

生: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师:对!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作者努力用心灵感悟生命的真谛,表达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理清思路 整体感悟

生:为什么要理清文章思路?

师:找出文章线索的目的,是为了理清全文思路,透彻地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清思路是指在阅读中理清课文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是非观,有助于深入把握课文思

想内核。

生:如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可以多角度去解读,鼓励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粗浅的模糊的感受,要抓住关键,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

范例1 《风筝》的“线”是如何放的?

分析

深刻领会一些句子的含义:1、“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2、“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3、“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5、“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严厉的解剖自己,做人严肃认真)6、“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鲁迅只觉得这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

解答

鲁迅先生的《风筝》,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1.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求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3. 从鲁迅的自醒精神看,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一点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4.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省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解题方法链接:

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有助于理清课文思路。

范例2 剖析《羚羊木雕》的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分析

我们试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写父母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并不同意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第二部分:从“上幼儿园我们就在一起”到“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

第三部分:从“不知什么时候”到“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写父母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

第四部分:从“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到结束。写“我”向万芳要回了羚羊木雕,虽然得到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的反悔使“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解答

分析

思路,可以借助文章的结构分析,段落搞清楚了,思路就容易搞清楚。理清思路不能满足于了解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为眉目清晰的文章不必多加思索就能理清。其实,多加研究,多发问,多思考,会对内容的理解深入一步,对作者的构思有所领会。本文通过讨论,辨明事非,使学生懂得珍惜友情,重许诺。

提问1:课文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什么矛盾,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什么思想?

讨论并归纳:课文写我把爸爸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万芳,可是父母认为这木雕很贵,不该随便送人,并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这件事反映了我重友情,重许诺,也反映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之间的感情。

提问2: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以。羚羊木雕有价,情义无价。只知珍惜有价的羚羊木雕,不知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

提问3: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同意奶奶的观点。奶奶更明事理。她也知道羚羊木雕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要回羚羊木雕,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物是深明情理的。

提问4:“我对朋友反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讨论并归纳: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不懂得孩子间的感情,只知道东西贵重,不知道还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情,不知道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提问5:如果你想把一件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你要怎么做?

讨论并归纳:我会先征求大人们的意见。如果大人们不同意把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我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友情重于一切的道理,请他们尊重孩子之间的感情。

提问6: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会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

解题方法链接:

抓住关键词语对文章进行质疑和设疑。质疑就是对课文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设疑是对课文重点,在看似无疑的地方设疑,进行深入探讨。

范例3 《散步》“小中见大”是怎么回事?

分析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探究这个问题,要学会一种思想方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两头都照顾到,当然没有矛盾。有时,无法兼顾两头,就像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顾老的一头。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实行这个原则,家庭就和美了。再往深一层想,试看人性,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的,孝敬老人,就不容易做到。天下不乏不孝之子,造成诸多家庭矛盾。作者有感于此,借散步这个题材,宣扬一个伦理原则。照这个原则办事,一个家庭总是比较和美的。再从妻子角度去看,妻子的善良也是重要因素,她对婆婆没有不孝顺的表现。文章虽着墨不多,但是隐隐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路,为人妻,为大儿媳,理当如此。

解答

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关系。写家庭生活,没有铺开来写,只选取了散步这生活的一角,来表现祖孙三代人之间敬老爱幼的和谐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中年人肩负起承前启后的使命感, 强调了一种理解和体谅精神。全文以散步的过程为线索,在选材上以小见大。写一家三代人深沉的爱,实际上表现的是人类在代代繁衍的生命过程中同时培育了高尚纯洁的精神文明。在散步的过程中,儿子考虑到母亲年迈,走大路平顺;而老人想到的是满足小孙子走小路的愿望,这种孝子之心,舐犊之情着实感人。文章通过这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感人情景,折射出我们这个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文章这种把小事拓宽到广阔的背景中去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请问能否将课文标题换成《祖孙三代》、《深沉的爱》、《人到中年》等题目吗?为什么?

巧妙的选材角度,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解题方法链接:

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抓住关键句。如上文中重点应放在“整个世界”四个字上,兼及其他。

范例4 《金色花》抒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

本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

、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范例5 《咏雪》要告诉我们什么?

分析

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字虽短,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说到了。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次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最后才补充主讲人道韫的身份,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写的是东晋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全文语言简练,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尾虽未作任何议论,但是文末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暗示我们:作者更赞赏她的才气。这正是本文叙事的特点。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范例6 《陈太丘与友期》中陈纪的品格是如何通过与来客的对话展现的?

分析

本文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对话可以分为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结尾是客人表示认错“下车引之”,但陈纪“入门不顾”。

主要写了元方与父友的一段对话。在对话中,他抓住对方“无信”、“无礼”的言行,作了针锋相对、义正而严辞的回答。让来客无地自容,自感惭愧。简练的语言却生动地表现了元方的聪颖机智,至今传为美谈。

解答方法链接:

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因此,学习时要对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难点问题2 朗读课文 把握思想

范例1 朗读《风筝》,体会鲁迅写作的心境,品味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滋味。

分析

鲁迅先生的《风筝》,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1.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3. 从鲁迅的自醒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4.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省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解答

对文章加以咀嚼、品味,进行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段,领会文章中语言的含义和情感。目的在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带着问题去思考,读出文章的底蕴来。

解题方法链接: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一、朗读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有目的读书,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二、要不断地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以及语音、速度、语调、停顿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要求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

范例2 体会《羚羊木雕》一文中作者的创作思想倾向,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

生:穷朋友。

师:为什么这样选择?

生:朋友珍贵,友情珍贵。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师: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

生:(摇头)

师:的确。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分析

分角色朗读,先各自练读,然后分好角色(妈妈、故事叙述者、我、爸爸、奶奶、万方、万方妈妈)。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体会课文思想感情,不但指课文整体,而且指一字一句。例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一句,要读出妈妈当时的心情,就要联系全文好好体会。读过全文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是“从非洲带回来”的,是家里的一个宝贝,妈**脾气又是那么沉不住气,一旦发觉女儿桌上不见了羚羊,那是什么心情?是惊恐,着急的。再调动生活经验,假如丢了钱包,一个人是什么心情,这样才能有助于把这个句子的感情念出来了,有助于深悟作者的思想性。

解题方法链接:

理解课文的思想倾向,抓关键句。

范例3 《散步》的朗读要领及技巧。

分析

跳读四遍:第一遍注意“我”这个人怎么样;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么样;第三遍注意母亲性情怎么样;第四遍注意儿子性情怎么样。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像,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像,有助于培养语感的情感性。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等都应正确掌握方法、技巧。例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

小之分。一个短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具体文章区别对待。

解题方法链接:

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进而评析其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点妙要。

范例4 创设情境朗读《金色花》、《纸船》。

分析

这两首诗歌,它们的抒情方式别具一格,前者借小小孩童的“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和母亲捉迷藏,表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感情;后者借“我”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希望母亲能收到纸船这个举动,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之情。变成金色花固然是出于想像,叠纸船恐怕也不是实有之举,它们都是诗人为自己的抒发感情寻找的外化物罢了。教学时要善于创造气氛,让学生回想自己与母亲的感情,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之类的话题,让学生设想自己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从而将学生引入教学这两首诗歌所需要的情境中。

解答

《金色花》和《纸船》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恋之情,而《金色花》以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纸船》则以柔弱的女子的口吻来写,二者在情调上明显不同,朗读时要读出其间的区别来。《纸船》感情的抒发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诗行较长,语速缓慢,与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有集体朗读竞赛又有个人朗读竞赛,通过朗读竞赛,张显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改进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解题方法链接:

要联系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生活实际、认识实际之中,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诗歌通常是诗人情绪最饱满、灵感最活跃时的产物,和实际生活难免会有一定落差,如果为了照顾所谓的实际,而将诗歌本身“降低”,就会减弱诗歌的熏陶感染作用了。

范例5 《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可以将复述故事跟诵读结合起来,直至基本成诵。

解题方法链接:

本课的基本阅读方式应该是“诵读--讨论--诵读”。

难点问题3 圈点读书 积累抒怀

范例1 圈点《风筝》一文展现鲁迅笔下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的句子。

分析

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阅读时注意圈点。

解题方法链接:

顺畅地朗读,应当掌握常用字的读音和写法,应当积累些词语。轻声读课文,在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下面画上横线,写几遍。要做到课文所有字词会该会写。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设定相应的符号,如“……”表示重要句子、“?”表示有疑惑、“!”表示值得注意等。

范例2 画出《羚羊木雕》中如何作者批判性的观点?

分析

文中爸爸送给“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好朋友。作者对“我”这样做抱什么态度?对“我”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中,流露出作者的理解与同情。不妨圈点,一目了然。爸爸、妈妈坚持让我要回羚羊木雕,作者对他们这种做法抱什么态度?画出文中一两处描写父母态度严厉,毫无商量余地的句子;写“我”内心受到的打击与伤害,都流露出作者对这二位家长持批判的态度。你是怎样认识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这场矛盾的?可以采用眉批,有理有据,有点分析,标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解答:

《羚羊木雕》课文提出的是父母如何尊重孩子的感情的问题。通读全文,字里行间充溢着“我”的哀怨,极富感染性,而学生们是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情感的,抓住奶奶关键的一句话: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从妈妈和爸爸的话里找缺点,从而看出作者批评那种家长的态度。况且,本文后面附着一段任文贵的关于父母深情的文字,在“声讨”和“控诉”完父母之后,再让他们去理解父母对于子女的感情是人世间最真诚、最崇高、最无私、最深厚的感情,就显得非常不协调,对学生也起不到触动的作用。适当的圈点读书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我是某某,我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他们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在心理上与人物产生共鸣,就不难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了。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在于此。在作品中留下学生思维的痕迹。

范例3 以《散步》、《羚羊木雕》为范本,抒写心曲。

分析: 《散步》选取家庭生活的一家,表现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美好生活图景;《羚羊木雕》表现的却是家庭成员之间因缺乏理解而引起波折……选材的范围相同,但取材角度和写法各异,其最大的共同之处是:都写了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说了自己想说的实实在在的话,真实地再现了生活中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圈点读书,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积累的过程是提高写作“内力”的过程。同学们围绕自己或者家庭生活,敞开心扉,尽情抒写心曲。写自己,写亲人,写家庭发生的难忘的事,或者借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发表看法,想说点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抒写家庭成员之间浓浓亲情。“说真话、抒真情”训练要求:1、围绕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想说的话。2、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字写规范、工整、文从字顺。3、拓展思维,写出个性。参考题目:(一)《那次,我真的哭(笑、生气、伤心……)了》(二)《我爱我家》。提示:参考题目(一):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人的情感表现,在你与父

母、老师、同学相处的日子里,一定会有许多开心事,苦恼事,伤心事、愤怒事……把那些曾触及你心灵深处的事情,好好回忆整理一下,把它写出来,相信你的文章会令读者与你同悲、同喜、同气、同笑……参考题目(二):家是温暖的摇篮;家,是避风的港湾。家,也是你最熟悉的地方。那里有你朝夕相处的父母,有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有和蔼慈爱的爷爷奶奶,还有你心爱的玩具,熟悉的摆设……那里还会有温馨的亲情,美妙的情趣,把你家中的故事写出来,让我们来共同体验那真挚的情感,共同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相关知识链接:

学生作文中的所谓“个性化风格”,关键是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只有建立在广泛阅读和真情实感上的作文,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可以引起他人理解和共鸣的。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